聚热点 juredian订阅观点

 

【资讯】 | 老专家透露的瓷器的鉴定方法 |识别高仿瓷器假土浸

【土沁】是鉴定出土物的重要指标,意义重大。

下面的土沁是大开门明碗上的。

其实这是低仿元青花上的土沁,微观照片就有点迷惑人【你说是否应该研究】,但看龙的土沁就很容易分辨了。

虽然这件东西看对,但仍不建议藏友选择这类藏品,沁成这样,已没多大价值(瓷史名品除外),记住下面的一句话,【土沁多的,未必老,即使老,未必好!】初学者常常陷入这个误区,迷信土沁多的“老瓷”!

这件是开门宋代官窑瓷片的土沁,大家注意体味比较。

明代民窑土沁(水坑品),这种开门水(土)沁,仿不出来。

因为是明代官窑瓷上的沁色,难度很大,但青花发色有味道,如对,应是永宣苏料。

上一明代官窑瓷片的冲线中的“土沁”,可以比较。

再上一批官窑瓷片上的土沁图,【注意】这些土沁基本未入釉下(更别谈深入胎骨了)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官窑瓷因胎釉精细,且结合紧密,土沁很难沁入釉下(宋代汝、官、钧、哥以及部分元青花除外)。】也就是说,看到土沁很重(深入胎骨)的官窑瓷,要多留个心眼!

以下两张来自“元青花瓷片博物馆”。

斗彩被土沁腐蚀的效果

往往是越高级的精品,越受人保护,经常是没有使用痕迹或很少使用痕迹的。相反,仿古作旧的瓷器一般都做上使用痕迹,企图让人误以为是老东西。因此遇到脏乎乎碰划痕迹明显的一定要仔细看,不要认错。用有无使用痕迹来判断真假往往把真正的高级精品否定了。收藏界历来讲究瓷器的【真、精、新、美】,其中的“新”就是指一件真正精美的老瓷器,又新又亮,没有使用痕迹,或很少使用痕迹,才是最好的,才具有最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强调一点,【土沁鉴定只是一方面!看瓷器是个综合鉴定过程!】土沁、海捞和使用痕迹都只是外部因素,不能决定器物的真假,要看器物本质定真假,看器物的器型、釉面、胎骨、青料、画风、工艺。其它都是表相。瓷器本身如果对,有土沁和没土沁都是对的,瓷器本身不对,有土沁或没有土沁仍然都是不对的。只是说,假土沁的一定不对!真土沁的很可能对!土沁能绝对认准,也是迈了一大步,特别对新手和中等水平者,可以瞬间枪毙很多仿品,少上很多当,并提高鉴别瓷器的效率!清代民窑瓷器鉴定。要鉴赏一件瓷器的收藏价值,就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瓷器的技术水平。首先要看瓷器的整体造型是不是大气端庄,然后是底足的工艺水平,还有瓷器的花纹的绘制,它的绘制手法是不是纯熟和老练,最后要看一些细节,能把细节做好的瓷器的工艺水平也不会差。一、清朝前期国家政权非常稳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这个时候进入一个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渐衰退。生产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白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清中期民窑瓷器二、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三、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飘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四、清中期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五、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由于政府的不关注瓷器烧制出现势衰现象,器物上的青花暗淡飘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晕散现象。六、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有飘浮感。七、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八、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上画的最多的一个图案是“缠莲枝”,有“清廉”和“青出于蓝”的代表意义,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莲枝画的非常简单,原本枝条蔓蔓的缠莲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样的花,简称“勾子莲”。在收藏中,鉴定瓷器真假,看瓷器气泡也是鉴定瓷器年代、窑口的方法之一。不过,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瓷器肯定有气泡,哪些瓷器肯定没有气泡。

清代青花瓷气泡1)有气泡的瓷器青花瓷、釉里红、青瓷、斗彩、唐三彩、等等,一句话,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气泡的。2)绝对没有气泡的瓷器高古陶、粉彩瓷、五彩瓷、法郎彩、一句话,凡是釉上彩瓷器,都是没有气泡的。3)凡是电驴烧的瓷器,应该没有气泡如果是应该有气泡的瓷器而没有气泡,肯定是现代电驴烧的瓷器。瓷器气泡,与瓷器窑口有很大关系,什么样的窑口瓷器,就是什么样的气泡。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瓷器  瓷器词条  鉴定  鉴定词条  识别  识别词条  透露  透露词条  方法  方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