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首尔梨泰院踩踏事件:给事故归因,还请远离“活该”这种冷血思维

时间:2022-10-31 00:01:30 热议 我要投稿

随着致死人数停留在数字151、受伤人数稳定在数字82,韩国首尔梨泰院踩踏事件正式进入追问阶段。不过截至目前,首尔方面已经接到2642起与踩踏相关失踪的报告,这也意在表明,数字151和数字82可能并非最终的死伤数目。

要知道,从第一则报道《韩国发生踩踏事故 50多人心脏骤停》一出,就能猜得到这注定是个骇人听闻的事故。紧接着又有报道释放《事故现场超10万人聚会》,接下来便是各种死亡数据的不断刷新。

虽然报道传进国内已经将近凌晨,但是因为触目惊心的场面,还是瞬间直抵头条。一定程度上,绝大多数人在看待这种惨烈的事故时,都应该会感到痛心。即便事故中可能没有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但依然会基于人类的共通性去共情遇难者们。

就比如看到“遇难者多为20多岁女性”的信息,我们难免会想象她们在踩踏时刻的绝望处境。甚至更进一步地讲,她们才20多岁,怎么就失去了生命呢?以此类推的往下想,自然就会汇入最悲悯的情愫。

可吊诡的是,一些人给事故归因时,不强调现场秩序和空间环境问题,却拿万圣节的洋节属性进行问罪,直至得出“活该”的结论。我们暂且无法得知这种脑回路是怎么形成的,但是就因为参加洋节就不配得到同情和悲悯这种思维,显然是荒谬且冷血的。

我们很清楚,大型活动如果组织不好,或者没有安全预案,很容易出现踩踏事故。但总体上来讲,这依然是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无论是组织方,还是参与者们,都并没有太过担忧这种事情的发生,因为类似的活动每年都会有。

从这个层面而言,显然给事故归因,更该指向媒体爆出的“传有名人现身”,以及“局部骚乱造成整体混乱”的问题。至于有人强调,为何在场者不冷静,这其实就不能怪他(她)们了。要承认,在人挤人的现场中,任何人都会被本能性的慌乱推向更慌乱的处境。

如果说小范围的骚乱是因为情绪的失控,那么大范围的混乱显然就是群体失序的问题了。因为在不明真相的惊恐尖叫求救声中,在场者几乎都会被恐惧氛围吞没,以至于“求生的人流”便会成为“致命的人流”,而不幸的摔倒者们和身体瘦弱的人们便会受到踩踏和冲击。

而这样的氛围在强大的人流中,只会越来越汹涌,直到核心人流散去,留下的便是遇难者和受伤者的惨状。当然最新的报道中也指出,事发小巷过于狭窄是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有目击者透露,当时部分年轻人想要躲进附近的餐厅和酒吧,但却被商家拒之门外。

之所以提调这个问题,并非认为这就是事故原因。而是想说,关于踩踏事故的归因,需要从进展层面去细分地看待。就以“事发小巷过于狭窄”和“商家拒绝”而言,这其实属于客观缓和层面的原因,也就是说,如果这两个层面的因素能起到积极作用,那么意味着踩踏事故的死伤数目会有所减少,但并非说这两个因素起到积极的作用,就能达到零伤亡。

毫不夸张地讲,像这种十万人级别的大型集会性活动,就是放到四周都宽阔的地方进行,只要出现不确定性的骚乱行为,那么就难免会出现踩踏事故。基于这个层面考量,无论是组织方,还是参与者们,其实都需要尽可能的围绕着安全去进行准备,否则出现踩踏事故后,“致命的人流”确实是不长眼睛的。

但是这种反思,也有最好放在哀悼期之后进行,而不是在遇难者尸骨未寒前,就进行无休止的指责和反思。要承认,世间所有的不幸都没有如果可言,所以就不要在“给事故归因”时,过分强调遇难者“该不该”过洋节的问题了,而是要回到更一般的视角上,追问踩踏的原因,防止踩踏的悲剧。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