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心急救不了名创优品

时间:2022-07-19 21:54:40 热议 我要投稿

7月13日港股新上市的四只股票全部破发,其中就包括二次上市的名创优品。

港股上市首日,发行价13.80港元的名创优品开盘价是13.20港元,收盘价则是13.380港元,跌幅达到了3.043%。在近两年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中,破发也似乎成为了常态。

事实上,回港二次上市已成为近两年中概股的“主旋律”。而在美股上市之后的21个月,名创优品的业绩并不理想。或许创始人叶国富也没料想到,即使是在2022年,疫情仍给实体经济带来不小的影响,高度仰赖线下业务,这样的现状也让名创优品难以独善其身。

诚然,疫情给名创优品造成不小的冲击,但我们无法否认名创优品在品牌、战略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眼下名创优品业务增长受阻,自身因素同样不容小觑。

从十元店到二次上市,名创优品如何一路走来?

2002年,湖北人叶国富投资10万元在佛山开了家美妆店,靠着“化妆品销售+给顾客化妆”的特色模式,他第一个月单日营收就达到2000元。不到一年又开了3家店,净利润总和至少40万元。

2005年他去广州考察,看到十元店随处可见,于是又到佛山开了一家十元店专卖女性饰品,取名为“哎呀呀”。2010年,“哎呀呀”砸下近千万重金请SHE代言。2011年,门店数突破3000家,年营收达到10亿元。

叶国富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总能跟在“第一人”的身后抄作业:从哎呀呀到名创优品,他模仿借鉴的对象也从十元店换成了无印良品。2013年,他去日本旅游,看到当地有很多生活家居专营店,店里又有很多物美价廉的中国造商品。因为多年的创业经历让叶国富的商业直觉远超常人,于是那时起他就有将这种商业模式Copy to China的想法。

日本东京秋叶原

丰富的经验积累使得叶国富很懂得拿捏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喜好。在创办名创优品时,他推出了英文字母与日文假名相结合的LOGO,又请到日本人三宅顺也出任首席设计师,从店面的装潢到商品的包装用的都是日系风。

名创优品以“好设计 好生活”为主题参展第125届广交会。

与“哎呀呀”一样,名创优品也是选择了加盟模式。叶国富对加盟商有着同行少见的宅心仁厚:他承诺每天店铺营业额38%(食品为33%)归加盟商所有,在一次性收取保证金后加盟商无需再交货款。此外,就连库存压力都不需要加盟商承担,此举也让加盟商能将门店最大化利用。

十元店的价格,无印良品的体验,名创优品帮加盟商找到了财富密码:有个投资人开了80多家名创优品,年利润达到3000万-4000万,于是他就停掉其他项目,全力去经营名创优品。这样的造富故事,在名创优品的加盟商群体中也不少见。

2020年,帮助无数加盟商发财致富的叶国富终于迎来了创业20年最高光的时刻,那一年的10月15日,名创优品在纽交所上市。

2020年10月,名创优品在纽交所上市。

然而名创优品上市后却3年亏损近20亿。在截至2021年的6月30日止的近3个财年,公司亏损分别为2.94亿、2.6亿、14.29亿。股价方面,尽管上市初期股价曾达到37美元/股的高位,市值也突破百亿美元,到2022年7月,股价却跌破8美元/股,市值也缩水至20亿美元。

名创优品3年亏损近20亿

在上市以后,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几乎成为压垮名创优品的稻草。近年来的名创优品,总能因为侵权、抄袭或是产品质量问题上热搜:2021年4月,设计师“李棟00”反映,名创优品未经允许就将他设计的图案用到一款帽子上。当抄袭风波愈演愈烈,也有记者发现名创优品多款美护用品与纪梵希、香奈儿等大牌高度相似。

除了侵权,质量问题也令名创优品蒙羞:2020年9月,名创优品代理的一款指甲油抽检不合格。2021年5月,名创优品生产的两批次口罩在抽检不合格。在小红书,“名创优品红黑榜”成了流量密码,可见名创优品虽然人气正旺,但消费者也因为参差不齐的质量大失所望。

过去3个财年,公司用于推广、广告投入的费用翻了2.5倍,从2019财年的8561万增长至2021财年2.14亿。2021年6月,名创优品还在张子枫的基础上,新增陈飞宇出任全球代言人。尽管此事火速上了热搜,但对原创能力和产品质量的轻视,也让名创优品很难将流量转化为成交量。

名创优品全球代言人:张子枫+陈飞宇

叶国富想用加盟商与营业额的飞速增长让投资者看见名创优品的“钱景”,但在美股市场,瑞幸咖啡的前车之鉴已让投资者对中概股企业的违规问题深感厌烦。在业绩亏损、风评不佳的现状中回港上市,名创优品注定压力不小。

这一次,香港还是名创的福地?

名创优品“出海”的第一步从香港开始,香港可谓名创优品的福地:当年公司本无意出海,可有位代理商急于讨好香港女朋友,让女朋友知道名创优品是门好生意,因为这件小事,也就有了名创优品出海的故事。

当来自深圳湾北岸的名创优品在香港地插旗后,当地消费者天天排队购买。看到香港市场的火爆行情,也有很多人联系到叶国富,争先恐后要做更多国家、地区的代理商。

2017年7月,香港一家名创优品新店开业。

对名创优品来说,此次回港上市,多少也有种想让香港地再成“福地”的意思。对于此次回港上市的目的,名创优品官方给出的说法是为门店、供应链、技术、品牌4方面的工作筹集资金:

在未来3-4年,名创优品要深化在二三线城市的门店布局,因为公司相信二三线城市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在过去2年,疫情仍是名创优品业绩成长的一大阻碍,如果过度寄希望于通过新门店加盟实现降本增收,或许门店扩张未必能帮名创优品做到风险对冲。

2022年6月,名创优品纽约旗舰店开业。

供应链方面,未来2-3年,名创公司要升级海外仓储和物流网络,并且提高在海外的本地采购能力。除了在海外开发、收购新IP,公司也要在海外扩大设计师网络。在最近3个财年,本土业务为名创优品贡献了超过67%的收入,能否提升海外市场收入的占比,其实也是检验名创优品出海成果的重要标尺。

名创优品在泰国的一家门店。

技术方面,名创优品希望能开发和提升自身的技术系统、模块和其他应用,并且对SAP ERP系统实现全面升级。尽管线上不是名创优品的主战场,但一直以来,名创优品都十分重视线上渠道的私域营销,以此实现品牌曝光度和客户到店次数的持续增长。

在截至6月30日止的2021财年,公司的技术服务费已从2019财年的2242万增长到2021年的5261万,专业技术服务费用也从2633万增长到7059万。或许是因为疫情冲击,技术投入并没有带来业绩增长,但如果不加码技术投入,未来可能“输得更惨”。

品牌方面,未来1-3年,名创优品不仅要给TOP TOY的营销推广投入更多资金,而且也有更多孵化全新品牌的打算。尽管叶国富曾经打造出哎呀呀、名创优品这样的现象级品牌,但在疫情冲击、消费疲软的现状中,或许只有等个3-5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才能看到新品牌的孵化是否真有成效。

值得肯定的是,在美股上市后,名创优品也在海外市场加速扩张。截至2021年末,名创优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开设1900多家门店。就布局的国家、地区而言,名创优品也在全球自有品牌综合零售行业拥有了最广泛的门店网络。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上,由名创优品赞助的KOL拍摄的探店视频并不少见,可见名创优品也有想法要在海外大干一场。

尽管名创优品一直都在海外加大推广力度,试图以此实现“大力出奇迹”,但由于疫情导致全球性的供应链难题和消费疲软,公司过去3年海外业务成效甚微。在2019、2020两个财年,海外业务还能给公司贡献30%以上的营收,但到了2021财年,海外业务的营收占比不到20%,其中美洲市场的营收甚至直接腰斩:2020财年营收高达12.21亿,但2021财年营收也只有5.84亿。

从纽交所初上市到返港二次上市,受益于美股、港股相对灵活的投融资制度,名创优品或许有实力去为公司经营筹集更多资金。但就像过去3年在美股市场并不好看的业绩一样,如果接下来的名创优品无法真正让公司业绩健康成长,或许也很难说服更多的投资者来给名创优品加码或是建仓。

叶国富不怕重来,名创优品不怕失败

作为连续创业者,叶国富或许是因为长期经验积累,使得他十分重视、擅长品牌公关。在2019年出版的一本有关名创优品模式的书中,叶国富并没有像梁文道一样直接上腰封荐书,而是直接给本书作序,并在序言中大谈特谈自己的格局。

2015年,财经作家吴晓波(左)采访叶国富(右)。

连续创业者最不缺两种特质:一是不怕失败,二是能从失败中找经验。作为国内连续创业者中较成功的一位,这两项特质似乎就是叶国富的核心优势。

在创办名创优品之前,他也有过翻车的创业经历。对于名创优品起步阶段走过的弯路,叶国富表示,例如名创优品最开始的10家门店就曾因经营不善而关闭。幸运的是,叶国富能将名创优品早期的失败经历转化成经验智慧,否则也不会有后来把十元店开成上市公司的故事。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像名创优品这样的跨国企业的业绩盈亏,往往是外部大环境与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近3年来名创优品的严重亏损,我们也无法否认是疫情的延烧,带来了供应链的效率困境,以及消费者日趋淡化的购买力。

从内部看,名创优品在美股上市后也进行了不少战略上的重大调整。推出潮玩品牌TOP TOY、加大线上渠道部署、发布“X-战略”新零售平台等举措都让名创优品需要多花钱,但结果却是“越花越亏”。以名创优品的体量,去挺过转型阶段很不容易,但也并非没有办法。

TOP TOY首家门店就在广州开业

而在潮玩的赛道上,名创优品目前仍没有想要“一家独大”的想法。2021年4月,TOP TOY创始人孙元文曾指出“潮玩终局未定,你我皆是黑马”:是的,他认为目前国内潮玩市场还刚刚起步,TOP TOY想要的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在他看来,“一家垄断”与“寡头垄断”对潮玩市场来说都是不利的。

TOP TOY创始人孙元文

TOP TOY自2020年12月首家门店开业以来,无论去到哪个城市开店,也都有着不错的客流量。但作为“新生儿”,想让TOP TOY尽快为公司赋能增收并不容易,在2021财年,TOP TOY营收9824万,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只有区区1.1%。

作为本土潮玩品牌一哥,泡泡玛特2020年底就在港股上市,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超过100%。而在2021年,泡泡玛特全年营收44.9亿元,同比增长78.7%,净利润8.54亿元,同比增长63.2%。

针对泡泡玛特和TOP TOY的差异,孙元文也曾指出,泡泡玛特就像采用自供自给的闭环生态的iOS,而TOP TOY更想通过开放程度、兼容性、品类数量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像安卓这样的平台。如果TOP TOY能够尽早实现成为“潮玩界的安卓”,那么名创优品也能借着港股上市的东风去实现公司业绩的触底反弹。

事实上,无论是名创优品所代表的宏观的新零售的赛道,还是TOP TOY所代表的细分的潮玩赛道,这两条赛道要怎么跑、怎么画,都需要包括名创优品在内的新零售企业共同谋划。对名创优品的中长期价值与市场前景,过了1年再断定也不会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