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央国企“封装”京东云

时间:2022-07-19 17:54:57 热议 我要投稿

作者丨语焱

监制丨阑夕

摘要:何谓封装京东云? 可以简单理解为对内,资源整合; 对外,以统一出口对接服务。

3793亿, 19年来的最高下单记录;

531个品类成交额增长100%,30多个趋势品类成交额增长十倍;

超1000万SKU,几十万商家,5.8亿活跃用户 ……

但京东618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为了履约前端爆发式增长的订单,从6月17日的晚上八点起,位于北京大兴的京东“亚洲一号”仓库,平均17秒就有一辆货车驶出园区,高峰时刻,每两秒,就有一辆货车驶出。

这样的超大型智能物流园区仓库,京东共计有43座,除此之外,这个超级物流体系中,还囊括着1400个运营仓库,1700个云仓,210个分拣中心,7200个终端配送站,以及20万名一线配送员。每一单,仅仅是配送环节,就需要至少百次的计算。

△ 亚洲一号物流园区

这一切,都是伴随着疫情的笼罩,消费偏好的改变,原料采购、商品生产、物流配送,一层又一层的不确定叠加的背景之下,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并交出了94%的区县,与84%的乡镇用户,均享受到48小时送达服务的满分答卷。

支撑起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超级系统运作的,是来自京东19年来积累下的数字化与供应链的硬功夫。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现阶段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仅有25%,甚至有超过55%的企业,连基础的设备数字化改造都尚未完成。

不尽如人意的数据背后,并不只是中小微企业、手工作坊在拖后腿, 即使强如央国企,发展至2022年,我国也仅有71家中央企业搭建起了超过150个高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关键设备联网率刚刚超过50%。

但偏偏,央国企的转型,又是一件马虎不得的超级工程。

仅从员工数量这一维度来看,数据统计,中石油的直属员工数量已经达到138.2万人,中国邮员工数量有政93.5万人,国家电网员工91.7万人……就连排名并不靠前的中石化,直属员工数量也有61.9万,与素以员工数量之多而闻名的富士康(66.7万人)不相上下。

其转型影响之深远,不仅关系经济发展,更会成为一个产业的范本,尤其是在经济形势高度复杂,产业发展难度成倍提升的当下。

助力央国企实现成功转型,背后是难以想象的难度;但毫无疑问,这也会成为一个云服务巨头的勋章,京东云当然也嗅到了机会。

央国企转型并不简单

央国企的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一方面,从国家政策着眼,两金压降,增加收款比例、减少存货积压,成为当前大部分国企的重要发展指标,供应链变革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切入点。

另一方面,从企业本身着眼,京东云依托京东的深刻实践提炼出的数智供应链能力也是产业数字化更高效的方式,通过覆盖最复杂的产业场景,数智供应链可以解决社会效率问题,重塑中国企业的产业全球竞争力。

然而,做好国企的数智供应链,并不只是采购服务器这么简单。

毕竟,央国企的变革,涉及面广、影响重大之外,变革过程中,往往也面临着异常复杂的特性需求,以及高昂的试错成本。

以某特大型能源企业为例,这是一家业务板块覆盖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销售及化肥、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新能源等六大业务板块的综合性巨头。在日常的供应链运营中,经常会遇到海上作业专业性强、品类涉及多、规格复杂、缺乏统一标准,履约复杂的困难。

在做数智供应链转型时,往往类似的商品,多家供应商,不同价格同时出现,如何选型与溯源,这一个入门级的“小小难题”就已经劝退了不少跃跃欲试的“数智化转型专家”。外加这家企业的主要作业地域分布广泛,环境艰苦,在履约时,一旦出现物资调配不及时,物资不全,那么造成的运输成本、作业难度都会出现激增,挑战之大更是难以想象。

依旧是能源领域的央国企,情况到了中化能源又发生了变化。

在外人看来,中化能源,每年营收千亿规模;旗下部门繁多,业务更是覆盖能源、制造、农业乃至房地产,发展态势一切大好。

但是面对每个独立发展的业务,集团层面如何进行协调,面对一道道数据鸿沟,不同业务之间业务如何低成本互联互通,这是中化能源最大的困扰。要如何在确保在平稳过渡的情况下,打通不同部门与子公司之间的数据鸿沟,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挑战大,责任重,对于京东云来说,助力央国企的供应链数智化转型,既是一块金灿灿的勋章,也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封装京东云

京东供应链做得不错,这点外界非常清楚。

毕竟,在“只有”3700个SKU,30.4天库存周转的Costco,以及5万SKU,45.5 天库存周转周期的沃尔玛,都被业界称为供应链大师的时候,京东已经能够做到1000万SKU,30.2天库存周转。

因此, 当外界对京东的认知还是一家零售电商公司时,京东已经在率先给出了“我是谁”的标准答案,京东——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而当京东将供应链数智化做到全球领先后,作为京东集团的技术底座、同时也是京东对外提供技术和服务统一品牌的京东云有了新的目标:仅仅服务好京东,还不够,还要想办法带动更多的企业像京东一样做得好。

这不仅仅是喊口号,京东云已经给出了十分标准的解题思路与实践——封装京东云。

何谓封装京东云?可以简单理解为对内,资源整合;对外,以统一出口对接服务。

更具体一点来说,以京东零售业务为例,你的每一次下单背后,都是生产端的创意、涉及、研发、制造,以及京东前端的平台、订单、结算、支付、搜索、推荐,加以后端的云、仓储、配送、客服、售后等等能力的集合。将这些复杂的能力集合,并将每个环节的能力系统化的达到最优解,再以APP的方式呈现给你,这个过程,就叫封装。

纯电商已经成为过去,到了数智供应链时代,面对千行百业各不相同的需求,京东云是否还能提供电商之外的更多能力封装?

答案是肯定的。

在技术侧,京东云有行业首个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行业领先的自研软硬一体虚拟化引擎京刚;基于云原生理念自主研发的存算分离统一存储平台云海;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混合CDN服务MCDN,更贴近产业场景的云基础设施绿色数据中心……

在数字化转型的资源与经验方面,深耕行业19年内,京东在管理超1000万SKU,做到30.2天库存周转天数之外,还实现了超470个县区市用户的分钟级送达,在供需不确定场景下,采购自动化率达到85%,同时通过自动化设备、软硬件集成的密集存储系统等,解决了仓储物流行业存储能力不足、出入库效率不高等痛点。

将这些能力、资源与经验统一封装之后,京东云,成为了最懂产业的云。

国企“链长”转型

最懂产业的云,遇到急需平稳数字化转型的央国企,两者一拍即合。

2020年,在经历多次尝试后,一度被企业数字化鸿沟所困扰的中化能源找上了京东云。针对智能管控有待提升、业务系统独立运作、平台共享能力缺失这三大难题,京东云托云舰混合云操作系统为中化能源打造了“中化能源基础数字技术平台”,在混合云的基础之上,低成本、低风险地完成了中化能源的开放、融合的数字化技术服务能力构建。

面对特大型能源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难题,京东云则通过输出墨卡托工业品标准商品库,建立标准化的采购目录和规范化的物料信息等京东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与技术,在履约端为该企业打造了“智能供应链决策体系”。帮助该企业实现了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品牌厂商、本地服务商的各类仓配资源的打通与统一调度。实现了无论在陆地后勤与海上作业之间在采购、运输、验收等环节的无缝衔接。

将目光进一步放长远,我们会发现,能源、交通等央国企和大型企业,往往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中,承担着“链长”重任,他们转型的意义不仅在于一家企业本身,而是作为领头羊,加速整个行业的变革,做出示范。

在这些“链长”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转型升级故事,正在不断涌现。

在7月13日刚刚结束的2022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之京东云峰会上,这些借助京东云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以及背后支持的京东黑科技,完成了一次集中大亮相。

在这次峰会中,京东云首次展示了 数智供应链全景图,并集中发布了七大应用场景,四大领先技术,以及12款领先技术产品。

七大应用场景,指的是1个数智平台,以及覆盖数智采购、协同研发、智能制造、全域链接、价值服务、供应链一体化等全链路的6大业务场景。

四大技术,则指的是京东超级物联平台、超级自动供应链、智能机器人仓调度系统以及超大规模计算集群天琴α在内,帮助京东实现1000万SKU,30.2天库存周转的杀手级武器。

借助这些能力,京东云已经为100多个品类、5000多个品牌,管理着超5000万SKU,实现采购全链路数智化;并深度服务80多座城市,1800多家大型企业,195万多家中小微企业,将一手上云、一手强链,变成企业高效转型、重塑韧性的最佳路径。京东云也实现了增速高达110%以上的亮眼业绩。

而这一切,都还只是开始。

结尾 

谈起央国企,我们总会有一种误解,他们人员众多,组织臃肿,进化迟缓。

然而,复盘过去十多年的国企央企的转型,我们又会震惊地发现,从电子化办公,到数字系统建设,再到上云,这些肩负着庞大的机构与国家重任的巨型组织,他们几乎从未走错。

可以慢一点,但不能错一点,正是央国企转型的最佳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京东云啃下这块硬骨头,将自己的优势封装,帮助国企央企转型;也需要更多央企、国企站出来,承担起“链长”的转型与示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