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怎样解读朱清时现象?

时间:2022-05-02 15:42:15 热评 我要投稿

苏格拉底认为不承认不知道的人是愚蠢的人,为此他得罪了当时的很多人,因而被由那些人组成的陪审团处死。现代科学已确认宇宙中近95%的物质未被人们认识。该是给苏格拉底平反了吧?可是不承认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的人,照旧在做愚蠢的事。他们按他们的“知道“去评击对“不知道”所进行的探索。

佛学与佛教有区别,若从对宇宙及生命的探索角度,“学”与“教”两者类同于《道德经》与道教,尤其是“释氏佛学”。所以首先奉劝诸位,不要一听“佛学”就认定是宗教而抢起唯物主义棒子打过去。

第二,“佛”不是神,“佛”是“佛陀”的简称,是梵文,其意为“觉者”,如同今天我们将有科学发现的人称为“科学家”没什么两样。被誉称为“佛”的这位叫乔达摩.释答多,他创立“佛学”并不像俗间传说那样只是“菩提树下坐了七天而开悟”,而是经历了七年的千辛万苦。“佛法”不是他的发明而是他的发现,是指出一条通向智慧解脱人间困苦和阻危之路。佛通过自己亲身体悟证实其“真实不虚”。佛将自己所探求的对宇宙和生命实相的认知向众人宣讲和教晦,引导人们走向智慧,确实成功地让许多人收到实效,这些就是称为”菩萨”、“罗汉”等等的人。后人将佛的演讲整理成文,就是“佛经”。佛教是以佛经传承佛学和佛法的宗教。可见,佛教的活动内容是以佛学为中心,但学佛学和练佛法不一定就是佛教,佛法解决人的心灵的问题,人人都有心的问题,解决心的问题的方法只有有效无效的考量而与宗教信仰无关。

所以,朱清时院士在生命科学中赞成佛学的论点,与某人在经济学上赞成某学派的论点,在探索的意义上是一样的,应该允许探索,同样允许质疑,但有助于生命科学发展的质疑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动辄在意识形态甚至政治立场上划线,也不应该以身份定位。有理,即符合逻辑;有据,即非凭空憶想地武断。朱院士体验到了体内有“气”,那是他依佛法修炼所得的真实体验,试问攻击者,你依佛法修练了吗?沒修练,你根本体验不到,凭什么去否定别人的真实体验?

笔者也体验到了,朱院士说的,真实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