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它被誉为“补肝第一药”,补益肝肾、收敛固涩,适合这3类人使用

时间:2022-04-18 23:27:54 热评 我要投稿

重阳佳节,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自古以来颇受文人墨客推崇,但当今似乎不怎么被重视,真是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九”这个数字,在《易经》里面被称为阳数,“九九”两个阳数相重,因此也就被称为“重阳”,以前古代的时候,重阳节可谓是一个很重大的节日,重阳祭祖的民俗相沿数千年,跟除夕、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中国的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除了传统的祭祖活动之外,重阳节也有很多其他的活动,比如晒秋、登高、放纸鸢等。

但是说到重阳节,相信很多人小时候学过这样一首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虽然这首古诗表达了异乡异士生活的凄苦,诗人王维对故乡的怀念,这其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的名句,但是这首诗里面,也有着一种我们很少见的中药材,那就是山茱萸。

山茱萸相信很多人并没有见到过它的真容,可能偶尔看见,但也不知道就是它,山茱萸一般是用植物的果肉入药的,最早的药用记载是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虽说这是一味药材,但同样也是一种食材,所以说它也是药食同源之品,山茱萸味道酸涩,药性比较平和,主要归入人体内的肝经和肾经,因此常被医家用于肝病和肾病的治疗及缓解。

山茱萸最大的特点就是善长补益肝肾,说山茱萸是补肝的第二药,那么很少有谁敢说第一。不过一讲到“补肝”,很多人可能不太能够理解,虽然经常听见中医说“补肝”,但具体是什么就不知道了。肝脏阴而用阳,简单来说就像是一棵树,树干就是肝体,而树干可以将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输送到树叶上,这就是“肝用”,中医常说的补肝,就是让这棵树,更加的强壮,让树叶更加的茂盛。

山茱萸更巧妙的是,不仅可以补肝,还能够敛肝,而且只敛体内的正气不敛邪气,不过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经验,这里的山茱萸是山萸肉,也就是没有内核的,因为山萸肉和山茱萸的内核,药性刚好相反,这个内核偏涩,会将体内的邪气收敛,难以排出,所以医家在使用山茱萸的时候,都是将内核去掉的。山茱萸被誉为“补肝第一药”,尤其对这3类人最为合适,来自查一下,看看有没有这些症状吧。

1.早起头昏乏力的人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我们在睡一个晚上之后,体内的脏腑都得到了“休息”,早上起来的时候应该是精神充沛的,但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起床之后感觉很疲惫,浑身乏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阳气不升”的缘故,体内的阳气无法上升至头面,也就不能将体内的气血带到头部,头面失去气血的濡养,就会感到昏昏沉沉的。

体内的阳气究竟靠谁上升?就是依靠人体的肝脾,如果遇到了这种症状,就可以用山茱萸泡水,山茱萸归肝经,性温而不燥,补益肝肾,肝的功能增强了,那么气血也就会得到上升,头昏乏力的症状也就能够得到缓解。

2.肝虚自汗的人

自汗这种情况,在临床中也是十分常见的,那么自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医认为,大部分情况是肺气虚所致,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思路诊治之后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就该考虑是“肝虚自汗”了,可以用山茱萸来峻补肝气。

汗出过多,体内的阳气也就会随着汗液一起从体内流失,最终会导致体虚欲脱的病症,山茱萸酸涩性温,能够收敛止汗、固涩滑脱,是防止元气虚脱的经典良药。其中最著名的药方,就是近代中医第一人张锡纯收录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来复汤,将山茱萸和人参、附子、龙骨等中药材同用,用于治疗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的患者。

3.腰膝酸软、肾虚耳鸣的人

老年人容易腿脚疼痛,根本原因就是“肝肾亏虚”,肝主筋骨,而山茱萸可以补益肝肾,能有效缓解腰膝酸软的症状。耳鸣这个问题,对于一些医家来说也很棘手,如果中老年人出现肾虚耳鸣的症状,也能用山茱萸来缓解。

山茱萸的适用人群当然不止这些,山茱萸还具有收敛固涩的能力,因此对遗精滑精、月经过多的人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不过再好的良药,也要找到需要的场合,比如肝阳上亢的人,体内的肝阳已经很旺盛了,也就不需要额外的补充肝阳;还有体内阴虚火旺的人,如果药用山茱萸,最好是和滋阴的药材,一同使用。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