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原创]小小说创作思索

时间:2022-04-20 05:57:29 热闻 我要投稿

小小说创作思索 闫旭东/文

——再读夏阳“马不停蹄的忧伤”感悟

一、小小说两个元素

再读夏阳《马不停蹄的忧伤》小说集,当读到李永康 “在生命灵性中构建人生的意义”一文,有这样一段话,“一段时间以来,我怕读小小说,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很多所谓小小说写作已经变的仅仅是一则训教的故事或生活纪实——远远没有生活本身精彩,而且叙事语言模式化,没有个性,味同嚼蜡,无法和段子相比,更谈不上文学性。”在段话里我提炼了两个元素,就这两个元素谈谈我的认识。第一个元素是,小小说内容要比生活本身精彩,最起码要比普通生活精彩;第二个元素是,小小说要有文学性。

2) 小小说内容要比生活更精彩

小小说内容要比生活更精彩,要求选材新鲜、内容不落俗套。这些源于深厚的生活积累。

追溯文学的起源,文学起源于生活娱乐,据说诗经、乐府许多篇章就是在田间地头产生的,许多小说的故事核也来源于生活之中,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比如包含了许多古典小小说的“聊斋志异”,就是道听途说记录加工而成。当然文学理论也有这样一个观点: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小说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我的理解就应该是比生活精彩,拿夏阳的“寻找花木兰”来说,生活中象花木兰这样的普通人和普通的事件很多,年轻气盛暴打烂仔,怕惹事生非忍气吞声,被压迫无可奈何时兔子急了还咬人,怕报复惹不起躲的起。类似这些事件在你我身边常常发生,芸芸众生司空见惯,但夏阳很好的把这些事件串了起来,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造成一波三折抑扬起伏的美学效果。再如夏阳的“白云人家”,信息工业时代有着老刀这种回归原始返璞归真追求桃花源那种意境生活的人很多,但这种想法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可欲而不可求,夏阳却大胆的塑造了这么一个行动者,他拒绝所有的现代化的东西,以图找到一种干净的平静的不受现代文明影响的桃花源般的生活方式,这些阅读起来给人一种满足自身追求的快感。

《与刘若英相遇》《疯狂的猪耳朵》选材新鲜、不落俗套。

小小说的阅读的目的,某种时候是为了满足与自己共鸣的快感。其或为了补偿自己欲说未说、欲做未做的东西;或产生与自己的生活有着某些相似感慨的共鸣。这种来源于生活并比生活更精彩的故事或生活片段,才能达到“质感、情感的传递,和精神的共鸣”(杨晓敏),让读者产生“有了快感你就喊”的宣泄。只有比生活精彩的小说才能让读者得到这种阅读的快感。当然小小说的文学性的构造,可以提升小说内容的精彩性,如通过对材料的裁剪、组合、分拆;抑扬起伏的谋篇构造;穿插、复观、设迷、镶嵌、环合、跳跃、留白等手段的应用。

2)小小说要有文学性

小小说的文学性,我的理解应该是讲究小小说的写作技巧,比如人物塑造的有个性、语言优美独特、结构独具匠心、叙事角度恰当、描写优美、感人、贴切等等。

拿夏阳的小小说来说吧。

人物塑造有个性:如夏阳小小说中许多体现的比较好,《寻找花木兰》中的花木兰;《白云人家》中的老刀;《二狗的眼睛生涯》中的二狗;《马不停蹄的忧伤》中的野马。

语言优美独特:在语言的应用上夏阳下的功夫比较大,语言的节奏感、修饰方法的灵活应用,用字、用词的精当等都表现出丰厚的基础功。如语言节奏感,《捕鱼者说》“他两腿扎马步,脚踩一舟,无桨无篙,扭着身腰,一摇一晃,一晃一摇,如飞,象在钢琴上弹奏着一支醉人的月光曲。”;修饰方法的灵活应用,如《白云人家》比喻“我拄着木棍,胆战心惊,在深山老林里蜗牛一样连滚带爬。”拟人 “一群鸟的嫩嗓子,唤醒了整座白云山”;拟物“老刀在电话那头’嘎嘎’的笑,鸭子般的开心”;用字、用词精当,《青春杀人事件》中“一碑勒石而刻"陈母叶氏月蓉之墓’,八个大字,笔走龙蛇,字字皆活,刀法精、准、深、透、匀,不死板,不逾规,极富神韵,如同于先生墨宝未干的一张宣纸,而非一块冰冷沉默的碑石。”

结构独具匠心:《寻找花木兰》一波三折的变化;《十年》前后颠倒因果的因缘;《漂白》事件对比的隐喻与象征;《流红》故事前后类似的反复;《杀青》禅似启发铺垫后的顿悟;《一双红绣鞋》对比的价值反差;《白云人家》信息工业时代与农耕时代异化的落差。还有留白及欧亨利似意想不到的结局、多重反复的应用等,这里我不再举例。

叙事角度恰当:《明星露露的3月18日》保安李小菊、保姆秀嫂和奥迪TT多视角多维度叙事,可以暴露明显露露明星、女主人公、弃妇多重角色下的鲜活人生。《一双红绣鞋》以物的视角窥视,可以洞穿时间的限制;《寻找花木兰》以旁观者的视角叙事,灵活的展现了花木兰在生活这把无情刀的雕刻下,前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让人唏嘘;《十年》以俺的视角叙事,以自身体验展现了人生因缘颠倒的喜剧效果;《蚂蚁、蚂蚁》以全能全知的视角,把几个不可想象的事物蚂蚁、鸡、人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青春杀人事件》多重变换视角,“青春”以我石龙城叶家大小姐的视角叙事、“杀人”虽然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他陈九之事,但表现形式是全能全知般叙事,“事件”以我的视角叙述你和他之事,也用的是全能全知似叙事。

描写优美感人贴切:如《捕鱼者说》景物及动作描写“银色的月光下,河面上波光粼粼。水上漂亮出了他的绝活。他两腿扎马步,脚踩一舟,无桨无篙,扭着身腰,一摇一晃,一晃一摇,如飞,象在钢琴上弹奏着一支醉人的月光曲。”如《马不停蹄的忧伤》的景物描写“仲夏之夜,月光湖,像天上那弯明月忧伤的影子,静静地泊在腾格里沙漠的怀抱里。明澈澄净的湖面上,微风过处,银光四溢。”如《一双红绣鞋》中的动作描写 “一个待嫁苗女,把那根红丝线在指尖一绕,打了个结,放在唇齿间轻轻一咬,算是完成了对我最后一针的刺绣。”语言描写符合人物个性,《青春杀人事件》陈九作为匪人说的“老子不配?谁配?” 《白云人家》老刀的玩世不恭的“朋友做成这样,真没劲,老马太操蛋了。”

叙事切入点多变,平叙、直叙、倒叙等的不同叙事方法的运用。

叙事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注意前后照应(起伏呼应)、过渡自然、开头、结尾的精心打造(抑扬开合)、语言风格统一等。

文章题目独具匠心。

二、怎么去完成小小说更高追求

杨晓敏在《马不停蹄的忧伤》“序一 文学秉赋与写作指向”一文中对小小说更高追求有明确的表述:如果你是一位文学天赋极好的写作者,或许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譬如注重在作品主题、立意方面的深度开掘,在思想容量或者说在对社会、人性问题上介入作者的犀利、敏锐、清醒理性的思考,将知识分子之于历史进程中应该携带的人格锻造、质疑姿态、批判意识和责任担当,透过自己的写作精神影响感染读者,那无疑会通向“宏大叙事”的“精英化”写作之路了。

杨晓敏上面叙述包含三重意思:

作品主题及立意方面深度开掘;在思想容量或者说在对社会、人性问题上介入作者的犀利、敏锐、清醒理性的思考;将知识分子之于历史进程中应该携带的人格锻造、质疑姿态、批判意识和责任担当,透过自己的写作精神影响感染读者。

下面我就这三重意思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主题与立意

2.对普世价值观的思索与批判

独立的思索与批判,对普世价值观的认同。

如,人性、人权关注,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积极向上的追求、拼搏精神;社会问题,民主法治、分配、环境污染、食品及生产安全,陋习改造,家庭伦理道德,战争与和平,性、婚姻与家庭等思索。

如,许行《立正》对于专制给人性带来压迫的思索。《门》对于人性受到所谓道德压抑的思索。

3. 将知识分子之于历史进程中应该携带的人格锻造、质疑姿态、批判意识和责任担当,透过自己的写作精神影响感染读者。

作品往往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脱离时代的往往起不到共鸣作用,这里并不是说历史题材或神魔仙侠类就脱离了时代,许多作品内容注入时代的思想价值,时代的批评意识,同样与时代息息相关。

如《书法家》体现了时代的批判,深深的烙上时代的烙印。

参考文献:

1. 夏阳著《马不停蹄的忧伤》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