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有大胸怀,才有大出息!看了曹德旺对待“仇人”的故事,让人叹服

时间:2022-09-11 15:56:47 热闻 我要投稿

“放牛的日子,让我在幼小的年纪就体验了成人世界的险恶与底层百姓受欺凌的滋味!”

在自传《心若菩提》中,曹德旺介绍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他那时所感受到的,基本是贫困、苦难和恶意。

一般来说,凡是有这种成长经历的人,都会有报复心,甚至心理扭曲,通过伤害别人来弥补自己。

但曹德旺不是这样,他十来岁的时候有次被村里的人打,对方让他滚出这个村子,所以曹德旺说自己之所以外出谋生,其实是被村里人打出去的。

后来曹德旺发达后回村,给村里捐钱盖祠堂盖敬老院修路,当年的“仇人”来道歉,曹德旺告诉他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游戏不好玩,“我感谢你,没有你那一拳,我不会跑出去,也不会有今天,那我现在就跟你一样了!”

有大胸怀,才有大出息!

这就像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所谓士可杀不可辱,而韩信被人欺负的时候宁愿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也不愿拔剑而起,从而被人视为懦夫。

等韩信助刘邦安邦定国,做了楚王后,当初欺辱他的人不但没有被杀,韩信反而对他很优待,表示没有对方的磨砺,自己的抱负也难以实现。

从韩信到曹德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胸怀大度都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他们对意气之争不感兴趣,他们不会在乎小而琐碎的恩怨情仇。

曹德旺说,“那种你哭我笑,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行为,不是我的风格。”

只有穷弱过、卑微过的人才能体会韩信、曹德旺所遭受过的欺辱是什么滋味。

特别是曹德旺,他还没有成年就遭受了欺凌,知道了什么叫人心险恶。我们现在对着电脑或手机看曹德旺的故事,感触不深,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一个小孩子,家里穷苦,周围的邻居、村民大都瞧不起他,因为大家认为他好欺负,反正欺负了也没事。挨打受辱后,小孩子只能哭,叫天天不应,只能忍气吞声……

对穷人来说,穷就是原罪,你穷就代表你没本事,你很弱,那你就活该受欺负。书上说农民淳朴,但善恶一体,书上很少说农民的势利心和阴暗面。

莫言就曾提到他母亲当年去地里捡麦穗被人打耳光的故事,看母亲受辱,让莫言多少年都难以释怀。

曹德旺说底层百姓受欺凌,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它包含了无数像曹德旺和莫言母亲这样的人受苦受罪的事件,这样的事一再发生,过去有,现在也有。

越是在底层,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表现就越直白,也就越残酷。这样的游戏确实不好玩,但很难被终结。

“最早我骑自行车贩卖水果、香烟,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当时想:只要能有口饭吃,我就不干这辛苦的活儿了。”

曹德旺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做出了一番大事业。这时候他有钱有势有能力,完全可以去了结过去的恩怨。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我就见过一些人在发财后回老家扬眉吐气的例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人之常情。

而曹德旺没有这种“人之常情”,因为理解所以慈悲,他可以找“仇人”欺负回来,但他选择了原谅和释然,他放过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这就是大胸怀。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有大气魄,大肚量,能容人所不能容。当一个人的心胸比天空大海还辽阔的时候,鸡毛蒜皮的琐碎确实是无所谓的。

比世界还大的世界,就是人的心胸。

从古至今,有大胸怀的人都能看淡过去的仇怨,他们只记得恩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至于仇怨,能放下就放下吧。当人站到了一定高度,就理解了别人的狭隘和苦难,有些人是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伤害别人的,他们才是最苦最难的。

曹德旺给他的自传起名《心若菩提》,就是说做人要外王内贤,越强大就越谦和,“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读这本书,我们也可以感受曹德旺的胸怀和境界,看破人生的虚妄,有所感悟。

要知道,别人对你不好,如果你再报复回去,那你岂不是跟伤害你的一样了吗?庸人信奉的是“以牙还牙”,你对不起我,我就加倍对不起你。这种报复心很强的人,既没有胸怀和格局,也没有什么出息。你也许不能选择遭遇什么,但你永远可以选择自己作何反应,追求什么,舍弃什么,让什么留在心中,让什么一切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