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阳明病应该便秘,为什么下利?

时间:2022-04-21 11:13:48 热博 我要投稿

第32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中合病共七条,32条、36条、172条、256条、219条、268条,那什么是合病?百度曰:“合病是指伤寒六经病证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而发病。伤寒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同时出现各经主证”。“太阳阳明合病指太阳与阳明两经同时受邪,起病即见两经的病证”。 太阳经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阳明经证的表现是什么?后世医家有人将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经证,承气汤证作为阳明腑证,值得商榷。白虎汤证中有用葛根吗?葛根虽然是阳明经药,但它治疗的是表实里虚,胃家实证不能用葛根。 我们先看48条条文,“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其中“续自微汗出,不恶寒,面色缘缘正赤”就是阳明经证,《医宗金鉴》因此推理出:“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这些阳明经证证候,其中“额头痛、目痛、鼻干”都是足阳明胃经经脉受邪,经气被遏造成的。《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鼻根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鼻干),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口角后(缘缘面赤),下颌部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循发际,至额颅(额头痛);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卧不宁),络脾”,“ 是主血所生病者……汗出”,“ 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鼻流清涕衄,喉痹”,所以在太阳阳明合病时,必然要考虑到胃与大肠。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没有涉及任何太阳、阳明经证的证候,就一个“必自下利”,也就是说,“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这些都可以或有或无,但必须同时有下利,才算“太阳与阳明合病”。在《伤寒论》中,合病下利,一共出现过三次,都是三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的病机在表,用葛根汤发汗解表。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的病机在里,用承气汤泻下。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的病机半在表半在里,汗下都非所宜,用黄芩汤清解半在表半在里之邪。 那么,为什么二阳合病必自下利呢?阳明病不应该是便秘吗?从开合枢的角度来看,太阳主开,阳明主合,当太阳受邪,尤其是“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说明太阳不开,表阳被寒邪所束,体内的津液抗邪于体表而不得出,不能以汗的形式透发于外,就会顺着三焦(三焦为水道)回流于体内,如果回流到上焦,就会形成心下有水气的小青龙汤证。如果大量的水湿回流到下焦,阳明大肠位于下焦,阳明主合,阳明大肠合不住时,就会以热利的形式排出体外。 从脏腑的角度来看,脏属阴,腑属阳,脏不受热,表被寒束,体内抗邪的阳气被遏,上焦的肺不受热,移热于大肠,心不受热,移热于小肠,中焦的脾不受热,就会移热于胃,所以寒邪束表,如果肺中郁热,为了排出热邪,就会移热与大肠,大肠功能失调就会下利。 从病机上说,下利是由于太阳不开,阳明不合造成的,所以解表开太阳才是根本之道,葛根汤解表邪,恢复太阳的开机,提升阳明之气,恢复阳明合的功能,尤其是葛根可以“起阴气”,提升下陷的津液,不治利而利自止。但是,用葛根汤必须是伴风寒表证才能使用,如果表里俱热则非所宜,宜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第33条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课前思考: 1.不下利但呕为什么不是太阳与少阳合病? 2.只是呕而已,为什么不用生姜,而是加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