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美食家交口称赞的云南,我找到了大多数游客不知道的小众美味

说起云南美食,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过桥米线,或者游客一定会买的鲜花饼。

但在被当地人带去了一个游客可能不太知道的县城—— 石屏 之后,阿球多次返寻味、魂牵梦萦的就变成了 石屏豆腐 。

石屏人吃豆腐的花样之多,真真能让人惊脱了下巴。

在这里,豆腐是近乎主食般的存在,烤豆腐、包浆豆腐、豆腐干、豆腐丸子…… 当地人能用它做出200多种美食,一日三餐连着吃还觉得不过瘾。

来一锅热腾腾的砂锅米线不放几块 臭豆腐 总感觉失去了灵魂。上过《舌尖》的 豆皮 好吃起来比肉还香。

感受美食文化一定要去的 烧烤摊,烤豆腐是人气TOP ,看炭火的热气一点点钻进豆腐里,

烤好的豆腐放入蘸碟后从中间戳破,让热气散出,待豆腐吸饱酱汁后再慢慢放入口中,浓郁豆香充斥口腔。

超爱豆制品的阿球就这样沦陷。

传承400多年的传统技艺

美味秘密藏在古井里

没吃过石屏豆腐的人大都想不通为什么小小一块豆腐会有这么大魔力,但真正走上石屏街头,能遇到 许多专为豆腐而来的食客 。

问起当地人豆腐美味的秘密,大都会指向 藏在明清古建里的古井 。

/神奇井水在这里/

早在明朝初年,就有石屏人发现了井水的奥妙,寻常点豆腐要用到石膏(硫酸钙)或盐卤(氯化镁), 而石屏人却只用将井里的天然酸水注入豆浆,豆花便会在瞬间凝固绽放。

这样制成的豆腐不仅 软嫩鲜香,还没有豆腥味和石膏味 。更受大众欢迎。

更神奇的是, 离开古城范围,井水便会失去“魔法” ,再厉害的豆腐匠,也会变成点不出豆腐的麻瓜。

这一奇观,不仅让 《舌尖上的中国》 专程来访,2017年石屏豆腐制作技艺更是正式入选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传统手工制保证美味/

虽然有井水“魔法加持”,但石屏人并没有因为繁琐抛弃传了四百多年的传统手工技艺。

坚守传统的豆腐坊依旧每天凌晨三点就开始忙碌, 十几道工序 一点都容不得马虎。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豆腐干去豆腐坊里走一遭才知道原来制作如此费时费力。

脱壳去皮后的豆瓣

过滤豆渣

精选的东北大豆一夜浸泡后, 要先脱壳去皮才能磨碎制为豆浆 ,豆浆煮沸滤去豆渣的工序也要 重复三遍 。

这意味着更繁琐的工序,和更高的原料成本。也意味着更加 细腻无渣 的食用口感。

煮豆浆

云朵一般出现的豆花

接下来便是井水点浆的关键环节,

酸水多了,豆腐硬邦邦;酸水少了,豆腐软趴趴没嚼劲。老道的手艺人,点制过程中会通过观察豆花的形态,实时调整酸水用量,这点机器是办不到的。

压制豆腐的模具

制成的豆花会被舀进铺着白帕的模具中,再压上特制用于滤水的竹板。之后,装满豆花的模具,被层层堆叠起来,通过蒸汽设备压制,逼出豆花中的水分。

脱水后制成的豆腐块,手艺人会在上面撒上少许盐,涂抹均匀,铺垫一道底味。

此后,经过数小时静置, 豆腐变得柔软滑顺、弹性十足,提在手中甩动,也不会轻易断裂 。之后切成小块再卤制加工就成了解馋有味的豆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交口称赞  交口称赞词条  小众  小众词条  美食家  美食家词条  云南  云南词条  美味  美味词条  
热博

 手机黑屏后总是弹出广告怎么办

我们经常会听到电脑病毒,其实手机也是有病毒的,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的手机上存在大量的个人信息,手机一旦中病毒就会容易泄露隐私。那么,我们自己该如何判断手机是否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