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大数据“种荔”,海口三门坡镇农户“钱袋子”越来越鼓

11月13日,在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镇荔海共享农庄,农户老张正在“环割”荔枝树。 海口日报见习记者 孙士杰 摄

11月13日上午,走进位于琼山区三门坡镇的荔海共享农庄,荔枝树郁郁葱葱、火龙果挂满枝头、菠萝则刚刚从地里探出新枝,不同的农作物在阳光下竞相生长,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即使采摘季已过,农户老张也没有闲着,眼下,他正穿梭在一棵棵荔枝树间,拨开叶子,用特制的小刀围着荔枝树根部切下厚厚的一圈。“‘环割’可是门技术活,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果实的质量。”老张告诉记者,自己在农庄工作了4年,对荔枝树的各项维护工作已经非常熟练。“我们5个人一上午就可以割400棵。”老张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继续“环割”。

荔枝树下,生长着一株株菠萝,荔枝地里为何会有这么多菠萝?面对记者的疑问,农庄负责人陈国文表示,荔枝树的种植条件严格,树与树之间需要较大的间隙,为了避免“浪费”,农庄决定利用“间种”技术,在荔枝树下种植菠萝。“这样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让农户增收。”陈国文说道。

采访过程中,一根根插在作物根部的“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基地使用的荔枝产业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中的水肥一体化系统。

“可千万别小看这根‘针’,荔枝树开花结果后需要每天浇水打药,人工浇水辛苦不说,还会出现浇灌不到位的现象。”陈国文告诉记者,引进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后,这样的担忧便迎刃而解,并且这根“针”还能监控土壤的酸碱性、干湿度,农户能通过可视化的数据对种植方案及时作出调整,有助于农作物高效吸收养分。

在这一管控平台上,通过基地全面的物联网监控网络,可以实时监控生产基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情况、作物长势。同时,这样的全程监控还运用到了荔枝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桌上的全过程,消费者只需对着包装上的二维码“扫一扫”,便能追溯到生产阶段的各项数据,有效保障产品“好口碑”。

种植技术的升级和种植方式的日趋多样,使得农户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钱袋子变得“越来越鼓”。

(海口日报见习记者 黎越)

搜索建议:
热博

 颜真卿书法艺术

解读 | 颜真卿书法艺术 2014-04-08 中国书法报 编者按:接上期话题,继续推荐主要的楷书入门帖。谈的顺序不代表排名,欧、虞、颜、柳哪种更好,合适与否是...(展开)

热博

 违建可以补偿吗?怎么获得补偿呢

根据我国对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修建房屋必须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的证件。在不考虑历史这个外在原...(展开)

热博

 冬至前夜搓汤圆作文

冬至前夜搓汤圆作文范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