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越来越“真”的张朝阳,在内卷严重的今天更讨喜了

时间:2022-07-02 23:24:53 热博 我要投稿

不端、不装的真性情,恰恰是今天的年轻人格外喜欢的。

全文40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在中国企业家里,张朝阳算是极具话题性又特立独行的一位。

作为国内互联网第一代大佬,别的互联网企业飞速摊开布局领域,搜狐却似乎显得保守,强调“媒体属性”;别的大佬喜欢“混圈子”,而他似乎更享受独处之乐;别的企业家喜欢讲战略、思维、打法,而他则更看重如何站在客观角度,更深刻地观察周围与认知自己。

此前,市场在谈到搜狐时,更多关心的是公司股价的走势和未来的商业机会,然而到了最近几年,人们更多聊起的是张朝阳作为一位“网红”企业家,是如何在CEO、跑步、登山爱好者、英语&物理博主等多重身份中自如切换的。

在不久前刚刚落幕的“2022年搜狐科技峰会”上,人们再一次见识到了张朝阳的这一面:回归人性本位、尊重科学,探寻真正的科学精神。张朝阳身上的这股“真”劲,让他在内卷严重的今天,收获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喜爱。

01

讲物理时,

他“眼睛里有光”

琴弦的波动方程、泰勒展开公式、黑体辐射……戴着黑框眼镜的张朝阳首次开讲物理课,便带来了这一系列令人眩晕的课题。

黑板写了又擦,擦了又写,时不时还要感慨一句“不忍心擦掉”,这视频里的张朝阳俨然一个专职教育的大学物理老师。

如果从2021年11月的首堂物理直播课开始算起,到2022年6月5日,《张朝阳的物理课》已在搜狐视频平台中直播了六十期。

连续观看直播的用户或许不难发现,张朝阳的物理课由经典物理学切入,然后过渡至近现代物理范畴,进而再深入到当下最火的量子力学领域。

这足以说明,《张朝阳的物理课》在内容规划上并不是随心安排的散点式授课,而是随着社会对于物理这门基础学科的研究演进层层递进的,与此同时,课程中还会结合生活中的

从目前的评价来看,网友们大多觉得张朝阳的物理课思维连贯,课程的质量也非常“硬核”。但要认识到的是,大学物理说到底是一门门槛极高的学科,不少网友免不了一边感慨着“我听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但同时又依然饶有兴趣地努力跟听。

但这并不影响越来越多人定时登录搜狐视频坐等新一期开课,也不影响留言区写满了这样的评论:“Charles(张朝阳的英文名)在授课时‘眼睛里有光’”“如果不是做了CEO,他大概会是物理学家吧”等等。

也许是被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头衔“耽误”了太久,等到物理直播课大火网络时,人们才突然想起来,张朝阳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清华大学李政道奖学金的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

某种角度上讲,继英语直播课之后,张朝阳二度亲自上阵开出物理直播课,似乎并没有太出乎人们意料——

一方面,按照他的性子,这自然是出于他本人的兴趣爱好。毕竟,在知识传播领域,“另类”的张朝阳并不算一个“后来者”,张朝阳的英语课上线至今,已坚持了六年之久。更何况,英文、物理本就是他极为擅长的两大知识领域。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配合”搜狐视频做知识直播平台的战略布局。在颜值当道的直播行业中,张朝阳独树一帜地打出“要建造知识直播平台”,即不拘泥于秀场,而是做科技、知识、信息传递的载体。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抛砖引玉”,未来会有更多专家、名人入驻搜狐视频,为人们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依靠独特的IP反差,张朝阳迅速吸引到了公众的目光,尽管“破圈”和频频“上热搜”恐怕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但这自然会顺带将搜狐视频做知识直播的“野心”进一步推向前台。而通过做知识内容撬动更大的流量,无疑是平台和张朝阳个人的“双赢”。

02

找到底层方法论,

人生也能“一通百通”

正如张朝阳所说,“大众有着普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希望自己的物理直播课可以更充分地打开人们这种好奇心,带领他们去了解世界的奥秘,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道理。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人类在短短的几百年间沉淀了大量知识,它们需要被人们所知道。

因此,在越来越多的网友大呼“原来物理课程也可以化枯燥为神奇”之时,张朝阳也在做这样一件事情:潜移默化地将科学的学习方法“揉”进教学内容当中。

这也是几乎在每一堂课中,人们都能看到他一步一步将公式的推导过程书写下来的根本原因。

- 从光速不变理论出发,通过各种思想实验推导出时间膨胀、长度收缩、质速关系等违反直觉的相对论效应,利用质速关系与能量的定义来推导质能关系;

- 参考了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在“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的特性、且波长为h/p”的假设下,推导得出“物质波”理论,体现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 在量子力学中,该如何对波函数进行诠释,它的物理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利用薛定谔方程求解得到波函数公式,那又能做出其他什么物理预言……

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谋道不谋食。这句话放在张朝阳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看过张朝阳物理直播课的网友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触:他对推导各种方程式实在是太执着了。

在最新几期内容“当能均分原理遇到量子力学”“太阳引力很大为什么能近似忽略”“如何理解‘谐振子测不准关系’”中,张朝阳亦如往常一样,开课没多久便开始了公式推导。

这是他的教学模式,也是他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他看来,科学如果没有从数学上去推导和论证,其实是极难理解的,只有经过自己重新推导出来的知识,印象才最深刻。

教学之外,他更想带给学生们的是如何通过一门学科的学习,找到问题的“主脉络”和解决方案。

基于这样的认知逻辑,张朝阳本人一直十分推崇“费曼学习法”,在“2022年搜狐科技峰会”上,他更是与大会嘉宾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物理学家、学者曹则贤,以及现场的观众,分享了自己对于这个方法论的理解。

他讲到,“首先读书不是从头读到尾,而是研究一个问题,根据这个问题,然后去找各种书去研究它,研究式的读书。第二,要自己推导和自己写下来,当你拿着笔在纸面上写的时候,你的思维是非常集中的,那一段你思维的突破能力非常强。第三,你要给它讲出来,要表达出来,你能表达出来,你的思维又经过了另外一个层面。”

对于想要不断获得心智升级的人们来说,这种能够控制时间成本、打破思维边界、克服阶段焦虑的底层方法论,绝不仅仅只在学习范畴内发挥功效,放在更大的工作、生活方面,这也是一种“一通百通”的生存技能。

03

他返璞归真、不急功近利

反倒赢得了年轻人

作为互联网领域的第一代创业者,某种角度而言,张朝阳早已是“功成名就”。尽管今天的搜狐或许很难称得上仍跻身于“第一梯队”,但张朝阳却始终活得很真实。

在互联网大佬纷纷选择“中年退休”,张朝阳不但没有“隐退躺平”,反而换了一种“活法”:除正常参与公司经营之外,还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长跑、爬山、游泳等健身领域,更通过传播基础学科知识来奉献社会。

张朝阳出现在网络中的语境,似乎与他一手创办起来的搜狐在关联度上没那么强,外界甚至认为张朝阳有些“不务正业”。

过去半年来,市场不乏出现唱衰搜狐、讥讽张朝阳物理直播课的声音,面对这些不算善意的评价,张朝阳只是淡淡回应了一句“实无必要”。

对于张朝阳而言,搜狐一直是他的“一种使命”,既然是使命,他又怎会怠慢?

与其他商业类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有所不同,搜狐作为一家互联网资讯平台,定位的是“回归媒体”,需要持续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策划和持续输出优质的内容,张朝阳则坚持结合自身影响力“躬身入局”。

比如连续13年亲自带队跑马拉松,为的是推广搜狐新闻产品;比如坚持6年做英语直播课,为的是推广搜狐视频产品;再如近半年每周两次的物理直播课,并计划将英语直播课、物理直播课常态化,为的是扩大搜狐视频知识直播平台的声量……

聚焦到搜狐经营方面的表现,2021年第四季度内,公司的品牌广告收入与净利润均超过了市场预期。2021年全年,搜狐总收入录得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1%。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Non-GAAP净利润为7900万美元,同比增长54.9%。

“冲在前台”,这是张朝阳对自己的要求,也有为搜狐产品代言的考量,能给业务带来不错的发展机会,更是他认真、细颗粒度做事的体现。

性格决定命运。张朝阳骨子里便是那种认准一件事情,便会全力All in投身进去的人。

在严重“内卷”的今天,张朝阳始终保持着一种返璞归真、不急功近利的姿态,他对年轻人也没有展开这样或是那样的说教,因为他更在意的,是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超越金钱的价值观”。

对于张朝阳如今的状态,一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近15年的李志表示,“之前对他的感觉更像是‘楚门的世界’,按照青年得志的脚本,干了很多牛掰的事情。现在更接地气了,没有了榜样包袱、偶像包袱,逐渐回归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原点,做一些实实在在有意义的事情。”

“从商业大佬到教育工作者,其实身份转变的背后,更多是他心态上的转变。跑步、登山、做瑜伽,同时也兼顾公司经营,能看得出来,这位曾经的科技新贵活得更通透了。穿透了物质、欲望的繁华,开始回归到本心,找到人生最朴素的价值感。”李志如是说。

“我很喜欢他的状态,和其他互联网企业的老板感觉不太一样。”刚踏入职场不久的美玲对我说,在她眼中,在“卷”出天际的互联网行业当中,大家比的都是如何加班、如何刷出更多存在感,这让她感到既焦虑,又茫然。

为了缓解紧绷的神经,美玲偶尔会刷一刷视频网站,希望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内容来看。一次无意刷到《张朝阳的物理课》,让她关注起自己并不擅长的物理学科。

“我看过几期他的物理课,虽然真的听不太懂,但是从弹幕中可以看出来,大家对他的专业性是有目共睹的”,美玲笑言,“相比其他网友对内容的关注,对我个人来说,张老师那种循序渐进、有理有据的讲课风格,真的可以缓解我的情绪。”

相较于大多数站在“高处”的成功人士对于“被人仰望”的追求,张朝阳更像是一个没有距离感的、憨憨说着真话的前辈大哥;又像一个随性而为、总在挑战新花样的成功大佬,横在年轻人前面,等待着后来者的超越。

这样的不端、不装的真性情,恰恰是今天的年轻人格外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