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在中国生活了千年的犹太人,为何如今销声匿迹了?

“你们中国人,帮我是义务!”

前段时间爆发的巴以冲突中,一位被绑架的以色列女孩妈妈面对中国媒体采访时,趾高气扬地说出了这句话。

这个张口闭口“你们中国”的犹太女孩母亲操着一口普通话,据说曾是滞留海外不归的中国留学生。

关于她的背景,网上早已被翻了个底朝天,有兴趣的可以去查,城市君就不在此复述。

不过,说起在以色列的中国人,总会提到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人数不多,长着标准的亚洲人面孔,说希伯来语远不及他们说河南话流利。

他们便是“开封犹太人”,一群千年前移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

那么,他们的祖先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何扎根中国河南?如今的中国还有他们这样的“中国犹太人”么?

故事或许得从两千多年前说起。

公元一世纪,起源于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民族,由于发动起义反抗罗马帝国,几十万犹太人被屠杀,幸存者不得不在世界流浪。

当时,绝大多数犹太人流散在东欧、中东、地中海三个区域,但有少部分犹太人顺着丝绸之路来到了遥远的东方。

犹太人东迁路线图

这场“流浪地球”的悲剧持续了上千年,从唐朝中后期到北宋、元朝时期,众多犹太人逐渐开始从波斯、印度迁入中国开封、宁夏、杭州、广州等地。

定居中国的犹太人除了相貌、饮食、宗教与中国人迥异,他们还习惯戴着一顶蓝色小帽,由于和穆斯林的白色小帽类似,因此曾被误称为“蓝帽回回”。

当时,犹太民族在全世界都遭受冷遇和白眼,甚至因为宗教信仰问题屡屡和原住民爆发冲突,没想到却因会“送礼”受到了优待。

北宋初年,散居汴梁(开封)城内的犹太人向宋真宗献上精美的西洋货品后,龙颜大悦的宋真宗亲自下诏,允许这些犹太人留在这个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安居乐业。

随后,大批经营有方的犹太人在汴梁城内的和顺区一条街上聚居,逐渐形成上千人的犹太社区,生活颇为富足。

当年开封犹太人经营的商铺

犹太社区内,犹太人依然遵循严格的教义,用心研习《托拉》《塔木德》等犹太教经典,并设立“掌教”来管理内部的一切宗教与世俗事务。

公元1127年,宋徽宗甚至还特意拨款,帮助在开封的犹太人修建犹太会堂。同时,北宋政府还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并保留自己的习俗。

靖康之乱后,汴梁被金国占领。

但居住此地的犹太人并没受影响,甚至还在期间修建了一座规模更大的犹太会堂。

开封犹太会堂旧址

蒙古人到来后,因为犹太人属于“色目人”,再次受到优待,甚至还在元朝政府的资助下,对开封的教堂和其他犹太建筑进行了翻修和扩建。

到了明朝时期,由于汉人再次掌权,开封犹太人开始加速融入中华文化。

明朝中后期时,定居开的封犹太人已超过5000人,只是由于普遍与汉族通婚,他们不仅面貌越来越汉人化,连曾经的母语希伯来语都几乎不会说,只会说汉语。

原因也很简单,在中华文明的这个大家庭中,犹太人想生存下去,只能学汉语,说汉语。

开封犹太人不仅积极学习儒家文化,参加科举考试,还跟汉人一样尊孔,春秋两季都去文庙参加祭典。就连犹太会堂内还供奉书写当朝皇帝名讳的“万岁牌”。

来源:王一沙:《开封犹太春秋》,海洋出版社

而且,开封犹太人的教堂内还有自己的“祖堂”,与汉人一样祀奉祖先。

经过上千年的融合,开封犹太人除了部分宗教习惯,从外貌到文化习俗基本与汉人无异。

不过,开封犹太人还是保留着非常纯粹的宗教习俗。

比如宰杀牛羊时,犹太人会挑掉脚筋不吃。因为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自己的祖先雅格在与天使对战时,大腿的脚筋不小心扭伤过。

此外,水里面游的、没有翅膀、没有鳞片的动物,以及动物的血和内脏也都不吃。

这种饮食文化延续千年之久,不曾有过改变。

随着岁月变迁,开封犹太人在各方面越来越像中国人,昔日的犹太经文和语言已彻底断裂,甚至差点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明朝末年,传教士利玛窦偶然获悉开封犹太人的存在,得知中国居然也有信仰上帝的信徒,十分惊喜,便亲自来到河南开封考察。

可结果令他很失望,这里的犹太人不仅面貌与汉人没有什么区别,就连犹太会堂保存的大量希伯来经书都少有人会读。

传教士利玛窦

经过数百年的文化融合,由于缺乏犹太教的神职人员指点,“不洁净”的食物无法被区分,用餐前后的祝福词无人教授,传统经典的研习也无人指导,开封犹太人自然也慢慢忘却了传统,融入到中国社会之中。

他们唯一与周围汉人区别就是坚持参加拜祭耶和华的礼拜仪式,但整个过程也是似懂非懂。

因为利玛窦的宣传,西方世界终于发现这个失落的犹太人群体。

可最后的结果是,大量开封犹太教的资料典籍被低价买走,历史文物被盗卖,而同为“上帝子民”的开封犹太人无人问津。

不久之后,开封犹太人便遭遇了一场浩劫。

公元1642年(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放黄河水淹城,宏伟壮丽的犹太会堂被大水冲毁。

虽然侥幸生存的犹太人后来重修了会堂,但与之前规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两百年后,公元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黄河再次决口,重修的会堂被拆毁用以加固城墙,开封的犹太会堂彻底消失。

开封犹太会堂石碑

9年后,开封城内犹太人团体中最后一个会说希伯来语的“拉比”(犹太教的神职人员)去世,开封城内的犹太教就此终结。

此时,那些开封犹太人后裔,没有人再聚会做礼拜,会堂也破败不堪。他们早已忘记什么是“逾越节”,什么又是“赎罪日”,耶稣和亚当都分不清,只知“迎财神”,敬鬼神。

甚至所有犹太禁忌的习俗,统统化为一个念头:吃饱饭。

战火与饥荒面前,身处开封的犹太人早丢掉了犹太教的信仰和传统。

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以色列始终不愿承认“开封犹太人”的历史背景。

幸好,从晚清到民国时期,西方在华的基督教传教士还记得这批“开封犹太人”。

耶稣会跟犹太教虽说有些差异和纷争,但毕竟曾同属一个文明体系,这些传教士很希望帮他们恢复犹太教信仰,为此还特别成立了中国犹太人援助会。

1902年,上海徐家汇的耶稣会按照开封犹太人“七姓八家”的格局,邀请八家代表到上海,商谈“复教大义”。

可这些开封犹太人后裔对恢复信仰毫无兴趣,也没有任何学习希伯来语兴趣,只关心这些“洋人同胞”愿意掏多少钱帮自己。

眼看这些犹太后裔不仅没有恢复身份的动力,甚至还主动把犹太会堂的地给卖了,西方传教士终于明白自己所作所为实在多此一举,就此作罢。

1948年,随着以色列建国,流浪几千年的犹太人,正式有了自己的国家,逐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随后近半个世纪,“开封犹太人”不仅被人慢慢遗忘,甚至很多后裔也因时代变化,有意掩藏身份。

属于“开封犹太人”的历史痕迹,就只剩下河南开封的一条街道:南教经胡同21号。

甚至,一度很多人以为这个名字由来是回族聚居地,可真正的居民是开封犹太人。

改革开放后,开封犹太人有了去往以色列的想法,但由于以色列一直对其身份不承认,始终无法如愿

1987年,以色列政府正式颁布《回归法》,号召目前还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归以色列。

消息传到中国后,开封犹太人备受鼓舞,很多开封犹太人后裔迫切想去以色列。

然而等待他们的,注定是一场艰辛又卑微的旅程,因为他们与以色列的回归要求差了太远。

首先是血统问题,即便以色列将法律条文宽松到只需母系有八分之一的犹太人血统,就可入籍以色列,可开封犹太人由于千百年的同化,几乎没有丝毫犹太人的血统,身份仅仅只是族谱记载而已。

其次是犹太教有“割礼”习俗,也就是俗称的“包皮环切术”。犹太人要求男婴生下来的第八天就必须要进行“割礼”,这既是犹太人身份的体现,也是犹太教义最看重的“契约”精神。可开封犹太人早就取消了这个习俗,成为以色列拒绝接受他们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还有犹太教的饮食等习俗,比如不吃猪肉和没有鳞片的鱼类,可开封犹太人后裔早就没有了教义约束,什么都吃。

毕竟在特殊年代,有口吃的就很不错了。

此外就是语言不通,要知道,犹太民族的官方语言是希伯来语,祈祷诵经都是用希伯来语。

由于根本没有人教授希伯来语,更没有任何学习的环境,开封犹太人只会说一口河南话。想想看,一群开封犹太人在以色列用地道的河南话称颂上帝,那场景别提有多逗。

在一系列的入籍门槛面前,几乎所有开封犹太人后裔都放弃了前往以色列的念头。

不过,以色列还有个专门组织散落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回归的民间组织,他们愿意帮助那些强烈想返回以色列的开封犹太人后裔实现愿望。

2016年,这个犹太人组织来到中国,经过审核和甄选,将5名开封犹太女性青年按照程序带到了以色列。

只是她们并不能立即恢复犹太人身份和获取以色列国籍,必须经过多年的犹太律法、学习犹太教义和规则,最终通过宗教考核和希伯来语考核后,才能获得犹太人身份和以色列国籍。

根据统计,自2016年至今,大约有40多位开封犹太人后裔通过这种方式来到以色列,其中大部分如愿恢复了犹太人身份并入籍以色列。

因为中国法律不允许双重国籍的存在,他们在取得以色列国籍同时,也失去了中国国籍。

如今,这些开封犹太人后裔早已遍布以色列各行各业,有不少选择当了国际导游,专门为中国游客提供服务。

更多的开封犹太人后裔选择了留在中国,对他们而言,这里有亲人,有朋友,才是属于他们真正的家园。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宋真宗为定居开封的犹太人下诏,“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敕命被刻成石碑立在犹太街区最显眼的位置。

千年之后,这块石碑连同曾经的犹太会堂早已沉入历史的河床,成为华夏文明背景中民族大融合的一段尘封记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销声匿迹  销声匿迹词条  犹太人  犹太人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如今  如今词条  千年  千年词条  
热文

 当主管总说你不干活怎么办

如果主管跟别人说你没有干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确认问题是否存在:首先需要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没有完成工作。如果没有,可以积极承认错误并尽力改正。如果确实完成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