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后双奥时代”的亚运@未来

大型盛会将成为中国人的文娱常态。

随着2023最后一个长假已成追忆,杭州亚运会的火炬也缓缓熄灭。

“后双奥时代”,大型体育赛事中,我们在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在很多年轻 人还没出生的90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尝试第一次承办大型洲际综合赛事——北京亚运会。为了支持这场运动会的举办, 当年全国千万人慷慨解囊,共捐款2.7亿元,占总投入的10%。 当时的志愿者被称作义务服务人员,光注册的就有20万人,而实际超过40万。这一场全民振奋、全民支持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打开了新中国体育强国、体育东道主强国的大门。

1990年,中华儿女接过了亚运会的圣火,

迎来了第11届亚洲运动会 ▐

随着此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体坛屡创佳绩,举国上下都把目标盯准了奥运,这座体育赛事的最高殿堂。处于上升期的中国卯足了劲,对于2000年奥运几乎志在必得。但事不遂人意,最后一刻,北京以微弱的劣势无奈看着千禧奥运花落悉尼。没有气馁的中国人,八年之后重振旗鼓,那场空前的盛会无需多言——前无古人也不知何时才有来者。无论是开闭幕式炫目的精彩程度,还是整个赛事的规模与周全,至今令人称赞。尤其携主场优势,中国代表团一举登顶金牌榜首。从1984年许海峰射下奥运首金起,中国人用了24年攀上奥林匹克之巅,这一路走得不容易,也走得荡气回肠。当年为此次奥运兴建的鸟巢、水立方、央视新大楼等成为北京新的地标建筑,无时无刻不提醒国人:在2008年我们拥有一个骄傲和完美的夏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鸟巢烟花秀 ▐

中国冬季项目起步较晚、发展不均匀,但是14年后的北京,依然以同样的高规格将史上成功的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定格。曾经错过了千禧标签的北京就此成为当世独一无二的双奥之城。这个荣誉不仅属于北京,也属于整个中国, 在现代奥林匹克的长河中,中国红已是一抹谁也不能忽视的色彩。

一年之后的今天,亚运会第三次在中国举办。“后双奥时代”里,我们在杭州亚运会还能看些什么、想些什么?

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 ▐

现在中国人说自己会做大型赛事,就跟说自己会做菜一样理直气壮。大运会刚刚收官,杭州亚运又轰轰烈烈的搞起来。开幕式无论从科技、艺术、创意哪个维度看,依然是惊艳级别的存在。但区别于历届亚运会主打的隆重、大气,今年杭州悄悄“淘气”了起来。

“心心相融@未来”的宣传口号里,破天荒的出现了特殊符号,一时间语言专家也难以判断是否合乎规范,但浓浓的时代感已经扑面而来。

开幕式上精彩的大型表演,让见惯了大场面的中国观众还可以凡尔赛的说一句“正常发挥”,怎么也没想到,转脸就被气氛组拿捏了。《千年等一回》的炸场拉开了这届年轻DJ“无法无天”的玩梗序幕:从周杰伦到凤凰传奇,没有一个观众能逃脱大合唱的宿命,从运动员个人翻唱投屏到天衣无缝配乐《我姓石》,每一位健儿都有随时“社死”的风险。 组委会也很凡尔赛:我们的工作人员大都是90后和00后,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杭州的这份“淘气”正说明,两次堪称史上最佳的奥运会后,我们再也无需担负“证明什么”的包袱,可以轻松起来、年轻起来。它告诉这一代的年轻人,中国依然可以用强盛的实力以及良好的资源调配能力在这种大规模的活动上给国家经济增光,并且提高效率的做出文化输出。

正如有人评论,杭州让我们看到了将亚运会化为大型party的可能性,刺激文旅的可能性, “后双奥时代”我们毋需勒紧裤腰带撑门面,而是从容地将大型赛事化为撬动地方经济的杠杆。

老话说:体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句话体现的不仅仅是比赛竞争的残酷,以及其象征的荣誉和集体尊严,他更是直指一个事实——竞技体育的强盛,直接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实力挂钩。

曾经的我们迫切需要在这个战场上赢得尊重:亚运赛场上,中国长年无悬念的垄断榜首之位。因为站到过最高处,所以能望得更远。其实从2008达成奥运榜首的夙愿之后,唯金牌论已经在华夏大地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观察。

比如,我们冷静地反思,作为体育大国,通过小众项目、重点扶持女子项目等策略刷出的金牌数量背后,依然隐患重重。所以在杭州,我们冷静地面对乒乒球女双意外失手,我们为三大球在亚洲范围统治力的衰退痛心疾首,我们为中国游泳队再度崛起欣慰,为田径赛场上男女双双包揽百米冠军而兴奋。

杭州亚运会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

全红婵、陈芋汐夺冠 ▐

因为拿过最多的金牌,才更明白体育不仅仅是金牌。

“体操奶奶”丘索维金娜又一次刷起热度,中国对她的友好,是来自于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敬重。

中韩两国向来是亚运会最大的对手,但面对失误后依然笑容憨厚的火罐哥——尹真星,我们献上了掌声和欢呼。

体操界传奇运动员丘索维金娜 ▐

赛场上,或许胜负是可以论英雄的,但成熟的中国体育和观众,会明白这个世界不仅有英雄,残酷和激烈的背后,还应当有参与的快乐,和努力过的浪漫。

“文体不分家”已经是现代人的共识。健康、积极、正能量……运动员的天然标签让多少商家青睐。尤其是大型运动会这种高曝光的活动,堪称大型造星现场。

中国游泳队前有孙杨、宁泽涛两位出圈“男明星”,本次亚运会,杭州籍的汪顺已经露出赶超的端倪。他先是担起点火重任,后破亚洲记录夺冠,简直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女队这边,从世锦赛、大运会一路收割金牌过来的蝶后张雨霏,泳池边与池江璃花子感人一抱,主打一个人美心善。小将费立纬看起来也是不想让前辈独美,宁可游丢泳帽也要保持发型的决心火速出圈。

逃不过发型梗的还有乒乓四金王楚钦——本届亚运他唯一犯下的失误,就是剪坏了头发。看起来他需要向常年优雅温润的龙队学习的,不仅是比赛经验。

比起国乒,国羽这些年走得更艰难。男双球员王昶发文致歉,说优秀运动员就不应该赛间生病。评论区里安慰他的网友们其实知道,这位已经和郑思维同登时尚男刊封面的国羽新“颜担”,距离各种意义的成功,都只剩一张窗户纸。

COSMO赶在亚运前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五位田径美女(🔗 这些女孩,我觉得你追不上! )。她们中,有人夺冠,有人失意,有人遗憾错过,但年轻姑娘们的自信和力量,已是太多人“追不上”的美丽。

还有李梦染飒爽的金发突破上篮,袁琦琦自豪每块肌肉都为国争光,全红婵回答字数比水花还少……这份名单可以继续延长很久。

运动员从选材起就重视基因的优越,常年的自律则是最好的保养和塑形,再加上新时代的环境里,他们爱美懂修饰,广识善言辞,所以谁还会诧异这份不输演艺明星的光彩。更重要的是竞技场有一份剧本写不出来的紧张和意外,连观看的我们也体会到了热烈的魅力,接纳了审美的多元。

新媒体的环境里亚运会做到了无死角直播,也出现了无底线的评论。

直播、cut片段发达的背后,有权威的图文快讯、深度评论在这场亚运会里几乎失语。反过来以流量为第一目标的自媒体、营销号“反应迅捷”,无论之前“深耕”那个领域,都在亚运时段赶来蹭个席。各大主流平台上,充斥着张冠李戴、常识错误或者干脆乱扯一通的“新闻”,以及唯恐天下不乱的引战评论。海量需要筛选和审核的信息,让平台力有不逮,受众雾里看花。

是进步的代价,还是吾辈的怠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后双奥时代”的亚运未来  亚运  亚运词条  未来  未来词条  时代  时代词条  
热文

 儿童节的作文500字

有关儿童节的作文500字4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展开)

热文

 云跑驿站背后的故事

近2年来,全球元宇宙发展迅猛。国内城市数上海最为支持这个新兴行业,酷约科技在政府机构及相关各部门的强烈支持下,带领着国内元宇宙行业逐渐走上正轨。云跑·中国项目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