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听百岁岳母拉家常)

文 | 李友训

岳母,农村普普通通老太太。今年百岁,神清气爽,利利索索。日常喜欢说古道今,我常洗耳恭听陪伴的同时,受益匪浅。

老戏迷

我们忙着上班去,就把电视调到戏曲节目请岳母看。她看着电视,又一次长吁短叹地说:电视上的戏,原先没看过,只看个演戏的人,看不懂。真气人,要不是装修房子扔垃圾......

她气的不是装修房子,而是因为装修房子丢失了一大包唱戏的碟片。

十几年前,老太太到我家过冬天,抱怨说坐吃等喝没有活干,闲得难受。后来发现她喜欢听戏,就买了几盒戏曲光碟给她解闷。一年一年的,逐渐积累了近二十盒。老人家尽管不识字,但看封面人物都能准确认得是什么戏。在老家她给经常串门的几位老太太一个一个介绍,说这是《墙头记》,那是《卷席筒》,还有《姊妹易嫁》《王天宝下徐州》什么的,高兴得如数家珍,故事情节说的有鼻子有眼。老太太们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说,这些戏都是劝人善教人好的。一摞摞光碟装了一皮包,鼓鼓囊囊的,几个闺女家轮流住一阵子,走到哪就带到哪,唯恐丢了。

现在光碟真丢了,怎么办?一天晚上,我打开平板电脑,

问她你想听什么戏,我找找看这里面有没有。

她高兴地说:你把戏装这里面了?有《小姑贤》吗?

找到了。我说。刚开始放片头字幕,老人家竟然边念叨边哼唱起来:姓姚的老妈妈(老太太)打骂儿媳妇,闺女又是逼又是劝,老妈妈最后才想明白了。老妈妈唱着说:我在上房心乱如麻,一辈子一个人也没有为下,到不如早听了闺女的话。想回头也没办法,我有心真上吊我还怕死,我有心不上吊没脸当家......

播放一会,岳母问:怎么光看见人张嘴,听不见唱唱的声音?妻子大声回答:你耳聋了,放到最大的声音,你也只是听得像蚊子嗡嗡叫!

看完一出戏,她意犹未尽地问:有《王婆骂鸡》吗?

我边搜索边说还真有。她看了一会,不无遗憾地说:王婆不是我的片子里的那个人了。我解释说:学会这个戏的演员都能演,我找到的这个片子换演员了。

看到王婆找不到鸡急三火四的样子,岳母沉浸在戏文里,似乎自唱自听,又好像帮着演员唱,指点着眼前屏幕的王婆说:你听人家唱的得多好听。老妈妈要偷吃我的鸡,不小心把骨头都卡到你嗓子眼里,卡死你扎死你.....大闺女要偷吃我的鸡,我给她说个婆家到山西,一辈子不能走娘家,急死你恼死你......

播放到王婆扭扭捏捏呲牙咧嘴骂街,唱词的字幕内容竟与老太太唱的还真差不多。

我问:您怎么这么喜欢听戏,还记住了那样多的戏词?

当年,公公婆婆喜欢听戏,我慢慢地熏会了一点。你大爷(指我岳父)不光喜欢听,听着听着也学会了唱。岳母又一次聊起来:地里活再忙,就是吃不上饭了,你大爷只要拉起胡琴、打起梆子,什么都忘了。一辈子就喜欢说书唱戏,《罗成算卦》《打蛮船》什么的,他会好几部呢。他唱个没完,我不听也得听,慢慢地就记住了一些。几十年前的事,老人家回忆起来仍然心驰神往,异常投入十分享受。

没有经过学堂,这么大年岁,一大段一大段的戏词,仅仅依靠口耳相传,心授领会,竟记得清清楚楚,烂熟于心随口而出,令人佩服又惊诧不已。

说话不用打草稿

一年,岳母和她的孙女亭亭在我家。亭亭在找工作,准备笔试、面试,忙忙活活的。我说:不用紧张。观察学习你奶奶说话,就知道如何作文、如何应对提问了。亭亭半信半疑地看着我。不信,你随便找个话题和奶奶拉拉呱试试。我引导说。

奶奶,很早的时候,听说你劝好了咱庄上邻居两口子过日子?

一点不假,那时候还没有你呢。咱那屋后头家的庆和,嫌刚进门的媳妇不会做饭,干活干不到地方,性子急,就骂骂咧咧,两个人闹别扭,那一天晚黑,新媳妇低眉顺眼哭哭啼啼的,我在院子里觉着乖难受......

我轻声插话说你听听,只要给一个话题,你奶奶的话

匣子打开了,就像泉水流出来的一样,说话根本不用打草稿。

岳母仍然沉浸在叙述中:我赶紧跑过去给庆和两口子说,你们刚一块过日子,哪有勺子(盛饭的用具)不碰锅沿的,你媳妇在家是老小,有哥有姐有嫂子,用不着她干活,没做过饭啊,你家这边你娘不在了,没人教你们干活,你们俩商量着慢慢学,别急,来、来 、来,我教你们......

你看看,多久远的事情,只要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形象生动,连句号都不用。我启发亭亭。

第二天一擦黑,我又去了庆和家,话是开心的钥匙,我说今天咱们再拉拉呱,庆和你有事让着媳妇,你一点就着、咋咋呼呼的,哪像老爷们的样子,老俗语说,新媳妇乍到、摸不着锅灶,等过段时间熟悉了就好了,你姓段俺姓徐不是本家也没有亲戚,可是前后院住着,我觉得乖亲的慌,你们不知道啊,我刚进这庄(即嫁过来)的时候,比你们现在难百倍.....

第三天我又去了,我说一天劝不好你俩,我睡不着觉,年轻人识文断字的一定比我老太太明事理,这样一说庆和两口子不好意思了,说四奶奶(村里异姓之间沿袭下来,按照辈分尊称)你放心,你的苦心,我们都懂了,新媳妇眉开眼笑地说,好四奶奶啊,你更像俺老婆婆......

岳母还在说着庆和两口子后来过好了过发达的事,我赶紧结合岳母刚才的精彩讲述,指点亭亭说:你看看,作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深厚的积累、不断地锤炼。你奶奶尽管不识字,但社会生活这本打书读得透彻用得老练,劝新媳妇丝丝入扣,熊庆和旁敲侧击,服人将心比心,现在讲述起来还仿佛置身其间。事情起承转合,清清楚楚,有俗语有比喻,各种口气里富有感情,生动活泼绘声绘色。你说说是不是有水平有艺术,老百姓就是语言学家,对吧。别犯愁,奶奶就是你高明的老师。

亭亭不住地点头,认真思考领悟着。

粗茶淡饭比肉香

周末,我问岳母:鱼、肉什么的,您想吃点什么,我去买。她不介意地说:吃什么都行,吃饱就管。

悄悄地,老人家给我媳妇说:有豆腐渣吗,买点回来吃。唯恐散集了,赶到早市,我问买东西的老年人,看见卖豆腐渣的吗。人家说:一早一晚,好像有卖的,这个时候恐怕卖完了吧。找到豆腐摊,人家说:今天没带豆腐渣。现在吃这个的少了,偶尔才捎带一点来。无奈,我又跑到龙头农贸市场打听起来。有一商户在水泥台子上晾晒了一片豆腐渣,人家说喂猪用的,不卖。豆腐坊!我终于打开了思路。我客客气气问:老太太想吃豆腐渣,你这里卖吧?老板爽快地说:有!你要多少,也只有老太太吃这个了。我说:一块钱能给着吗?老板边用塑料袋使劲地装豆腐渣,边笑着说这一大包,给五毛钱就行,够吃几顿的。

看到豆腐渣,岳母喜滋滋地说:真买到了,这还是多少年前的老味,这个好吃。萝卜切丝炒好豆腐渣,她吃了一大碗。

过了没几天,又让买来辣菜疙瘩(根用芥菜),切成丝,与泡泛的豆扁一块。炖上一大会,盛上一碟子,边吃边说穷的时候,哪舍得用这么多豆扁啊,喷香,真可口。满足的样子,好像吃大餐。

冬天老家送来十几颗白菜,见我们把白菜帮脱去了两三层,岳母着急地说:你们不喜欢吃不要紧,把白菜帮给我留着吃,那个白菜疙瘩也能吃,别扔!炒醋溜白菜、炖白菜疙瘩,都是好菜。

家常菜、甚至忆苦饭,岳母经常要求吃,总是念念不忘,乐此不倦。

这也可能是长寿秘诀吧。

作者简介:李友训,供职于农发行枣庄市分行。在《山东金融文学》公众号、《农业发展与金融》等发表多篇散文。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搜索建议:岳母  岳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