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我们又上了小作文的当,但那是我们自找的

从11月5日(星期六)下午3时左右开始,我的微信朋友圈出现了一场自发的、规模庞大的、以二级市场投资者为主角的行为艺术:一开始,大家都在疯狂地转发一场新闻发布会的视频号直播链接,我相信这给视频号创造了不少DAU;然后,大家在评论区奔走相告“快了快了,快听答记者问”;过了大约十五分钟,期待之情完全消失,代之以各种沮丧、失望乃至躺平的情绪。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朋友圈这么热闹了,我相信在微信群里会更热闹,可惜我已经退出了大部分二级市场投资群,否则就能亲眼目睹更大范围的行为艺术了。不过,朋友圈里的各种文字评论还是给我乏味的周末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下周一,千股跌停?”

“现在二级狗的心情是崩溃的吧……”

“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结果女神说滚?”

“醒醒吧,亲!”

“大型实景演出《等待戈多》结束了。”

“洗洗睡吧,上周的浮盈,后天就能跌掉一大半。”

“今后乱写小作文的人可以抓起来吗?”

“求求卖方的大爷们不要再通过电话会议制造市场噪音了。”

“曾光退钱!”

话说回来,真退钱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是曾教授还是其他教授,每次电话会议一开始都会明确表态:“我说的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而且就算经过这么一出《等待戈多》的大戏,找他们开电话会议送钱的人也未必会减少多少。就在昨天,还有投资人对我认真地说:“我们不应该错怪曾教授,人家说过,转向的时间点是明年春天,是我们自己误判了时间点嘛!”

没错,开电话会议的是某教授、某院士、某专家、某处长,写小作文的却是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A股市场已经从基本面驱动、政策驱动进化到了小作文驱动,无论大盘还是个股,绝大部分短期波动可以用小作文解释。如果你看盘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现象,不必沉思、更不必打电话找公司验证,只需要去二级市场交流群里吼一嗓子:“我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小作文?”

附带说一句,港股、中概股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更差。因为这年头,不但南下资金相信小作文,老外也经常被小作文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导致上周中概股大反弹的那篇小作文(也就是“曾光退钱”的喊话对象),就是来自某外资投行的电话会议。唉,说实话,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老外对中国的事情还是很幼稚,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暴风雨一样,活生生地把中概股的K线图玩成了二线数字货币的样子。

不久前的国庆期间,我跟一位还在做卖方分析师的老朋友喝酒聊天,对方说:“价值投资的最大障碍是市场噪音,而卖方恰恰是市场噪音的最大来源。”当时我很赞成这一点,但现在我的观点发生了变化——市场噪音的最大来源是小作文,小作文人人可写,无论是卖方、买方、媒体还是路人甲,就连“开局一张图”都不需要,有手就能现编。

有人痛心疾首地提出,乱编小作文(无论有没有“信息源”)并且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已经构成了操纵证券市场行为,严格地说是可以判刑的。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无法判断小作文到底有没有构成犯罪,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扰乱市场的不是小作文,正如古代祸国殃民的不是宦官。再厉害的小作文也只能助推一种早已存在的市场情绪,而不能生搬硬造一种市场情绪;正如再厉害的宦官,也不可能形成一支独立的力量去改变历史潮流。

“阻碍我们达到理想的种种障碍,也正存在于我们心里。”我一直没有找到这句话的最初来源,只记得它在《少女与战车》剧场版第一集当中出现过。

“操纵我们投资行为的各类小作文,其实都发源于我们心里。”这句话是我现编的,不知道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

从多年前读书时起,我就意识到:人们总是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东西。有人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这是句废话,因为触动灵魂的东西一般也会同时触动利益。我还记得在当时的教育网BBS上,经常发生“到底是出国读名校PhD好,还是求职进名企好”的大讨论——这些讨论毫无价值,因为双方鸡同鸭讲,投入了大量时间准备出国的就说出国好,投入了大量时间准备就业的就说就业好。大家都是受过教育的体面人,都不讲道理,尤其不想为了什么“正确的道理”去改变认知。

小作文的逻辑也是一样的。过去两个月,资本市场至少产生过三百篇关于“潮流即将转向”的小作文,预测转向的时间点从今年10月到明年5月,不一而足。有不止一个卖方分析师在国庆前就疯狂打了全市场买方的电话,信誓旦旦地宣称10月底以前一定会见分晓;现在已经是11月了,什么分晓也没见到。可是,那又怎么样呢?

与大众的认知相反,“逆向小作文”也是存在的。我们切不可认为市场上所有人都过于乐观——你甚至都不用加入各种二级市场交流群,只需要去微博看看,就能发现很多人在有理有据地表达中性偏悲观的言论。但是这些小作文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它们的作者也不会因为预测成功而受到褒奖。

简而言之:让大盘上涨的驱动力是“乐观小作文”;但是让大盘下跌的驱动力不是“悲观小作文”,而是事实。

以上文提到的曾教授为例,自从2020年2月以来,他老人家已经被券商邀请举行了至少两百次电话会议,仅仅这个周末就有两场。虽然我也在喊“退钱”,但我觉得他的实际水平很高,心里像明镜一样清楚。他之所以发出了过于乐观的预测,是因为他非常明白,这就是资本市场(也就是自己的客户)想要的。

当初我还在券商的时候,研究所和销售交易部的领导不止一次强调过:“请专家的目的不是传播专业知识,而是为我们的观点做背书,以及让客户有一个买入的理由。”请注意,由于中国市场缺乏做空机制,而且大部分公募基金只能做多(long-only),所以“让客户有一个买入的理由”远远比“让客户有一个卖出的理由”更重要。让专家陈述事实是第一层,让专家诱导客户买入是第二层,但在此之上还有第三层——客户本来就想买入,你请的专家只是让他们有了专业垫背的而已。

所以,无论什么教授、什么院士、什么智囊,只要跟资本市场打了一段时间交道,以他们的智商和情商,不难猜到对方要的究竟是什么。人家笑他水平低,他笑人家看不穿。客户虽然站到了第三层,无奈专家早已登上了第四层,那就是无论自己说的话有没有谱、被不被证伪,无论客户亏掉了多少钱,他老人家的专家费都照收不误。而且,因为在大跌的间隙为客户进行了心理按摩,客户甚至还会心存感激。谁会伸手去打笑脸人呢?

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如果没有小作文,资本市场的走势可能是一道平缓的直线(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大部分时间有气无力地趴着不动。小作文的诞生和普及,成功地把“平缓的直线”变成了“大起大落”。这一点不仅适用于A股,更适用于港股和中概股,毕竟人家既没有涨跌停板制度,也不限制做空。

按照金融学理论,一种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性越大,风险贴水(risk discount)就越高,从而导致它越不值钱。因此,小作文在理论上会拉低市场总体估值、削弱投资者信心;从过去半年多的实际情况看,确实也是如此——小作文从少到多、越来越大胆的历程,就是沪深300指数、恒生指数和纳斯达克金龙指数不断下跌的历程。那么,稍有见识的A股机构(无论卖方还是买方)应该逐渐意识到了小作文的危害,对其深恶痛绝,是这样吗?

恰恰相反。虽然为小作文背书的专家站到了稳赚不赔的第四层,可是A股机构从一开始就发现了“第五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叫做“吃饭行情”:分析师和基金经理要吃饭,所以在市场死气沉沉的情况下,总要给自己制造噪音,吹皱一池春水。市场噪音或许是拉低长期估值的罪魁祸首,却是让投资专业人士在短期吃上饭的不二法门。

对于卖方而言,市场的短期剧烈波动能制造大量的成交额,也就是大笔佣金和市场关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对于买方而言,市场短期的剧烈上涨能够吸引大量跟风资金如饥似渴地购买一切风险资产,包括基金;等到剧烈下跌的时候,这些跟风资金反正已经套牢,也不必担心他们跑路了。

如果市场在某一年注定要以下跌10%告终,那么对机构而言,最好的路线图绝不是匀速下跌,也不是一次性跌到位,而是先暴涨30%,再跌回原位,然后暴跌30%,再涨回原位……经过无数次这样的波峰和波谷之后,新财富分析师吃到了饭,明星基金经理吃到了饭,就连社交媒体的财经大V也吃到了饭。很神奇,市场明明下跌了10%,为什么一切人都赚到钱了呢?肯定没有大牛市的年景赚得多,但也还没有少到供不起房、买不起豪车、吃不起海鲜大餐的地步。

显然,钱是不可能从空气中变出来的;这样说并不严谨,更严谨的说法是“仅有央行能够从空气中变出钱”。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人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只有羊自己不知道,还在B站、小红书和抖音玩行为艺术,一会儿高呼“坤坤、兰兰永远的神”,一会儿大骂“都是些什么垃圾”。

让我们小结一下:

第一层是“陈述事实的小作文”。

第二层是“诱导客户买入的小作文”。

第三层是“客户自愿被诱导的小作文”。

第四层是“稳赚不赔的小作文作者”。

第五层是“通过小作文吃上饭的各类机构”。

还有更高的层级吗?最高的是第六层、第七层还是第N层?我不知道。你知道吗?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三国演义》

搜索建议:
热文

 【歌词】BODY ROCK / ...

A-ONE组合 - Rock your body流了一夜的眼泪怨叹自己没出息让你就这样狠心的走说过的话你忘了想起过去点点滴滴算了是我的梦太多你走了孤单的我该怎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