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反思兰州三岁男童去世:多一些变通,多一点温度,才能多一分希望

时间:2022-11-02 15:24:19 热文 我要投稿

兰州市七里河区一名三岁男童的去世引发舆论关注。官方的通报是,男童因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但舆论层面更在意的是有没有“耽搁”的问题,因为网上流传出的两个时间点值得玩味,男童的家长12时40分就出门求救了,到13时57分才到达医院。

一定程度上,男童的抢救无效死亡是不是一定跟“耽搁”有关系另说,但是面对一个生命垂危的孩子来讲,少生硬、少冷漠,多变通、多温度肯定是需要的。至于网传中提到的“防疫卡口的工作人员既不让孩子出门送医,更不愿意用公车送孩子到医院抢救”,到底真假,还有待进一步核实。

如果是真的,暂且不说要不要严肃处理相关人员,起码就“三岁男童去世”这事来讲,所牵涉的相关防疫人员是要痛定思过的。甚至从各地的防疫来讲,也是要以此引起注意的。说到底,防疫是为保护生命,如果为了防疫而不顾需要救治的垂危生命,那么这就不只是生硬和冷漠的问题了,而是违背整体防疫的初衷了。

当然就算是“假的”,也只能说公众救孩子心切,在表达上有些夸大了,至于说是不是干脆不存在“生硬和冷漠”,估计没有人敢为当时处置这件事情的防疫工作人员打包票。因为这事之所以会引发舆论关注,本身肯定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毕竟在日常的防疫中,确实有些防疫工作者比较生硬,不懂变通地去处理问题。反正遇到自己无法定夺的时候,就说是需要“请示一下”。一般情况下,人们也能理解这份难为情,但是像急救这种情况,如果还要“请示一下”,确实是让人难以理解的,甚至是愤怒的。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何兰州三岁男童去世会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因为这不只是一个孩子去世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面对防疫的问题。

说实话,我们不相信遇到治病救人的事,不去“请试一下”就真的不行。要知道,国家卫健委三令五申的强调,要千方百计保障管控期间群众的紧急就医需求。言外之意,遇到疫情,小区可以管控,但是生命通道是必须畅通无阻的,并且也不能因为健康码问题、确诊问题、高风险问题阻碍就医。

甚至,为此各地在疫情期间,还让医院必须畅通救治通道。毕竟类似的悲剧已经给了我们多次教训。只可惜,部分防疫人员在具体执行的时候总会打折扣,以至于兰州三岁男童的去世就会被蒙上“耽搁”的阴影。

只是痛惜过后,在面对“兰州三岁男童去世”的事情上,也不能陷入单一归因的情绪之中。也就是说,孩子的去世固然令人悲痛,于公于私都一样。但是触发这场悲剧的主因却还是官方通报中所说的“使用液化气灶不当”,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过度解读和避而不谈。

当然也更没有必要因为官方通报中,没有特意提调是否存在“耽搁”的问题,而没完没了的阴阳怪气。因为在整个事件中,人们之所以会追问“耽搁”的问题,完全是建立在“希望博弈论”中,也就是想在最坏的事实中看到最好的结果。如此之下,哪怕是防疫人员稍有迟疑也会被抓住不放。

谈论这一点,并不是想为“生硬和冷漠”开脱,而是在面对悲剧时,流完眼泪后,我们终归需要回归正向反思,而不是借着悲剧去无休止地打击没做好的防疫人员,如果真要是那样,也是有悖防疫初衷的。因此还是那句话,悲剧该反思,有问题要解决,可以适当情绪宣泄,但别忘了为何要情绪宣泄。

诗人辛波斯卡说:“这个世间从来没有为一个孩子的出生做好准备。”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想尽办法,在不确定性中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消除生硬、对抗冷漠,打通救死扶伤的生命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