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郝爱平|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时间:2022-07-14 16:57:42 热传 我要投稿

【艺术家简介】

郝爱平,笔名郝歌,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高研班、2014北京大学书法精英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自治区雪域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雪域西藏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尼泊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品鉴赏】

笔墨至趣,意象童心

--郝爱平人物画简谈

文/祝振中

郝爱平的人物画,在单纯与质朴之外,总有一种略显神秘的基调,也许这就是童心之下世界的本色,在经过想象与憧憬之后,一切本该如此纯净与奇异。数十年来,他不断地以画笔追逐与再造这些童年的记忆与梦境,而笔墨也因此变得鲜活,在不断变换的意象中,将童心与真趣呈现得完满而自足。

郝爱平的人物画,意象基调虽然单纯,但在画面立意与形式结构上却异常灵动而自由,反映了他内在的创造活力,与对视觉要素的敏感。他所画的童子题材,历来是传统人物画的重要内容,如宋元以来时有表现的婴戏图、货郎图,明清以后民间绘画更增加了许多吉祥寓意,如莲生贵子等等,使得对于孩童题材的表现更加仪式化与象征性。

而当代画家普遍的造型能力的提高,又为这一题材的生活化趋向提供了条件。我们看到,确有一些画家在这方面是卓有建树的,如已故大家周思聪笔下的孩童与妇女,当代画家陈钰铭笔下的老人与村童,等等。他们所画的自然是他们眼中与心中的童真天趣。

郝爱平的童子题材,无疑也已跨越了仅仅作为题材的符号寓意,而是将其扩展为一种普遍的意象,以此介入文化的、乃至当下生活本身的现象思考与精神寄托。这样,在他的画中,我们看到了那些渐渐逝去的自然生活的记忆,如他画的孩童许多在嬉戏、拾柴,或牧放、欢歌,这些生活的影像无疑是他对童年生活记忆的提纯,所以带着些许故土的温情与淡淡的怀旧。

除此之外,他更多的画作,是在借孩童题材寄寓一种文化理想与人生情怀,是将当下生活经过感受与思考之后,勾画并呈现给世人的清静乐土。所以我们更多的会看到那些奇异的、感觉真实的幻象,如游戏中飞翔的儿童,山水中自由嬉戏的人物,以及那些幻化而灵异的背景与氛围。

显然,在这些大量的画作中,我们并不需要细究人物动态是否合矩,山水木石是否稳妥,甚至并不需要弄清嬉戏与劳作的原委,因为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由的释放与梦境的认同,是对当下生活的善意的关怀与温存的超越。基于这样的需要,在表现方法上,郝爱平先生极尽其长,他总是将一种随性的笔调自然地铺排于画面上。

经过多年的艺术修习与生活蒙养,他已将笔墨灵性与个人气质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温厚随性而又变化层出的笔墨语汇。在他的画中,用笔时见块面与点线的结合、泼墨与积染并用,他的用墨既有纯净的传统造境方法,也有色墨互融的视觉新象。在画面结构上,他也有极强的形式把握能力,那些传统的人物与山水境象,自然说明他对经典的理解。

那些新意迭出的色墨构成之作,又透露出他吸收多种视觉形式养分,善化活用的聪慧与品位。在他营造的形式独特的意境中,人物组合的形式感,场面的夸张与异趣,背景的单纯与新奇,都共同昭示出一种神秘的孩童梦境般的气氛,这也使他的画作从平凡的人物塑造开始,上升到一种心灵关怀的层面,产生了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由此,其孩童题材才具有百画常新、意境迭出的生命活力。

在画面结构上,他也有极强的形式把握能力,那些传统的人物与山水境象,自然说明他对经典的理解;那些新意迭出的色墨构成之作,又透露出他吸收多种视觉形式养分,善化活用的聪慧与品位。在他营造的形式独特的意境中,人物组合的形式感,场面的夸张与异趣,背景的单纯与新奇,都共同昭示出一种神秘的孩童梦境般的气氛。

这也使他的画作从平凡的人物塑造开始,上升到一种心灵关怀的层面,产生了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由此,其孩童题材才具有百画常新、意境迭出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