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青海湖

时间:2022-04-11 14:04:29 热议 我要投稿

青海湖,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汉代称西海。北魏时始名青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即“青色的湖”,青海省由此得名。位于北纬36°32′~37°15′,东经99°36′~100°47′。长轴呈北西西向,海面海拔3,196米,长108千米,平均宽38.6千米,周长360千米,面积4,340平方千米。储水量742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7.6米,最深达27.0米。水位年变幅不大,近年湖水出现负平衡。湖水含盐量12.49克/公升,pH为9.1~9.4,属氯化钠质水。青海湖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大小近7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倒淌河等。青海湖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青海湖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湖中以盛产湟鱼(学名裸鲤)而闻名,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天然鱼库。

青海湖中有海心山,四周高山环绕:北面是大通山,东面为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为橡皮山。湖区有两大奇观:一是鸟岛,每年春夏,有数十万的候鸟来海西山、三块石等岛屿栖息;二是渔场 ,青湖湖盛产湟鱼,是一个丰饶的天然鱼场。湖区盛夏时节平均气温仅15℃,为天然避暑胜地。

地质地貌

湖区处于几个构造单元的交会地带。东南部属加里东期的南部祁连山槽背斜,东部和东北部属前震旦纪的中祁连槽背斜,南缘为华力西–印支期的青海南山槽向斜,西南面与柴达木台块和北昆仑槽向斜东端相连接。湖盆于中新生代由断块陷落成为内陆断陷湖。

青海湖盆地为祁连山系内部一大型山间盆地。湖区北部和东部的大通山(平均海拔约4,300米)和日月山均为祁连山脉东南延伸的分支。日月山由北而南可分为同宝山(4,025米)、日月山(4,389米)和野牛山(4,832米)3段,为青海湖与湟水流域的分水岭。青海南山位湖区之南,自西而东亦可分为3段:西段由宗务隆山和茶卡北山组成,为湖区与柴达木盆地的分水岭;中段的塔温山为湖区与共和盆地的界山;东段在倒淌河乡的瓦里贡山以东,组成湖区与贵德盆地的分水岭。

湖周山地山麓地带的洪积扇、洪积阶地及入湖河流阶地相当发育。滨湖地带分布有多条新、老环湖堤。湖东甘子河口到海晏湾以南分布有金字塔型和新月型沙丘群。

湖中耸立岛屿6座:蛋岛、鸟岛、海心山、新沙岛、老沙岛和三块石岛。在黑山的东南延线上是蛋岛、鸟岛和海心山,前两者基岩与黑山同为下古生界变质岩,以水下浅滩相连,分别高出湖面7.6米和32米,面积则分别为0.11平方千米和0.46平方千米。海心山位于湖心偏南,面积约1平方千米,岛缘整齐陡立,有三级浪蚀阶地,与鸟岛间以断续沙岗和暗礁相连。两者均为中、晚更新世后断块抬升露出水面的湖中孤岛。湖东有新老两沙岛。老沙岛为湖中最大岛屿,面积约11平方千米,高出湖面113米,是湖中沙垅出露水面后经风沙堆积而成。湖西南的三块石岛为湖区诸岛中最小者,由七块三叠统灰岩礁石组成,实属宗务隆山向湖的延伸部分。

全新世以来,水位下降,湖面缩小。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位年平均下降0.10~0.15米,蛋、鸟两岛已于1978年起与陆地相连成为半岛。湖东老沙岛之南已出现一新沙岛。湖滨东缘还出现了两个脱离母体的子湖——尕海和耳海。尕海位东北部风沙堆积区,与湖区以沙丘相隔;耳海位东南湖湾,以湖堤和沙滩与湖分隔。近期湖水退缩,水质咸化。

水文和气候

青海湖流域为内陆封闭水系,入湖河流达70余条,较大者多由西北面汇入,如布哈河及其支流吉尔孟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由东、南面注入的河流少而短小,如甘子河、倒淌河和黑马河。以布哈河为最大,年径流量10.64亿立方米,占入湖总径流量的2/3。湖区1月平均气温-12.7℃,最低-30℃;7月平均气温12.4℃,最高28℃。11月至翌年3月,湖面冰封,冰厚约0.5米。湖区夏季降水300多毫米,约为全年降水量的2/3。

湖中鱼类单一,以鲤科的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为主,并有条鳅。为青海省重要鱼类产地。湖中鸟岛面积仅0.1平方千米,是中国内陆湖候鸟栖息地,每年来此栖息、繁殖的鸟类估计有10万只,是中国鸟类自然保护区之一。湖岸有广大草原,是良好牧场。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青海省青海湖景区及周边地区的自然植被有五大类型(灌丛、草原、荒漠、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以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紧邻湖岸的高寒沼泽化草甸为主,主要优势种群为西北针茅、短花针茅、华扁穗草。

青海省青海湖景区及周边地区在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上属泛北极植物区内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的唐古特地区,是一个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形成的年青植物区系。该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植物种类较多,其组成包括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菌类、藻类和地衣等植物种类,主要优势种群为西北针茅、短花针茅、华扁穗草。种子植物共有52科、174属、445种,以被子植物为主,而裸子植物仅有3属共6种。

动物资源

青海省青海湖景区及周边地区有鸟类189种,分属14目37科,鸟类种数占全省鸟类总数的55%,其中候鸟种数占63.6%。普通鸟类有鱼鸥,属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棕头鸥、斑头雁,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鸬鹚、大天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颈鹤。

青海省青海湖景区及周边地区兽类共计有42种分属5目17科,兽类种类几乎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啮齿、食肉目、偶蹄目种类为多,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1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普氏原羚(别称:滩黄羊、滩原羚),属世界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

景区

二郎剑景区

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南岸,之前又被称为151基地,是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是环青海湖的旅游接待基地、民族风情体验基地。二郎剑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明珠。二郎剑景区定位是“服务人的地方”,二郎剑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大型民族歌舞、藏族风情园、圣湖祭祀等旅游项目的休闲区,以游轮、水上摩托、水上脚踏车、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

鸟岛景区

鸟岛景区又名小西山或蛋岛(因鸟蛋遍地故名),位于青海湖西岸、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处,岛的东头大,西头窄长,形似蝌蚪,全长1500米,1978年以后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与陆地连在一起。

鸟岛因岛上栖息数以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是青海湖畔具有灵气和生机的地方。每年4到6月间,有近10万只候鸟陆续迁徙到这里繁衍生息,是青海湖一大奇观。为了保护鸟类的世袭领地不受干扰,同时保证更多的游人可以近距离观鸟,鸟岛新建了集观鸟室、休息室、咖啡厅、多媒体展示厅为一体的多功能半掩体观鸟室。掩体通道长443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

沙岛景区

沙岛景区位于青海湖东北岸,景区内金沙湾、银沙湾相依相伴,太阳湖、月牙湖、芦苇湖点缀其间,金沙、银沙交相辉印,海鸟成群。水上游艇、滑沙、沙滩摩托、沙滩越野、骑马、骑骆驼是沙岛景区的特色旅游体验项目。

仙女湾景区

仙女湾景区位于青海湖北岸,是青海湖重要的湿地,也是藏民族传统的祭海圣地。这里动植物品种繁多,湿地景观独具特色,尤其是数十种鸟类钟爱的迁徙栖息之地,是天鹅的家园。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97°53′—101°13′,北纬36°28′—38°25′之间,地域上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海晏两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总面积495200hm2,范围包括青海湖整个水域及鸟类栖息的岛屿和湖岸湿地。湖面海拔3193m,湖体东西长104km,南北宽68km,水域面积431700hm2。1992年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据调查,共有鸟类191种,兽类41种,两栖爬行类5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5种。另外还有鱼类8种。在区内栖息的各种鸟类达30万只以上,其中,以水禽鸟类为优势,如棕头鸥、鱼鸥、斑头雁、鸬鹚四种大型水鸟数量均在4.5万只以上。此外,该区还是侯鸟类南来北往的中继站,有近20种水鸟迁徙途经此地,数量达7万多只。保护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水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殖场所。区内鸟类种类数量约占全省鸟类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在保护区湿地草甸地带栖息、繁殖;每年还有约4000只左右的大天鹅在区内的沼泽地越冬。保护区内的动物区系以典型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成份为主体,湖区的兽类动物总数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其中,以啮齿目、食肉目、偶蹄目种类较多,普氏原羚是湖滨沙化草地的代表种,也是世界最濒危的野生动物物种之一。湖区鱼类资源独特,其中最着名、最有经济价值的是青海裸鲤。两栖爬行类有高山蛙、西藏蟾蜍、沙蜥和高原蝮蛇等。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