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林森浩的人生悲剧

时间:2022-04-19 21:04:37 热议 我要投稿

2013年4月,

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涉嫌投毒杀人,

被警方依法刑拘;

2014年2月18日,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

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林森浩的二审代理律师

随即受其委托向法院提起上诉;

2014年12月8日,

该案在上海高院公开开庭二审;

林森浩有了更多的“表情”:

一次哽咽,数度落泪,甚至哭泣……

在二审法庭上公布2013年4月18日的审讯录像中,

林森浩哭着表示要给黄洋写道歉信,

说希望他快点好起来,

不要像自己一样因为一些私心,

气量太小,做事不考虑后果。

事后诸葛亮,没有什么意义。

除了眼泪,“勇气”也是二审关键词。

林森浩的二审代理律师唐志坚曾问他:

二审就要开庭了,如果维持原判有什么想法?

林森浩的回答是:“努力让自己平静,不敢想未来。”

唐志坚介绍:在看守所的日子里,

林森浩喜欢看书,

竟然还向父亲推荐了《心理控制术》,

称让兄弟姐妹们多读书,多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现在才学《心理控制术》,是不是有一点迟?

有人认为:

林森浩的悲剧,是其父母亲子教育的失败所致。

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缺失其心理需要,

容易使孩子性格变异。

有人认为:林森浩投毒案的直接原因是分裂性格的侵蚀。

多疑、妒忌、敏感、易怒、自负,

与不信任他人、心怀怨恨,

占据七分之五,就有分裂性格的嫌疑。

有人发现:林森浩占据七分之六,

多种因素的综合累积,

使他走上了一条背离常规的人生轨迹。

不健康的性格分为三个大类:

行为反常、情绪古怪、恐惧焦虑。

不健康性格常出现在15-24岁之间;

目前有的青少年性格问题

已经暴露出传统教育元素的缺失。

学生和成人共同面临两个主题

——做人与做事。

有人认为:林森浩似乎自小听话、自卑、羞涩、内向;

其实,家长的过分宠爱,

使孩子变得任性、大胆、强势。

林森浩能做事,但不会做人,

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

当一个孩子的性格被扭曲的时候,

他性格中真实的一面并没有消失。

林森浩投毒案发生后,

警方一直都不明白他的作案动机。

林森浩本人直言不讳:

他跟黄洋同学有时会聊到理想和人生话题,

只是看不惯受害人黄洋在自己面前骄傲自大,

想教训他,又不想把他置于死地……

不管如何解释,黄洋同学死了,这是事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林森浩悲剧之所以发生,

其父母肯定有教育的过失。

除此之外,老师、同学该不该反省自己?

学生不是附属品,不是做事做人的工具;

不能以自己的性格与经验标准

来判读和引导孩子;

不能追求分数而忽略了

良好人品、完美性格、高尚精神的培植。

要了解孩子,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父母与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

应该是对等的关系,没有隔阂与距离,

相互尊重与满足心理的需要,让精神得到慰籍。

林森浩的人生悲剧,

的确让人深思……

作者:追梦1979

2014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