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常用文言实词详析

36.或

【造字本义】以戈守卫城池,指邦国、疆域

【推导提示】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只有一部分的有的意义 。

【例句详解】

(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有人说:六国交互灭亡,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

(2)副词

①也许,或许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吴越一带的人说起的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或许能够看见。

②有时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有时遇到他发怒斥责,我的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他。

(3)连词,如果,假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三峡》)

——如果遇到皇帝有紧急命令宣召,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

【助记小故事】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迷惑) 于嬉,嗜玩,或(有时)逃。愈惩其曰: 为学,贵在恒也。为学或(倘若)匪恒,则或(有的)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功。后或(有人)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或者)未易量。

37.疾

【造字本义】腋下中箭之形, 为中箭受伤之本意

【推导提示】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词语例举】

大声疾呼:疾,急、快。急切地大声呼喊。指呼吁别人帮助或唤起人们的注意和警觉。

疾首蹙额:疾首,头痛;蹙额,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害怕揭露出缺点,不愿别人帮助改正。

衔枚疾走:枚,像筷子的东西,两头有带,可系于颈上;疾走,快走。形容夜晚秘密急行军。

【例句详解】

(1)名词

①病,指常病,轻病

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

——我没有病。

②痛苦,疾苦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凡是管理百姓的人,一定要知道他们的疾苦。

③毛病,缺点

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 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了。

(2)动词

①患疾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五人墓碑记》)

——他们之中患病而死,死去默默无闻,不值一提的人也太多了。

②厌恶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③痛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屈原痛心怀王视听不明。

④痛恨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跑到您这里来申诉。

⑤妒忌,通嫉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怕他比自己有才能,妒忌他。

(3)形容词

①急速,快捷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即使乘着快马加者风也不如他快。

②强,猛烈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顺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别人却能听得更清楚。

【助记小故事】

蔡人有足疾(疾病),不能疾(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痛苦)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也。

38. 及

【造字本义】抓住前面人的手,意为赶上

【推导提示】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词语例举】

望尘莫及 触手可及 鞭长莫及

及时行乐 爱屋及乌 迫不及待 言不及义 过犹不及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噬脐何及:噬脐:用嘴咬肚脐。象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②到,到达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殽之战》)

——到来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遇到了他们。

③涉及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

——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⑤接近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我接近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2)连词,表并列,和,与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荆轲刺秦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3)介词

①和,同,跟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

②趁着……之时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

——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

【助记小故事】

陈留为人善,才能非及(比得上)友人。一日,与友山中狩猎,见一兔,猛追之。殆及(赶上)之,忽见一蛇,兔脱,而为蛇所伤而不知所措,及(等到)友至,而毒已入心矣。陈留将死之时,曰:此事及(牵连到)友,及(到)家不宜扬。愿及(趁)吾未去之时托孩于尔。清明及(与)中元,于吾墓焚纸而已。言毕遂死。

39. 即

【造字本义】靠近(食物) ,与既相反。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词语例举】

即吉:谓居丧期满。古代除去丧服后才能参与吉礼,故称。晋 傅咸 《理李含表》: 世祖 之崩,曾不数旬,释然即吉。(世祖驾崩,(因为很多事要处理)皇帝一月后就除孝服。)

即禽:打猎。

即戎:用兵。

即阼:即位,登基。《史记·孝文本纪》:辛亥,皇帝即阼,谒 高庙 。

即温听厉:称面受尊者的教诲。《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起来好象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招,招手。挥:摆手。手一招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例句详解】

(1)动词

①靠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其实)不是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②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书·苏武传》)

——昭帝登上帝位数年之后,匈奴同汉朝和亲。

(2)副词

①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

②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一定要烹你的父亲,那么,希望能分给我一碗肉羹。

(3)连词

①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遇到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急?

②表让步,相当于即使纵使就算是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就算是捉到了两三只(蟋蟀),又都很差很弱,不合规格。

(4)介词,表时间、地点,相当于当就在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一起喝酒。

【助记小故事】

庄公初即(登上)位,即(就)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妥。公曰:不然,即(就)患邻之兵至。 固出兵。兵既出,庄公悔,使人阻。大败,卒三万葬于南山。国人指其址,曰:此即(就是)万人墓也。

40、既

【造字本义】吃饱离席,与即相反 。

【推导提示】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等义。

【词语例举】

既而:副词,一会儿。指上件事情发生后不久。例句:既而儿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一反既往:已经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既往不咎: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羽翼既成:小鸟的羽毛已经长成了。比喻势力已经强大起来。《史记·留侯世家》: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例句详解】

(1)动词,完了,尽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

——话没有说完,在学生中就有人笑着说:先生欺骗我啊!

(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始皇死去之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异地。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分开过。

③表范围。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苏轼《赤壁赋》)

——菜肴全都吃光了,杯子盘子乱七八糟的放着。

(3)连词

①既然,已经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既然让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

②既……且……,既……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三军既迷惑又怀疑,那么诸侯进攻的灾难就到了。

【助记小故事】

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游赤壁。既(不久)而,浪生船摇,友欲归之,轼曰:既(既然)来之,则安之。待波既(已经)平,友方安。

41、假

【造字本义】叚是假的本字,本义为借

【推导提示】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词语例举】

假(jiǎ )道伐虢(guó):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假公济私:假,借;济,补益,助。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私人的利益。

不假思索:假,借助、假借 。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熟练.

天假其年:假:给。原意是天意让他生存下来。后多指天意使其延年益寿。

【例句详解】

读音一:jiǎ

(1)动词

①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

②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④给予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

——对汉族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

(2)形容词

①虚假的,不是真的(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临时的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

——就和一起共同推举项羽做代理上将军。

(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假使我犯法被杀,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蝼蚁死去有什么两样?

读音二:jià

名词,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府吏听说了这个变化,就请假暂时回家。

【助记小故事】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借助)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假的)也。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假期),州官不许,乃往。

42、间

【造字本义】本义是门缝

【推导提示】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

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

【词语例举】

挑拨离间:挑拨,引起,挑动、搬弄。间 ,隔阂。离间,分开、分离。比喻从中搬弄是非,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甚至引起争端之意,使别人之间产生隔阂、不团结。

间不容发:间:空间。发:头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也比喻形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炼、严谨。

疏不间亲 :间:参与。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伯仲之间: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例句详解】

读音一:jiān

(1)名词

①中间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

②期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

(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遮蔽起来,让他们都露出笑颜?

读音二:jiàn

(1)名词

①门缝,夹缝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空隙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那关节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

③机会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到了京口,找到机会逃奔真州。

④(不多)时间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到蔡桓公,站立了一会儿时间。

(2)动词

①离间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谗佞小人离间他们,可以说是处境十分困难了。

②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有那些当官的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

③间隔,隔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们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人断绝了联系。

④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3)副词

①表时间,有时,偶然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几个月之后,时不时有人偶尔提意见。

②表状态,从小路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骊山下来,取道芷阳抄小路行走。

③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侯生就屏退众人,悄悄地对信陵君说。

【助记小故事】

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鲁肃代职。途中见草屋八九间(量词),令卒查之。少间(一会儿),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山间(从小路)行。小人间(间或)进言,欲令周瑜、鲁肃不和,鲁肃知小人间(挑拨)之,曰:吾二人之事,汝何间(参与)焉?瑜闻之,于行间(间隙)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间(隔离)隔。肃曰:君子纳言须察其真。人进言理当如此,勿罚。小人闻言甚愧,终不再言。

43. 见

【造字本义】睁大眼睛向前看

【推导提示】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见弃于人)

【词语例举】

真知灼见 见风使舵 见缝插针 司空见惯 见仁见智 见微知著 见贤思齐 见义勇为 见异思迁 远见卓识 相形见绌 捉襟见肘 图穷匕见 瑕瑜互见

刍荛之见[chú ráo zhī jiàn]: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例句详解】

读音一:jiàn

(1)动词

①看见,看到

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②会见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

③谒见,拜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曹刿请求谒见(庄公)。

④召见,接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坐在章台宫召见蔺相如。

(2)名词

①见识,见解

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你真是女人的见识。

②看见的东西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进入的越深,前进就越困难,见到的景色也就越奇特。

(3)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你既然这样惦记着我,就希望你不久前来(接我)。

(4)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想(把宝玉)给秦国,恐怕得不到秦国补偿的城池,白白地被欺骗。

读音二:xiàn

动词

①引见,使……见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荷蓧丈人》)

——杀鸡做饭给他吃,并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来见他。

②表现、出现、显露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微风吹过,牧草低下身子,显露出草地上的牛羊。

【助记小故事】

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名。后匈奴朝见(拜见)汉元帝,求和亲。元帝见(召见)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乃悟见(表被动)欺,而事成定局,遂放行。昭君行胡地,风吹草低见(通 现)牛羊,忆与父母无见(见面)之日,悲从中来,不由叹道:昔日入宫时,父母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叮咛,嘱我早还家。今日一去,永生不得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之,亦为之落,以此见(知道)其美貌也。

44. 解

【造字本义】本义是分解动物

【推导提示】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后写作懈)。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

【词语例举】

解民倒悬: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马不解鞍: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妙语解颐:颐,面颊。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解骖推食[jiě cān tuī shí]:骖: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

【例句详解】

读音一:jiě

动词

①剖开,特指解剖动物的肢体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剖牛。

②解开,脱去

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病梅馆记》)

——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都埋到地里,解掉那些绑缚的棕绳。

③分开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

——那小伙子非常惊骇,急忙把它们分开,使它们停了下来。

④解释,解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老师,是用来传播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⑤理解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有了疑难问题不向老师请教,那些疑难问题最终也不能理解。

⑥解救,消除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

——如果有这样一句话,既可以解除燕国的灾祸,又可以报您的仇,(您将)怎么样?

读音二:xiè

动词,缓和,消减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太后(愤怒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助记小故事】

庖丁为文惠君解(解剖)牛。牛怒且吼,王惧,庖丁以刀刺之,牛毙。王见其技甚高,疑之,庖丁解(解释)其惑也。文惠君方解(理解)其理,色少解(缓解)。文惠君后以之治国,终解(免除)内忧外患。

45、就

【造字本义】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

【推导提示】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词语例举】

删繁就简:删除繁杂部分,使其趋于简明。(删:除去。就:趋向。)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多指贬义

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就:成。

【例句详解】

动词

①靠近,接近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所以木料用墨线量过就能使它更直,金属的刀剑放到磨石上去磨就会锋利。

②趋,赴

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判处死刑,请让我走到汤锅里去。(意即请让我受汤镬之刑)

③登上(车、路)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荆轲于是上车离去,始终没有回头。

④赴任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连续被官府征召也没有到任。

⑤担任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能施展才能就担任职务,不能施展才能就退下来。

⑥成就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

——可是我想要成就您礼贤下士的名声,所以让您的车马长久的停留在市井中。

⑦完成,成功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交替着使用它,很快就可以完成。

【助记小故事】

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赡养祖母具表不就(就职)职。州官令人持刀就(靠近)之,迫曰:不者,请就(受,接受)汤镬。李密不为所动。遂不就(登)车。

搜索建议:
热议

 养老院服务纠纷调解制度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高效化解服务矛盾纠纷,保障入住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我院合法权益和正常服务秩序,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发【2020】89号...(展开)

热议

 wifi密码查看器(如何查看路由...

有很多小伙伴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忘记WiFi密码的问题,比如说手机更新、数据清除了,路由器上的WiFi密码条不见了,家里来了客人想要连接家里的WiF...(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