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延迟退休传来6个新信号:1965-1970年出生的,三类人群不高兴

一锤定音!今年2月底,出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明确在十四五期间要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也就是说——2025年或之前就要落地!

这个时间表,对不同年龄段的影响各不相同。80后早就无所谓了,反正谁也跑不了。1975后有点忐忑不安,估计能赶上第一波了。1965年至1970年出生的人,恐怕要睡不着觉了,大概率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人喜欢“吃”,有人不喜欢“吃”。

延迟退休既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具体方案。不过,从山东、江苏等地区的试点情况来看,总体上体现了“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十六字原则。

有些地区探索了个人自愿、单位批准的机制,想延迟退休的自己申请,不想延迟就正常退休。但,目前这种探索只是“试探”,能不能被正式方案采纳还是未知数。

如果2025年开始启动,1970年出生的女性干部和1965年出生的男性人员,正好赶上第一波。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一刀切、直接延迟五年退休?

从目前各方面传来的消息看,有6个好消息,也是新信号,正在为延迟退休的实施铺平道路:

【1】体现人性化。 有一些专家建议:分类推进,就是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分类对待,而不是搞一刀切。最好的分类就是个人意愿,愿意延迟的就延迟,不愿意延迟的就不延迟。

【2】循序渐进。 有一些专家建议:不要盲目照搬西方的延迟退休方案,坚持“小步调整”的节奏——每次大约延迟几个月左右、不会大踏步前进。比如,2025年要退休的延迟2个月,2026年延迟4个月,依次慢慢过渡。

【3】控制养老金的涨幅。 面对养老基金的库存压力和60后“婴儿潮”退休高峰来临,专家建议适当调低养老金的涨幅,充满考虑灵活就业人员和上班族缴纳社保的压力,减轻对延迟退休的担忧。

【4】养老保险缴费给税务部门。 从2020年开始,社保缴费从社保部门转到税务部门,有效避免“不给员工上社保或者故意少缴、漏缴社保费”的情况发生。社保基金的池子里涨水了,也许就能延缓“延迟退休”的到来。

【5】养老基金池子涨潮了。 养老基金社会化投资机制越来越健全,用专业团队操作,收益率有所提高。比如,2021年投资回报率达到了4.88%,挣了631亿元。另外,每年还有国有资本的10%注入社保基金,各级财政也给予财政补贴。养老金库存增加了,减轻了延迟退休要推出的压力。

【6】提高退休养老保险所需的最低缴费年限。人社部明确:2025年之前要修订养老保险最低15年的缴费年限(肯定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增加养老金的大池子,缓解延迟退休到来的压力。

另外,还有一些信号,正在为延迟退休的出台铺平道路。比如,刺激“人口出生率”提高,有些地区给二胎、三胎发奖金。教育“双减”、取消校外培训,防止教育过度内卷,房住不炒、控制房价,等等。

从以上信号判断,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预计在2024年——2025年可能出现“窗口期”。所以,1965年出生的男性、1970年出生的女性,可能真的要吃“螃蟹”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企业管理者、机关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可能愿意延迟退休,毕竟他们从事的不是强体力劳动,在岗工资非常高,延迟退休可以轻松多赚几年高薪。如果退休了,养老金只有工资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但是,1965年-1970年出生的人,这三类人恐怕要害怕了。

一是灵活就业人员。

这些就是自由职业,甚至在家里就业,没有单位给他们缴社保,想买就自己全部掏钱购买。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自己花钱买社保真的肉疼啊。如果延迟退休,他们还要多缴五年社保、少领五年养老金,一正一反要“亏”十年。

二是一线工作岗位。

在就业结构中,领导人员、机关干部、专家人才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基层一线的劳动者。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绩效考核压力大,考勤管理严格,在职工资与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也差不多。比如,大量一线员工的在职工资比全国平均养老金(3000元)也高不了多少,他们早就想退休了。

三是家庭负担重的人员。

四五十岁的女性,五十多岁的男性,正是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父母已经年迈,需要照顾;子女成家立业,需要帮他们带孩子。没有父母帮助带孩子,年轻人无法在职业与家庭之间找到平衡。

请保姆的钱比父母工资还高,这些人的工资本身不高,早就想退休回归家庭了。照顾老人,带孙辈,带完老大,带老二,带完老二,还要带老三。哪有心思延迟退休呢?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欢迎留言、交流。

搜索建议:
热议

 在你心里,外表重要吗?

我认为外表美真的很重要讨论这个问题是以外表美的重要性而不是唯一性为前提的首先,外表美是上帝给你的礼物人生下来外表都不一样,但人类具备审美能力,于是人自然就分成了...(展开)

热议

 温柔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

你爱过的人,藏在你的气质里,越久越明显。爱过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都不会遗忘,总会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生活里,或者见识,或者阅历,或者内涵,或者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