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电池正式投运!

时间:2022-10-04 12:09:32 热议 我要投稿

来自华阳新材料集团的消息显示,9月30日,由华阳集团主办,华阳股份、中科海钠承办的 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出品仪式,在阳泉市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举行。

图片来源:华阳新材料集团

这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实现了从中试到量产的关键转换, 迈出了“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该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主要生产圆柱钢壳和方形铝壳电芯。项目满产后,圆柱钢壳钠离子电芯将达到4000万只/年、方形铝壳钠离子电芯将达到98万只/年。

该项目的钠离子电池产品, 适用于储能电池、动力电池(轻型电动车、乘用车、重卡等)、备用电池(数据中心、通信电源、UPS等)和汽车启动等场景,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缓解动力电池行业对境外贵金属锂的依赖,市场前景广阔。

多家企业具备量产钠电池实力

维科网锂电注意到,年产能规模在1GWh及以上的钠离子电芯生产线,上述项目或许是第一家,但它不是最先量产钠电池的项目。

早在 2021年8月下旬,山东章鼓 (002598.SZ)曾在回复投资者问时表示,“钠离子电池仅作为部分锂离子电池低温补充使用,并且,钠离子电池同锂离子电池共线生产,因此, 钠离子电池仅在客户定制条件下进行生产。 锂/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已经可以进行电池量产。 ”

2022年4月中旬,湖南立方新能源宣布,由该公司研制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实现量产。

据了解,立方新能源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单体电芯重量能量密度可达140瓦时每千克,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零下20℃低温环境下,仍然可以实现88%以上的放电保持率,同时热稳定性远超国家强制标准的安全要求,在成本、稳定性、安全性、快充、低温性能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立方新能源已收到多个客户的样品及量产订单,用于中低速电动车、电动大巴及家用储能等领域。

钠电池产业链正在快速形成

先看钠电池的市场趋势与市场规模。

管理层重点提及钠电池的发展趋势: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国家九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其中提到, 要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 、固态锂离子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市场规模方面,《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测算数据显示, 钠离子电池2026年的市场空间可达到369.5GWh,理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00亿元。

再看钠电池产业链:

据了解, 目前国内钠离子产业链从钠电池,到正极、负极、电解液、铝箔、碳纳米管等各环节的建设正有序推进,钠电池2023年产业化基本无悬念。

技术路线方面, 目前钠电池正极材料体系主要分为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类化合物及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三种技术路线。

过渡金属氧化物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正极材料,如磷酸铁钠、锰酸铁钠、钛锰酸钠等,中科海钠、立方新能源、钠创新能源和英国Faradion是该路线的主要公司。

普鲁士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具备成本低、稳定性好等优点。宁德时代、星空钠电和美国Natron Energy是该路线的主要公司。

聚阴离子型材料稳定性和循环寿命好,化合物族类具有多样性,鹏辉能源、众钠能源选用聚阴离子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欣旺达拥有独家补钠技术。

正极材料方面 , 当升科技采用特殊微晶结构前驱体以及材料结构调控解决了钠电池正极材料关键技术瓶颈,并推出了新一代钠电正极材料;容百科技钠离子正极材料有望在2023年开始批量供货;传艺科技自产正极材料已经有两款产品可以量产;瑞泰新材钠离子电池材料处于中试阶段。

此外,振华新材、邦普循环、格林美等多家上游材料企业也在加快材料布局。

负极材料方面, 主要有无定形碳(硬碳,软碳)、合金类、过渡金属氧化物等。有机构分析指出,负极的硬碳材料更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突围,目前包括宁德时代、贝特瑞、璞泰来、中科海纳、佰思格、凯金能源等都在布局。

电解液方面, 多氟多已经基本实现六氟磷酸钠的商业化落地;新宙邦已有小批量的钠离子电解液产品实现交付与验证。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钠电池所使用的隔膜,与锂电池区别不大。

活动预告

NEW

往期热点推荐

(点击链接阅读)

报料及投稿 | editors@ofweek.com

  广告及商务合作 | 焦小姐: 19168597392 /0755-83279005-870

加入锂电行业交流群

长按二维码,备注“姓名-公司-岗位”申请入群

戳“ 阅读原文 ” 报名 参加 安富利新能源技术创新云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