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稳健的李嘉诚也曾豪赌全部家产,幸好这次他赢了,靠收租每年躺赚

时间:2022-09-09 16:02:29 热议 我要投稿

"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这样的平衡非常重要。"李嘉诚在接受记者提问的时候这样回答。

在从商这条赛道上,各路商人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人像是天生的猎手,目标明确,吃得了苦,有的商人精明过人,善于创新,还有一些商人勤劳能干,善于慢慢积累财富。

在大众人民眼中的李嘉诚一直是属于稳健发展,脚踏实地的生意人,其实在前期的时候,李嘉诚也有不稳健的时候。

稳健中寻求激进

一直以来,李嘉诚都是以稳健但又不失发展的姿态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据李嘉诚表示,在他做生意的着60年里,从来没有过亏钱的时候,也没有陷入过一次的财务危机。

而李嘉诚身为世界房地产大亨,自身的发展肯定是与房地产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上世纪70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这个时期,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一夜之间拔地而起,随之高涨的还有深圳的房价。

而深圳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只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冰山一角,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二线城市甚至是三、四线城市,房价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由此可见,李嘉诚的稳定发展有一大半的原因是由于房地产的持续高涨,其实同期的许多房地产商人都在这个时期赚得盆满钵满,例如同时期华人置业的刘銮雄恒基兆业的李兆基以及万达的王健林等。

尽管这些房地产大亨在房地产行业的浪潮中不断创造佳绩,但是也有许多房地产商人不断的走下坡路,其中著名的就有绿城集团的创始人宋卫平以及SOHO中国的潘石屹,毕竟市场的蛋糕就只有这么大,只有强者才能抢占更多的份额。

因此,李嘉诚的谋略也是他坚持至今的法宝之一,而在李嘉诚诸多的谋略之中,"稳健中寻求激进"也是他一贯的行事风格。

这一行事风范可以体现在李嘉诚的"去杠杆"化经营之上,据2022年最新数据显示,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的负债率达到了3%以下。

除了李嘉诚自身对企业经营的"稳健"追求,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李嘉诚也将这个思想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女。

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甚至比老爸做事更加求稳,自从他开始帮助父亲打理家业后,旗下的长和集团账上现金达到了1252亿元,此外,李泽钜意图通过出售伦敦金融城写字楼来将负债率降低至5%。

而在李嘉诚的发展理念中,在稳健之外还有激进,事实上,李嘉诚早期的时候也曾经做出过豪赌的抉择

人生的拐点来自"豪赌"

在李嘉诚22岁的时候,他还只是个普通的销售人员,过着普通的生活,但是他却并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碌碌无为,而当时又正赶改革开放的热潮,李嘉诚自然萌动了创业的心思。

而李嘉诚这一创业却并不简单,他直接用自己全身的积蓄开起了塑料厂。

如果说开塑料厂并不算什么,那么李嘉诚后期的"逆向而行"就是一场真正的博弈,这一博,直接改变了李嘉诚的命运。

人们只知道当年抓住房地产商机的人都发了财,却不知道在这个节点之前香港有一场移民热潮,大量的预移民人士抛售房产,房地产行业似乎呈现出了一种萎靡的情景,在经过了大量的房产抛售之后,许多业内人士对房地产呈现出观望的态度。

而此时的李嘉诚却认为,该上车了。他开始利用自己开塑料厂赚来的钱不断的购入香港的地皮、厂房等地产,而这些地产通通在三年后回报了李嘉诚。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来,虽然人们都羡慕那些凭借房地产富起来的人,但是究竟选择什么时机,又该如何进场却容易被忽略。

更何况李嘉诚进军房地产也并非是巧合,而是他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来判定的,为此,李嘉诚也要去承担误判所带来的全盘皆输的惩罚,所以,成功来之不易,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成功进军房地产行业之后,李嘉诚的塑料生意以及房地产生意都开办的如火如荼,他也趁热打铁,开创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长江实业建立起了雏形,终于在1971年的时候,长江实业正式成立了,李嘉诚真正的开启了靠收租躺赢的生涯。

长江实业的发展

在长江实业建成以后,在1972年就成功在联合交易所上市了,上市后的长江实业也是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创造佳绩。

紧接着,长江实业于1979年和1984年先后收购了英资商行和香港电灯公司,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张。

进入21世纪之后,长江实业仍旧走在时代前沿,没有落后于时代。

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就将眼光跳出来国内走向了国际,欧洲市场成为了李嘉诚的目标对象,在这一年,长江实业的净利润增长了10%,创下了352.6亿港元的佳绩。

即便是国内房地产经济下滑的这几年,长江实业也依旧风生水起,根据2021年6月份长江实业的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长江实业营收476.2亿港元,同比增长了44.03%倍,2022年的股价也增长了5%。

虽然有涨幅,但是可以看出涨幅已经大不如前,如果真的要谈论未来的发展,现在大家还都是处于观望的态度。

房地产的兴盛是中国的时代符号,我们借助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国强民富,也因为房地产的过剩发展加剧社会矛盾。

至于房地产行业未来究竟怎样发展,我们无法准确的预判,但是万物盛极必衰,房地产的劲头或许并不会再一往直前,但是从这些房地产大亨的身上,我们却能学到把握时机的意识与孤注一掷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