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价值观缺失,是当前企业组织管理的问题根源

时间:2022-08-17 17:40:19 热议 我要投稿

经常听到企业的决策者抱怨,企业的管理的难题,尤其是团队管理,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员工不好用,更不好管。不好用主要表现为员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员工的情绪不稳定,稍有不如意就会“撂挑子”走人,不好管主要表现为员工的随意性比较大,对企业的管理规则有“叛逆”心理。

毋庸置疑,当下的环境下,每个人都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压力,人们处于一种焦躁,急躁的状态也可以理解,毕竟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是事实。

组织管理的核心是价值观建设和教育。 当前企业组织管理的最大问题是组织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缺失,这个观点我们已在《重构:快消品企业重生之道》一书中系统地做了阐述。

按照德鲁克先生的思想说: 凡是卓越的企业都有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 从事咨询的职业原因,我们更关注成功企业的经验研究。 近几年,凡是做 得 比较好的企业,都在组织管理方面摸索并实践出了非常好的路子。 而没有从组织价值观的角度入手做组织管理的企业,尤其是陷入“全员持股式的合伙人”,“鸡血式的成功学”的企业,经营也 都 陷入了困境。

在“后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文化建设缺失和滞后,企业一味地片面追求经营硬件建设,忽视企业的“软实力”,导致企业的运营管理处在一种焦躁状态, 管理矛盾,组织矛盾激化而得不到化解,员工处在一种焦躁状态,这是当前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源。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的基础,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必须能够建立四个层次的价值观:

一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企业作为实体组织,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建立组织成员的修养教育和训练系统。不能建立员工的修养系统不仅会让员工处于焦躁状态,更会让员工过于“功利”而丢失幸福感。企业内部经常出现“不患贫患不均”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尤其是在创业团队的问题上,创业团队因为“盆满钵满”而小富即安时,不仅会导致企业人才断档,更会出现创业团队的“内耗”。

二是无需提醒的自觉。 员工修养系统建设,教育的成功就会赋能企业的管理体系,就会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奠定扎实的基础。因为 任何制度的执行和落实都是以员工的内心道德情感做支撑。 没有员工的内心道德情感做支撑,任何制度靠强制执行都会出现“法不责众”,或者组织性的“内心抗拒”。

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但企业组织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取得成果,组织成员做事开始出现“无需提醒的自觉”时,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都会让组织成员,普通员工觉得不仅有了安全感,更是 有了做事的“规则感”,不用担心看上级的“脸色”,更不用去“揣摩”上级的心思。 大家共守一个规则,共同分享劳动的成果。

四是为他们人着想的善良。 “本位主义”是当前组织管理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每个部门,每个组织成员都觉得自己是企业最重要的,也是付出最多的。这样, 缺少为对方着想的思维价值观,就会导致相互之间的抱怨。 我们经常参加企业的各种部门协调会,会上要么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是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争吵。

企业的问题,说到底是个管理问题。而管理问题的核心是人的管理。我们的 企业管理者过于“求新,求洋”,过于信奉西方的所谓“管理科学”,这也是刷爆朋友圈的“KPI”的“魔爪”下的“冤魂”, 甚至有更为偏激的观点说:用了KPI管理,没有几个企业不倒闭的。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曾经指出所谓“管理科学”的错误。他说: “管理科学”的错误在于把重点“放在技术上而不是原则上,在措施上而不是在决策上,在工具上而不是在成功上。”尤其重要的是“在部分的效率上而不是在整体的成就上。”

经过20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也发现,管理很难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阶层的品格、才干、使命感, 取决于组织全体成员在道德信仰和行为规范上的一致性程度。但是这些因素都是很难实现定量表达和程序控制的。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生也认为: 管理要依赖人并且在人际关系中进行,管理不是由机器、工具或者数据推动的,而是由人推动的。

稻盛和夫倡导“以心为本的经营”,是因为1959年,稻盛和夫创办京瓷公司时,有28个员工,其中有10个员工集体向他递交“要求书”,要求他承诺定期增加薪水、奖金等未来的保障。不答应的话,他们就辞职。稻盛和夫与他们经过三天三夜的促膝谈判,那些要辞职的人终于被他说服了,但这件事对稻盛和夫的冲击很大,他逐渐意识到,创立公司并不能仅仅为实现个人理想,同时也应该追求全体员工的幸福。稻盛和夫先生在多年后总结: 虽然没有比人心更容易变,更不可靠的东西。但是一旦建立起牢固的信赖关系,那么也没有比人心更加可靠的东西。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搞经营,就是围绕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切经营的核心要义。

正如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者大前研一所说: “ 日本企业的成功,远不只是企业 歌曲 和终身雇佣制,而是在组织中重新发现了人。 ”

价值观、目标、利益是组织成功的三个核心要素。从中国企业组织建设的角度看,目标和利益建设基本完成,而且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为什么企业的组织管理问题仍然是个顽症?实践和研究表明:企业的价值观建设和教育缺失是企业组织管理问题的根源。

从目标的角度看,每个企业都有“宏大”的目标,而且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创业者都将自己的目标定义为“颠覆性的”。大家都意识到:企业必须有目标,万一实现了呢?只不过, 缺少脚踏实地的目标规划是普遍性的问题。

从利益的角度看,每个企业都解决了利益的分配问题,问题就是:目标实现不了,分配不到利益,出现了“画饼充饥”。而且近期,“阿米巴模式”在企业界非常盛行,企业打着“合伙人”的大旗,高唱雇佣时代结束,合伙人时代到来。但是, 这种“以包代管”的背后,合伙人式的组织利益也难以实现。

为什么说价值观建设和教育是当前企业组织管理的问题根源?是因为价值观是组织管理的灵魂,回答了组织成员为什么在一起才能干一件事。

实践中,把组织管理的价值观上升到组织信仰的高度,就是使命。德鲁克大师的“衣钵传人”、美国德鲁克基金会主席弗朗西斯·赫塞尔本也大力倡导使命管理。她认为: “组织的力量蕴藏在员工之中,领导的任务不是赋予员工以能量,而是释放员工的能量。”

企业是一种功利性组织,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不讲道德与道义。涩泽荣一是“日本实业之父”,同时也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家。他在《论语与算盘》一书写到: 抛弃利益的道德,不是真正的道德;而完全的财富,正当的殖利必须伴随道德。

无数个企业的成功都印证了一个道理: 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从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和教育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