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多城地铁梦停摆:中国房地产经济,要迎来转折吗?

时间:2022-09-18 01:59:01 热评 我要投稿

多城地铁梦停摆:中国房地产经济,要迎来转折吗?

地铁在今天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其实也折射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对于一般人而言,也许只顾着享受地铁带给人们的方便与快捷,要是你知道了大多数的城市地铁是亏本运营的话,也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感受。

修建地铁的费用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最低的修建成本是一公里一个亿,高的甚至达到一公里五个亿,这样昂贵的造价叫人望而却步。

其实这还是筹建成本,至于运营成本更是吓人。比如北京的地铁一年下来的运营费用超过200个亿,这个负担并不是每一个城市所能够承担的,需要有强大的财政补贴才能维系。

而实际上,国家一直对城市地铁轻轨从严控制,这几年也就洛阳等三个城市拿到地铁入场券,而对于众多的申办城市,被拒之门外因素尽管很多,但是最为根本的是城市的实力达不到要求。当然洛阳等地也实属侥幸,要是按照现在的三项指标,估计也够呛。

具体说来,有能力或者干脆说有资格拿到地铁的准建手续,必须达到这三个三。第一就是

GDP要达到3000亿,第二就是城市的人口要达到300万,最后一个就是财政收入要达到300亿。

实事求是地说,能够同时达到这样的标准,在全国也不超过一只手。这实际上就是说,国家对地铁轻轨的管控还是按照去年的严控措施,并没有放水的可能。

要知道在2018年,城市轨道建设还有着两个档次,比如市区常住人口有300万和150万两个阶梯,而现在是一刀切,达不到300万人口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当然GDP和财政收入都是硬性规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应该说,各个城市积极申办地铁这样的城市轻轨,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借助地铁这样的交通网,提高房地产的潜在优势,继而提高房价,增加城市的财政收入,这个初衷并没有错。

但问题是,在房地产进入式微的今天,再指望粗放经营跑马圈地已经是过气的思维模式,因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再加上新生人口的不断下降,未来在城市里面要想崛起,就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更何况在眼下的特殊状态之下,城市的财政支出原本就很紧张,再指望通过财政来支付地铁的运行费用,显然已经是时过境迁,毕竟现在政府财政就已经是捉襟见肘,因此上地铁基本上是不用再去考量。

国家对地铁亮起红灯,其实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这就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慢经济已经成为主流意识。换句话说,现在可以说是勒紧腰带过日子的时候,至于地铁这些奢侈品,还是远离为好。

也就是说,经济发展的模式要与时俱进,不要再指望房地产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通过线下实体的运作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能力,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