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民间故事:木匠盖驴棚,醉酒后梦到妻姐,妻姐说此棚万万不能盖

时间:2022-04-21 10:11:32 热闻 我要投稿

刘宝庆是德州人,五十七岁,他的木匠手艺很厉害,前来拜师学徒的人络绎不绝。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人都收,一来是看这人的悟性,二来是是看这人带来的六礼束脩有多少“诚意”。

这一天,徐老汉带着十七岁的儿子徐小山找到刘木匠拜师。

他将事先准备好的六礼束脩放到门口,并且又封了一个十两银子的红包给刘木匠,刘木匠颠了一下红包的重量很满意,当场就同意收徐小山为徒。

刘木匠同徐老汉寒暄几句,就端起茶碗示意送客。徐老汉独自离开,徐小山留在刘记木匠铺学徒三年,三年后就可以出师,然后自行选择出路。

一是继续留在刘记铺子当木匠,每月的工钱虽少,但是稳定。

二是独立门户,自己去外面单独接活干。虽然赚得多,但是不稳定,一个月不开一单都是常事。

毕竟你刚出师,名不经传谁敢用你?

徐小山脑子灵活又肯吃苦,很快就在新学徒中脱颖而出。他从不骄傲自满,师兄吩咐下来的事情任劳任怨从无怨言。

哪怕明知道是被刁难,他都会打碎牙齿往肚里咽,从来不会去刘木匠跟前告状。

刘木匠也没功夫去管这种琐碎小事,他自己都记不清到底收了多少徒弟。

刘记木匠铺其实分内门和外门,学徒便在外门学习,外门平时授课都是让年长的徒弟代传。

在刘木匠心中这些新来的学徒顶多就是杂役,三年后留下来的人,才能进入内门被他点拨一二。

但是,徐小山的卓尔不群,却入了刘木匠的眼,再加上徒弟在他耳边常夸徐小山“懂事”。故此破格让徐小山进了内门,以后不需要再做砍柴挑水的粗活,而是跟随在刘木匠身边学习精湛手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三年转瞬即逝。徐小山成长得很快,这三年里,他几乎把刘木匠的本事学尽。

木匠这一行中,有一个规矩: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

三年里发生了太多事情,比如徐小山从青涩的少年,变成了魁梧的汉子。

这年的中秋节是徐小山出师的日子,刘木匠在房中砸碎了心爱的茶碗,他独自在房中咆哮,大骂徐小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这件事传出来以后,让师兄弟们震惊不已。

在众人心中,刘木匠把徐小山当成嫡传,将来是要继承刘记木匠铺的。可是让人跌破眼眶的事发生了。

徐小山到了出师的日子,并没有选择留下来,而是想要独立门户。

第二天,徐小山收拾包袱,向众人道别。徐老汉提前收到口信,他站在门口等儿子。父子二人一路无话,刘老汉背着手拉长着脸走在前面。

到家后,母亲张氏许久未见儿子哭红着眼,正高兴地张罗着儿子的房间,给他腾换新被褥。

徐老汉双手拢袖坐在院子中,做了半辈子夫妻,张氏知道丈夫是生气了,她叹了一口气,“山儿,跟娘讲实话为啥不留在刘记,非要回到这穷乡僻壤的山沟里?”

“娘,真没什么理由,我就是想回来孝敬二老。”,徐小山挠着后脑勺笑道。

徐小山房间的窗户开着,母子二人的谈话全都被徐老汉听见。他扭过头,神色温怒,“我们身体硬朗不需要你照顾,你快回去向刘师傅认错,兴许他会留下你。”

徐老汉当了一辈子佃户,在他心里刘木匠就是手眼通天的人,手底下养着几十号徒弟,出门乘轿坐马车,前呼后拥,受人尊敬,这不就是普通人向往的富贵生活吗?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惆怅。

可以让父母安康,可护幼子成长。

徐老汉小时候也想着鲜衣怒马,学画本里当个游侠仗剑走江湖,可是有了妻儿之后,他知道这碎银几两难赚,也就断了儿时念想。他不知何时染上沧桑,压弯了脊梁。

徐老汉晓得儿子虽然看起来少话内向,但是内里主意很正,决定的事五头牛都拉不回,是以他想知道儿子为什么放着大好前程不要,偏偏要过苦穷的日子。

“爹,这事改不了。时机成熟,我会告诉你原因的。”,徐小山来到厨房,提起木桶去河边挑水。

院中只留下徐老汉夫妇唉声叹气,他们在为儿子的前途未卜而担心。

接下来的日子,徐小山走街串巷找活干,家具不是个消耗品,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打一套家具。

故此待要打家具的时候,会考虑木匠的手艺问题,多数人家都会去找年岁大的木匠师傅。

“因为他年纪大,所以手艺会好”,好像自古都是衡量手艺厉害不厉害的要因。

是以雇主见徐小山年纪轻轻,都怕他手艺不行,从而浪费木材白花钱。

刘记木匠铺在德州城非常有名,徐小山作为刘木匠的嫡传,曾经也是风光无限,许多东家想拉拢他。

但是,传出他与刘木匠不和的消息后,这些平日和徐小山关系要好的人都对他避而不见。

因此,徐小山离开刘记铺子一年以来没有开过一单。虽然父母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内心中已经在怀疑当初离开的决定是否正确了。

这一天,徐小山挑着担子出城,他打算去乡下看看有没有人需要修缮农具的,行至半道突然看到一辆马车停靠在路边。

马车旁站着一老一少在争吵,徐小山凑近一听,这才知道缘由。

老者姓杨,他是个车夫。年轻者名唤邓俞,他是粮行的伙计,奉命去乡下收粮。于是,邓俞就雇了杨车夫走一趟。

谁曾想刚出城,车轱辘突然坏了,邓俞指责杨车夫出门前为何不检查一二,耽误了收粮的时间。

他说话刻薄惹恼杨车夫,是以二人大吵起来。这一番话被徐小山听去,他知道生意来了。于是,出言相劝并告知对方,他是个木匠会修车轱辘。

杨车夫看徐小山年纪轻轻有些狐疑,他怕徐小山把马车弄坏。但是,邓俞却像是遇到救星一样大喜过望,立刻请徐小山帮忙,要多少钱都行。

徐小山对二人说修不好不要钱,这才打消了杨车夫的疑虑。只见他从货柜里拿出工具,一阵敲敲打打。片刻过后,车轱辘修缮完毕。杨车夫牵着马走了几步,车轱辘果然可以转动了。

邓俞很高兴就问徐小山要多少工钱?徐小山只要了五文钱,让邓俞有些不解,这也太便宜了。

徐小山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出门在外谁都会遇到困难,正好被我瞧见,举手之劳而已。由于用了一些材料,这才收你五文钱材料费。工钱就不要了,权当交你这个朋友。”

邓俞闻言对徐小山的好感倍增,互相告辞离别。

徐小山有自己的算盘,虽说对方只是粮行的伙计,但是,他却可以独自下乡收粮,一定是粮行掌柜器重之人,亦或是粮行掌柜的亲戚。

他果然没有猜错,不久之后,邓俞找上门来,他因修车轱辘一事对徐小山另眼相看。如果不是徐小山及时出现,他这次差事肯定会弄砸,故此他一直想找机会感谢徐小山。

正好粮的仓库需要修缮,粮行掌柜把这件事交给邓俞来管,他第一时间就找到徐小山。在邓俞的牵线搭桥下,徐小山顺利拿下修缮仓库的活计。

本来刘记木匠铺想干这活,却被徐小山捷足先登,这让刘木匠很不高兴,没想到被自己的徒弟抢了多少有些没面子,但是,生米煮成熟饭没有办法只能发几句牢骚。

徐小山接下修缮粮仓的活以后不敢怠慢,他联系几个相熟的木匠,将利润都让给他们,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得把活干漂亮。

这些木匠见徐小山给的工钱高,干活自然卖力,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活干好,又干得细心。粮行掌柜亲自来验收,竟然愣是没有挑出毛病。

他对徐小山的木匠活很满意,不仅多付了工钱,还许诺以后粮仓的修缮都找徐小山。

自从刘记木匠铺,成了德州木匠这一行的翘楚后,本地木匠不投靠到刘记很难在德州接到活。

徐小山同请来的木匠师傅结清工钱后,他突然提出开一间木匠铺的主意,想雇佣这些木匠来铺子干活。

木匠们觉得徐小山为人大方,对众人也是和气,故此都纷纷同意加入。随后,徐小山在城里盘了个铺面,挂上了徐记木匠铺的牌子。

开业那一天,邓俞带着粮行掌柜亲自来捧场,这一幕被人传出去,徐记木匠铺的名气打响了。

徐小山事后得知,邓俞其实是粮行老板的私生子,邓掌柜的妻子一直不愿让邓俞母子进门,是以邓掌柜觉得愧疚,只好让邓俞以伙计的身份在铺子里帮忙,平时言传身教培养他。

邓俞之所以那么帮徐小山也是有理由,邓夫人知道邓俞在负责粮行修缮的事情,心生一个计划,却被徐小山破坏,是以他对徐小山感恩戴德。

邓夫人的侄子在刘记木匠铺当管事,她已经说动侄子,只要邓俞请刘记的木匠来干活,就让木匠在干活时动手脚,要让邓俞的差事办砸,以此理由赶邓俞出门。

但是,邓俞却找来名不经传的徐小山干活,不仅把活提前做完还保证了质量,让邓俞在邓掌柜心中的地位更稳固。

故此,邓俞投桃报李说动父亲,在徐记木匠铺开张的日子观礼。

有了粮行的关系,那些平时在刘记木匠铺受气的商家都慕名而来,没过多久,徐记抢走了刘记不少的生意。

半年后,徐记铺子来了一个身穿锦衣的老者,他名唤郑伯是侯府的管家,想请徐小山到府上盖间驴棚。

侯府给的工钱很丰厚,但是对方提出一个条件,一定要徐小山亲自去。徐小山觉得很奇怪,不就是盖个驴棚吗?随便找个学徒都能干的活,何至于掌柜亲自出马?

郑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问他去或不去?有钱不赚是憨憨,徐小山自然答应。到了第二天,徐小山来到侯府,郑伯带他来到后院,他看见一个人大吃一惊。

没想到刘记掌柜刘宝庆也来了,郑伯原以为二人见面会掐起来,没曾想徐小山郑重朝刘木匠作揖,唤了一声“师父!”。

刘木匠背着手,眼神复杂地看向昔日爱徒,说道:“小山子来了。”

见二人寒暄完,郑伯带着他们来到院墙一块空地上,这里已经用白石灰画出来一个长方形,郑伯让二人在画线的范围内做一个驴棚。

待郑伯走后,侯府的小厮端来茶水。师徒二人坐在地上商量驴棚的大致做法。待商量好之后,徐小山问出心中疑问,:“师父,这侯府为何要非要请两家木匠铺的掌柜亲自来修驴棚。”

刘木匠抿了一下杯中茶,他忽然想起几年前的中秋夜,也是这样的场景,徐小山质问他为何发现师兄偷工减料不去阻止,酿成雇主家因房梁断裂,一家三口殒命。

他从未见过徐小山如此愤怒,这使得他根本不敢看徐小山清澈的眼神。

徒弟外出干活,偷工减料的事情经常发生,这种事情不知何时成了潜规则。他已经见怪不怪,只是没想到其中一个徒弟胆大到拿腐朽的木材做木梁。

德州城又遇上暴雨,雇主家的木梁应声断裂,当时雇主夫妇和襁褓中的孩子就在屋内,木梁忽然断裂,屋顶崩塌瞬间把三人淹没,待暴雨褪去三人已经没有生机。

这件事被当做天灾隐瞒了下来,干这事的师兄喝醉时透露出来,徐小山觉得不可思议,提出掩盖此事的人竟然就是他敬重的师父,遂跑去当面质问刘木匠。

“这件事隐瞒下来,可以保住几十号人的饭碗,换成你当掌柜也会这样做。”,刘木匠背过身对徐小山说。

“不,我不会。如果真有这一天的到来,我宁愿不做刘记木匠铺的继承人也要把这件事公布出来。”

徐小山夺门而出,头也不回地走了,

“你这个白眼狼,胳膊肘往外拐。你真的要刘记木匠铺这几十号人流落街头吗!”

这一番话传进了徐小山耳朵里,以至于身子停顿了一下,他长叹一声闭上了双眼,眼中落下悔恨的汗珠。

他也是一个人,有七情六欲,虽说当时做学徒时受到师兄们的使唤,但是被刘木匠收为内门弟子后,大家伙相处的很融洽就像家人一样。

那个偷工减料的师兄,平时同徐小山的关系最好,他能够顺利进入内门就是这位师兄在刘木匠耳边说了好话。

待徐小山被刘木匠钦点为继承人时,师兄们难免心里不高兴,出言挖苦的人很多,也是这位师兄站出来维护他。

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却做了如此伤天害理之事。徐小山的内心很难抉择,一边是良心,一边是师兄弟之情。

最后,他痛苦的选择了后者。同时,他再也无法在刘记同流合污下去,故此选择了独立门户,至于他为何离开刘记的原因,他对任何人也没说。

刘木匠从思绪中醒来,他咳嗽一声,把知道的原因娓娓道来。老侯爷爱上吃驴肉,他便让人在后院盖驴棚,用来养黑驴。

这老侯爷生活奢侈,做什么都要最好的,听闻德州城最好的木匠是刘记和徐记掌柜,是以花重金请他们到府里干活。

徐小山闻言后,对老侯爷非常鄙视,“盖这个驴棚的费用够一个百姓五年的口粮。”,刘木匠示意他说话小声一些别让人听见。

于是,师徒二人分工明确,在后院忙活起来。到了傍晚,郑伯让小厮抬了一桌酒菜来后院,用来犒劳二人。

徐小山看到丰盛的菜肴,忍不住食指大动。尝了几口就停不下来,师徒二人许久没有见面,几杯黄酒下肚,刘木匠眼中泛红。

他打着酒嗝说:“你走以后,为师思虑很久,终于还是劝你师兄去县衙自首。他其实也很自责。于是,欣然接受这个提议,如今他在关外服苦役,也算是一种救赎。”

“你的那些师兄弟,看我年纪大了,借着刘记的招牌在外昧着良心做坏事,我实在有心无力,管不住了。如果你肯回来,我想让你来当掌柜,哪怕刘记改徐记也行,只要能让这几十号人吃饱饭就行。”

刘木匠开刘记铺子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让木匠们可以抱团取暖。

早些年,干木匠这一行的人,为了抢活干,互相压低价格,往往一趟活下来,饭钱都不够,更有甚者干了活,东家拖欠工钱。

自从有了刘记之后,木匠们有了主心骨,再也没有沦落到干活后不够饭钱的地步。只是,店大之后被一些宵小利用,让刘记的初衷改变了。

徐小山闻言很感动,没想到刘木匠心里如此器重自己,师徒二人重归于好,推杯换盏之下,他腹中翻江倒海,起身去如厕。

夜里风大,徐小山如厕回来,经过驴棚突然有些头晕眼花,瞬间失去直接躺在了地上。

待他醒来时,置身在一个井底里,四周都是青苔。

就在这时,半空中出现一个身穿白衫,面容姣好的女子,她眼中流出复杂的神色。

“徐小山,这个驴棚万万不能盖!”

“你到底是谁?为何知道我的名字?”,徐小山闻言非常惊恐。

女子挥舞衣袖,悄然落地。待徐小山近距离看清女子容貌后,竟然有些移不开眼睛。女子冷眉横对,徐小山咳嗽一声化解尴尬。

“我叫王元娘,父亲是德州知府王泰!五年前,我外出踏青,被老侯爷的儿子掳到府中,欲对我图谋不轨,我借口洗漱趁机逃到后院,走投无路之下,投井以保清白。”

徐小山心中咯噔一声,这才明白他如今置身的地方,正是当年元娘殒命的水井。

元娘继续说:老侯爷知道这件事后,他下令把井口封死。我因为不能入葬,没有路引,不能被阴差接走,一直游离在侯府。”

“一个月前,侯爷的儿子意外坠马昏迷不醒,他找来一个周易先生给儿子看病。没曾想这个周易先生把事情赖在我头上,欲让老侯爷在井上盖一个驴棚,豢养黑驴,让它们踩在井上,欲踏碎邪祟。”

说着说着王元娘哭了起来,“如果驴棚做好,这些黑驴就会把我踩得魂飞魄散。所以,我才会大着胆子潜入你的梦中,求你不要盖驴棚。”

徐小山得知王元娘遭遇后很唏嘘,他为难的说道:“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木匠,虽然可以拖延盖驴棚的时间,可我无法阻止侯爷盖驴棚。”

“不,只有你能帮我!请你将我藏身的位置告诉家父,只有他可以阻止侯爷。”,王元娘说在后院的南墙边有棵桃花树,往北走五十步就是枯井的位置。

须臾,徐小山只觉得一阵冰凉,他从梦中醒来。原来刘木匠在他额头上放了一块毛巾,他见徐小山还没有回来,就出来寻人,没曾想看到徐小山睡在驴棚外面。

刘木匠发现徐小山额头发烫,以为是生病了,就搀扶他回到客房。郑伯交代过,为了赶工期,让他们留在侯府过夜,特意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房间。

徐小山醒来后,就将梦里见到王元娘的事告诉了刘木匠,刘木匠非常惊愕,他沉思半响,说:“知府女儿失踪的事情我有所耳闻,当时衙役全城寻找都无功而返,如果真是被侯爷的儿子掳走,我倒是不奇怪。”

侯爷的儿子从小不学无术,横行霸道,老侯爷太过溺爱独子,对他有求必应养成了怪戾的秉性。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应当去找王大人说明这件事。”

“可是,如果找不到枯井,我会连累师父你的。”

刘木匠捻着胡子说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如果没有枯井只当是证明了侯府的清白,我刘记木匠铺赔的起钱。可是,发现了枯井,就是伸张正义,惩恶扬善了,我刘某人义不容辞。”

刘木匠的一席话,让徐小山豪气万丈,他心目中敬重的师父回来了。

于是,他不顾身体不适,连夜跑去知府衙门。衙役得知其知晓知府女儿的下落,不敢阻拦立刻带他去见知府大人。

当王大人知晓女儿被害时泣不成声,立刻就要点齐衙役去侯府。师爷闻言出声阻拦,“这只是木匠的一个梦罢了,万一没有发现枯井该如何同侯爷交代?”

“元娘失踪的时候,我就怀疑过侯府,你当时也是这套说辞阻拦我去查。你也是为人父母,当晓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但凡有一丝希望,我也不会放弃了。”,王大人把心一横,叫上衙役去侯府。

另一边,衙役把侯府包围,王大人叩响侯府大门,门房打着哈欠开门,还未来得及说话,他就被衙役按倒在地。

王大人率先一步走了进去,身旁跟着徐小山。侯府喧闹将老侯爷惊醒,管家面色煞白来禀告,说是知府王大人带衙役直奔后院,吓得侯爷一个激灵,他来不及穿鞋就跑去后院。

刘木匠已经在枯井的位置等候多时,趁这个时候,他用铁锹挖了一会,很快就碰到一块石板,正当他发愁如何撬开的时候,徐小山带着衙役来了。

老侯爷还是晚来一步,他到后院的时候,在衙役的齐心合力之下,封住井口的石板被挪开,瞬间一股腥臭扑鼻而来。

王大人冷冷看了一眼远处的侯爷,他让衙役带着灯盏下井查看,衙役绑着麻绳下井,不一会儿,衙役在井底喊话发现骸骨。

王大人闻言泪流满面,老侯爷亦是蓬头垢面来到井边,他扑通跪在地上,俱泪声下说:“王大人,求你放过我那可怜的儿子,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你儿子何曾放过我女儿?”,王大人拂袖而去,衙役将侯府封住,不许一个人外出。

此事被上报的朝廷,皇帝派御史来查此案,在铁证如山之下,侯爷对罪行供认不讳。皇帝大怒贬其为庶人,罪魁祸首侯爷的儿子不到一个月也病故了。

几日后,徐小山在睡梦中被一阵敲门声扰醒。起身开门后,他被眼前的女子容貌吓一跳。

“王元娘!怎么是你!”,徐小山吓得后背发凉,只见女子摇了摇头,柔声说道:“我不是王元娘,我叫王锦娘,我是她妹妹。”

原来,王大人膝下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姐姐王元娘随父亲赴任,妹妹王锦娘留在老家照顾病重的母亲。

姐妹从小关系要好,王锦娘得知姐姐失踪后,整日以泪洗面,她在神龛前发誓,谁要是找到了姐姐,她就嫁给此人为妻。

前几日,王锦娘收到父亲书信得知姐姐被找到,于是随母亲到德州处理后事。待姐姐下葬后,王锦娘打听徐小山的住处,她想看看姐姐托梦的男子长什么样。

徐小山请锦娘到屋里坐,趁徐小山倒茶的时候,锦娘四处张望,见男子房中干净整洁,物件摆放整齐,她心里对徐小山的好感增添了一份。

二人寒暄一会,锦娘突然问道:“徐公子有心仪之人吗?”,徐小山闻言诧异,摇头说并没有。

锦娘微微一笑,直言道:“既然如此,你愿意娶我吗?”,徐小山非常震惊,他只是一个木匠,没曾想受到知府千金的青睐,让他有些遂不及防。

“徐某只是一介普通人,配不上王小姐的。”,徐小山有自知之明,于是出言拒绝。

锦娘眉头紧蹙,她温怒:“你不顾安危,揭发侯爷之子罪行时的勇气去哪里了?在我眼里你比那些世家子弟好千倍万倍。”

“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不认识的人都能够施以援手。这样的男人一定会很爱妻儿,能成为你妻子的女人,一定会很幸福。”

王锦娘起身离开,她已经表露了心扉只能离去。这时候,徐大山突然将她拦下,他红着脸说:“我以后一定会让你幸福。”

院外的阳光透过叶子照进屋子,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几天后,徐老汉去知府衙门给儿子提亲,王大人很欣赏徐小山当即便同意,于是,两家人定好黄道吉日拜堂成亲。

成亲当天,刘木匠前来祝贺,他当众宣布刘记木匠铺将由徐小山继承。

一年后,王锦娘生下一个女儿,夫妇两个人商议后,给女儿取名叫徐思元,用来怀念王元娘,是她让徐小山和锦娘走到了一起。

从此以后,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小树说:诸位,徐小山知道与他关系亲近的师兄是个坏人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揭发恶行,其次才是替师兄隐瞒。

足以证明,徐小山其实是很有正义感的人,在大义面前他选择的是公道,而不是私情。

但是,人情世故并非是只有黑白。徐小山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师兄待其如兄弟。是以抉择之后隐瞒此事,但是愧对良心,故此才离开刘记。

书中常说应当“远离小人,亲近君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判断谁是小人,谁又是君子呢?

我们应当“君子约言,小人先言”,意思是:君子先不说话,而是先干实事。小人都是先说大话,到最后一件事也干不成。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一个好人,可是到最后会发现,当一个好人后太难了。他不能出错,但凡有一点不好就会被人全盘否定,说你的不是,到最后受气的是好人,被人占便宜的也是好人。

为什会这样?因为你是个“老实人”。这类人,只会一味付出,从来不敢说“不”。在抉择的时候,容易随波逐流,从不敢提出反对意见,深怕引起别人的不满被围攻。

这类人有“讨好型人格”,常常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从而旁人常夸他们是好人,被有心人利用,成了帮凶。

故此,我们应当学会说“不可以!”。遇到不平事,我们应当出声阻止。有错误,应当及时纠正,以免将遗憾终身。

王元娘托梦这件事是真是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徐小山身上,我们看到了不顾危险乐于助人的品行。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我始终相信世上好人一定比坏人多,诸位认同我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