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红色贵州,上山进洞(梵净山、遵义、织金洞)

炎炎酷夏,到贵州来耍下儿

自从七月份在 上海 欣赏了一位重度神经病患者在他那辆极度骚包的改装车的引擎盖上煎鸡蛋的表演后,我就痛下决心,这个暑期一定要老老实实待在 深圳 吹空调,绝不能跑出去浪里格朗,以免中途被晒出个三长两短,又要给政府添麻烦了。

可是一旦不出去浪,整天待在家里周围这一亩三分地,对于一个志在四方的大好骚年来说,实在是一件十分考验耐心和毅力的事情,为了分散注意力,就要找点事情来做,于是就翻出了一直存在手机起点书架上的小说来看,希望找回若干年前那种初读YY小说时的虚假高潮感觉来。

月关大人的历史小说一贯是绝妙的YY好文,这次我读的是一本叫作《夜天子》的老书,说的是一位小小狱吏,通过作者帮助开挂,最终成为 贵州 土司天王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要情节都发生在 铜仁 、 遵义 和 贵阳 这一带。小说终章后,我突然决定要去 贵州 走一走,看看叶小天同学生活和战斗的地方,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好处,以前看《瓦尔登湖》,无边憧憬,然后一切只能靠想象,现在则不然,直接买张机票飞去 波士顿 就好了,而 贵州 就更简单了,只需几个小时的高铁,便可到达凉爽的 贵阳 城,当然这个凉爽也只是相对于那些爆热的火炉城市而言,从 贵阳 北站出来后,抬头仰望灼热刺目的太阳,我还是只能忙不迭地掏出太阳镜带上。

梵净山,过分清凉的道场

仍然是在神州租车刷了一台朗逸,不到三百公里的路程,今夜便直接住到梵净山脚下了。从贵阳到江口,我算是真正领教了贵州的“地无三尺平”,整整一路我都是在连绵群山中穿行,隧道和桥梁不知经过了多少,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修路的艰辛,所以到下高速时被收了几乎相当于一公里一块钱的巨额过路费,我也并没有觉得难以接受。

晚上住在距离梵净山不远的寨沙侗寨,寨子很小,几乎都是买卖人家,也没什么风景可看。吃过晚饭,踱去侗家鼓楼下看了半场了无特色的歌舞表演,便回客栈洗洗睡去了。

木结构的客栈有股好闻的木材味道,住店客人走路的脚步重一些,都会引得楼梯“嘎吱嘎吱”的微微摇晃起来,窗外点着昏黄的灯光,不知哪位夜里不睡的女客人半夜站在回廊上默然不语,只有长发剪影一动不动地映在我的窗户上,极其瘆人。下半夜的梦是狂野的,我就在贞子或小倩的交替轮换中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

从寨沙侗寨到梵净山游客中心只有三公里的路程,由于事先在网上买了电子票,景区大门、电瓶车和缆车都可以直接刷身份证进出上下。这次本着一定要休闲的原则,轻装简从,沉甸甸的单反器材一概没有带,随身只带了一个索尼α6000的微单,由于重量太轻,好几次我下意识用搬运单反的力道把微单举高高,冷不丁差点把相机丢到山涧里去。

先坐电瓶车二十分钟,再转缆车二十分钟,便可以到达传说中正宗的 弥勒 道场,可是下了缆车,便发现天地间充斥着虚幻缥缈的雾气,仙气倒是十足了,可这山上的风景却是真正的雾里看花了。在国内走过这么多名山大川,其实早就习惯了十天九雾的山间气候,看得到是运气,看不到是本分,把心态放好,就当是专程来避暑加吸氧的吧。但让我不能接受的是,明明我是为了休闲放松而来,原以为下了缆车就是 大名 鼎鼎的蘑菇石和红云金顶,没想到却还要再走一两千级台阶,这就有点不能愉快玩耍了,尤其我还是一副像去海边度假的短打扮,在山上不到仅仅十度左右的气温中,在周围一水儿 哥伦比亚 、凯乐石、狼爪、乐斯菲斯的户外品牌中,我忍不住感慨作为常年行走的驴界老人儿,只是一时大意,结果就阴沟里翻船,在冻成一只瑟瑟发抖的鹌鹑的同时,还成了别人眼里的傻逼。

拍完蘑菇石,又在山顶傻乎乎吹了几十分钟的冷风,直接把发型吹成了花轮同学同款,也没有等到红云金顶从厚重的雾气中探出身形,最后只能选择放弃拉倒。临下山时,到承恩寺拜一拜佛祖他老人家,结果刚刚拜完,一扭头就发现原本笼罩红云金顶的雾气竟然全部散开,拔地而起的金顶就像擎天的神柱一般直插云霄,更为难得的是蓝天和白云也出来配合美景,甚至还有一缕暖阳历经重重险阻,撒在我的头顶上。虽然雾开日出不过区区一分多钟的光景,很快雾气又涌上来把天地都遮盖住,但是这点时间已足够我拍下若干张清晰的照片了。这个故事教育我们,有的时候工作太艰难,不要一味自己死撑,会撑死,还是要多去找领导,请他们行行好,帮帮忙。

眼看着山上烟雾缭绕,久久不散,传说里金顶贯日的景色再无出现的可能,就连,承恩寺里的师父们都劝我,小伙子穿这么少,赶紧下山去,莫要着凉生病,佛祖保佑你。于是,我就下山了,一直心心念念的 梵净山 之行就这么结束了,就像是去一家期待已久的 三星 米其林餐厅吃饭,预约了大半年终于 成功 ,可是只上了个前菜就买单了,有种不上不下来了也白来的憋屈感受。

回到山下的停车场,烈日炎炎,发现在太阳暴晒之下,那辆萌萌哒的朗逸已经不适合驾驶了,只能四门全开,空调最大,让车内慢慢冷却下来。回想刚才在山上差点冻死的遭遇,再看看眼下晒成狗的反差,这山上山下还真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人人都说神仙好,住到山里省空调。

遵义,非典型的红色圣地

从梵净山到遵义仍然是一路高速,近几年贵州省实现了县县通高速,GDP也从常年全国倒数第一变成连续数年增速全国第一,而且以我一个外来游人的眼光来看,这些年贵州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一年来一次,每次都会惊叹这里的日新月异。听说原来的贵州省委书记调任重庆当市委书记,而原来的贵阳市委书记调任雄安新区当书记,虽然看起来是平调,但后面两个都是当下最敏感又重要的岗位,看来二位领导的仕途一片光明啊!

1935年年1月7日,在长征途中损失惨重的中央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并在此驻扎修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参会人员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秦邦宪(博古)、朱德、陈云、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邓发、刘少奇、何可全,其他人员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会议通过决议否定了博古的“左倾”路线,确认了毛泽东的领导权,也就是从这场为其三天的会议开始,毛泽东本人和中国都将迎来巨大的转折。这场会议,就是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上,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原是国民党第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片区域原来叫作琵琶桥,跟遵义老城的其他地方一样,原本有许多古建、古寺和古街,可近几十年几乎都被拆光了,唯有遵义会议这栋小楼没人敢动。当然没人敢动,怕是遵义的每一任地方领导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这里鞠躬行礼加缅怀先辈吧。

遵义会议会址无需购买门票,每位游客都可以凭身份证领票入内。不管站在什么立场来看,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那些引领风骚的人物,都是值得我们衷心缅怀,令人忆之便胸怀激荡。他们的功过是非留给历史,他们精彩绝伦的人生已经写进历史,而我们,只是当下卑微的俗人。

距离 遵义 会议会址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叫作捞沙巷的小街,据说是 遵义 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既然来了 遵义 ,当然就不能错过品尝当地美食的机会,不过据实地观察,其实此处与大部分网上有名的美食街一样,并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反倒是听一位 遵义 朋友提起,他们家以前就住在捞沙巷,那时这里“红窗瓦顶,古藤攀墙,青石铺地,井在院中”,是一条极具特色的黔北街道,后来又是我们威武雄壮的城市规划部门把这条 老街 和古建通通拆光,在街巷两侧建起了功能性极差的“鸽子楼”,只留下一条逼仄的小巷,挤满了低廉的饮食摊档。 老街 不在,风物沦丧,只留下浓烈的油烟气息,刺激着每个人的鼻腔,也不知历史为何物,直教人苦苦追寻,却又随意的抛弃。

傍晚时分,落霞如纱,沿着清澈的湘江慢慢行走,许多 遵义 市民都趁着入夜的清凉,在河水中嬉闹游泳,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遵义 的湘江与那条鼎鼎有名的 湖南 湘江不是同一条河流, 湖南 湘江发源于 广西 临桂县,最后注入洞庭湖,而 遵义 的湘江就发源于 遵义 境内的大娄山,全长总共才155公里,最后注入长江的一条支流乌江。

织金洞,无愧第一洞天

清早离开遵义,在汹涌的堵车大军中缓缓离开城区,上了高速便一路飞驰,直奔此行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地,织金洞。这座发现于1980年的巨大溶洞,位于织金县官寨乡,目前已探明的长度就有6.6公里,全洞容积高达500万立方米,分上中下三层,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的“溶洞之王”,“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2015年9月19日,织金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

在咱们天朝,除了那些凭借自身水准一贯保持傲娇的牛逼景区外,其余景区提升自身价值的方式无外乎三板斧,第一斧是名人效应,李白杜甫东坡霞客国家领导人,只要能拉上关系就一定要大肆宣扬,实在没什么名人来过,那就得辛苦唐僧师徒王母八仙这些神话人物来凑数了;第二斧是强行关联,走遍大江南北,小九寨小黄山小三峡小科罗拉多大峡谷不知遇见多少,而且只看景区介绍,甚至会有一种本尊还不如此间东施效颦的模仿者的感觉;第三斧是自抬身价,诸如第一、最大、最长、最高这种唬人的宣传比比皆是,反正工商局也不管,还不是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过本着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贯信任,对于织金洞这个“第一洞天”,我还是充满期待的。

说句题外话,贵州的高速上尤其是黔西地区,有许多当地的少数民族百姓就这么拖家带口在高速上行走,甚至经常翻越隔离栏,横穿高速公路,对此我是理解的,毕竟贵州“地无三尺平”,高速公路肯定比下面的山路要好走许多,只是提醒各位去贵州自驾的朋友提高警惕,千千万万注意行人,勿要伤人害己。

把车停在织金洞外的停车场,下车便看见路边巨大的广告牌,“不到大峡谷,枉来织金洞”,原来是织金县新开发的景区“织金大峡谷”的宣传广告,我突然发现自己out了,现在三板斧都进化了,升级到鱼死网破的水平了,要是不来我这里花点钱,那么你就算白来,这种赤裸裸的霸气宣言让人莫名感到虎躯一震,由衷佩服景区宣传部门那种“天上地下,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决心。

买票的时候,被景区售票窗口告知,由于我是深圳户籍,可以享受门票全免的待遇,只需花20块钱买一张电瓶车票,再看看旁边上海中老年团人人都是120块钱的全价票,我恨不得把身份证贴在脸上嘚瑟一番。

进入 织金 洞,顿时感受到无比的清凉,估计洞内温度只有十五度左右,穿着短衣短裤,还有些透入肌肤的凉意。洞内游览路线不走回头路,而是一路曲折向上,最后从溶洞上层的另一个出口离开景区,然后从那个出口再坐电瓶车回到最初的位置。 织金 洞已探明的长度足足有接近七公里,可对游客开放的部分不足一半,另外一大半还藏在幽深黑暗的溶洞深处,游客不得涉足,可就是已开放的这一小部分已经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衷心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洞中遍布石笋、 石柱 、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流水、间歇水塘、地下湖错置其间,不愧为“岩溶瑰宝”、“溶洞奇观”。

进洞游览,景区会配备随行导游进行讲解,而在 织金 洞这种超绝的溶洞里游览,我既不想听导游说这些洞内景观都是石灰岩中的碳酸钙随水析出,堆积而成,科学分析到最后就是无聊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当然更不想听导游扯些王母娘娘种了一颗蟠桃或是太上老君丢了一条内裤这样更加无聊的故事,于是只能远远落在大部队后面,等导游完成讲解,再等那些扎堆拍照的大叔大妈走远后,我再溜溜达达过来,一个人吃独食,只是一定要把握好进度,洞内有时会在两拨人马中间把灯光熄灭,这是为了尽量减少对洞内生态的影响,可对老衲来说,可就有点心里发毛了,总觉得随时会从黑暗中蹦出一个妖精,把我捆了送到大王那里去,大王,今儿抓了一个肥头大耳的和尚,咱们是蒸了还是煮了?

说实话, 织金 洞内的灯光还算是非常朴素的,主要以单色光源为主,偶尔有些其他颜色的彩灯,也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点值得赞赏,旅游经济要发展,但绝不能竭泽而渔,尤其是像溶洞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妥善保护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 织金 洞内整整逗留了三个小时,直到走出这个美轮美奂的溶洞的时候,我终于可以负责任地说, 中国 大大小小的溶洞我也走了十几个,仅就已开发部分来说, 织金 洞确实是最精彩的,不愧《 中国 国家地理》对它“ 中国 最美溶洞第一名”的褒扬。迄今为止, 织金 洞仍然只是4A级景区,还在艰苦地“争创5A”,以前我习惯照着国家旅游总局的5A景区列表 来安 排出行计划,尽管有少部分5A名不副实,总的来说还是靠谱的,可到了最近几年,国家旅游总局仿佛抽风一样评选5A,各种利益关系和地域平衡掺杂其中,许多闻所未闻的景区都摇身一变,成了代表国家脸面的堂堂5A级景区,而有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风景却迟迟得不到官方的认可,这只能说又是一个有 中国 特色的笑话。

雨中的贵阳,何日君再来

从 织金 洞回到 贵阳 ,当然要去找间麻辣串串店猛吃一顿,犒劳一下自己开车自己住宿自己玩耍的孤单的自己。转过天来,受13号台风“天鸽”的影响, 贵阳 也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在纷飞的雨中,搭乘动车离开 贵州 ,望着车窗外掠过的吊脚楼、风雨桥或是侗家鼓楼,我突然觉得在 贵州 待的时间似乎有些太短了。

写作不易,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如果觉得我写的还不错请您给我来个大大的点赞吧!感谢[谢谢]

有什么不同看法意见的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红色贵州,上山进洞  梵净山  梵净山词条  织金  织金词条  遵义  遵义词条  贵州  贵州词条  上山  上山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