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破解张仲景脉诊之脉浮

时间:2022-04-19 01:53:21 热闻 我要投稿

这是一篇学习体会。

脉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手法,缺之不可。所以当你叫一个连脉都不诊就开药的中医,一定要小心了,要么他就是扁鹊再世,要么就是个大忽悠。

脉诊被中医经典伤寒论立论并贯穿整个辨证论治。因为脉的跳动可以直接观察到气血强弱,推断阴阳变化,从而确定病在哪,病到什么程度。时下比较流行看舌头就开方的现象,这似乎不是好现象。以伤寒论的重视程度来看,脉象是疾病的最重要的诊法。伤寒论所有疾病的分类标题中,均冠以“辨XX脉证”之说。可以看病先看脉是张仲景行医的首要准则。

那么今天所讲的浮脉是什么脉象,有古代的医家形容这个“浮”字的时候,用了“如水漂木”这种比喻,意思是脉管行血如河,而浮脉的脉跳就像浮在水上的木头一样。这个“木头”指的就是脉跳,它在水里的时候,不但是浮的,按下去能让人感觉到上向上顶的力量。用这样一种感觉来比喻浮脉,古代人想要说明的就是:浮脉,轻轻触摸寸口(中医把脉的地方)就能感觉到。

脉浮意味着什么呢?脉跳为什么会浮出来。大多数中医都会认为这是人体在体表与疾病作斗争,比如伤寒感冒,所以脉会浮起来。张仲景也是这么认为的,比如伤寒论中太阳病(俗称感冒这一类病,也称表证)的总提纲就是以“脉浮”为判断标准。所以脉浮代表“病在表”是中医公认的一个诊断标准,如郑钦安认为“脉浮是邪在表的确据”。

这么说还不怎么好理解。因为还是没有解释“病在表”时脉为什么会浮的问题。其实,中医本来就不是似是而非的问题,一定是有其道理的。

脉跳是心脏运行血液的一种状态,反映了心脏的功能变化。心脏好的人一般阳气很足,这个有的人叫心阳,是人体阳气的一种体现,阳气是干什么的,是推动气血循环的根本动力,阳气越足,脉跳就越有力,阳气越弱,脉跳就越无力。之所以浮在表,说明阳气在表,因为脉跳的力量来自于阳气这种动能。比如有的人肾不好,人看起来也很虚弱,那么他的阳气肯定也不会很足,正因为阳气不足,气血循环就会缓慢,脉跳就会表现得无力而让人有一种弱的感觉。而且因为阳气不足,气血在体表循环的力量也显得不够大,因此这个时候的脉象是浮不起来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沉,需要用力按才感觉到。因为大量阳气的分布根本不在体表,也正因为这样,这个时候人往往是畏寒的。

所以说,脉浮与阳气在体表的强弱有关系。正常的人,体表的阳气是强的,但这是一种平衡的强,因为正常人的阳气在体内分布是合理且体表津液循环代谢是正常的,会通过出汗、排泄等一系列的生理运动来平衡阳气的作用。所以正常人的体表阳气充足,但脉象不会浮。而体表出了问题的人,如伤寒。虽然体表的阳气也比平常的要大,但这是一种不平衡的“强”,体内阳气的分布是不合理的,外强中干,所以人的阳气大部分集中在体表,而体内却出现空虚现象,这个时候人是很怕冷的。好比发烧,虽然体温很烫,却穿很多衣服也感觉到冷。这是阳气分布不合理,导致阳气运化而产生的体内津液循环出现了偏差。

伤寒论中所讲的太阳病均属于表证,均是体表受邪而致,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这个体层部位会出现不同情况的闭塞或郁滞,因为心脏推动气血运行必然是有压力产生的,不然也不会气血流行,而这种动力就会带动这个体层的气血不断地积压成更大的压力,而且不断地使这个体层升温。就像高压锅烧水,它里面的压力是不断的增大,温度是不断的增加。当生理活动集中而剧烈地集中在这个部位,那么心跳的表现就会通过这里的气血更容易得到反映。因为体表层较浅,这种反映也就更容易感觉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浮”。

至于浮脉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数、迟、缓、弱等等不同情况的浮法,这又说明了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可能有基础病,有的人可能身体素弱,但无论如何都是反映了阳气在这个体层作用的强弱情况而已,只是一个细分,也是一个不同体质的分辨特点。好比伤寒,它一般表现的是浮而数,就是浮而且跳得快的意思。这就说明阳气的作用在这里发生得很剧烈,侧面反映了这个人的阳气在充分地与病邪作斗争,应该是阳气比较足的“病人”,因此很多中医认为得了伤寒的人,比得了中风(桂枝汤证)的人那种浮缓脉象,其体质要好得多。

中医的精妙就是在于细细的按自然规律推敲,细细的把病情剥开。其实人体就是一个自然现象,并不是复杂理论问题。如果把人体与自然规律联系起来,复杂的中医理论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