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坚持5件小事,远离疾病没问题

冬天又到了,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和猝死的高峰时期。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发作风险就会上升7%,因此中老年朋友一定要积极预防。

一、为什么冬季更容易发生心梗?

一般来说,人的生理机能反应在冬季会比较迟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人体末梢血管会处于收缩状态,造成动脉压升高,影响血液供应,增加心肌耗氧量,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进入冬季,温度逐渐降低,血小板聚集也会明显上升,而血小板上升又是造成心绞痛、心梗的元凶之一,严重的情况甚至直接导致“猝死”。

与此同时,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人进进出出冷热交替明显,容易导致血管突然舒张或突然收缩,影响血流供应,从而引发心血管问题。尤其对于血管比较脆弱的中老年人来说,反复冷热交替血管难以适应,会大幅提升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发生率。

此外,冬天天气寒冷,人们户外运动减少,吃得多、消耗少,造成能量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增加突发性心血管问题的风险。

二、冬季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

1、动作要慢

特别是在清晨起床,即使醒了也要养神5分钟再起床活动。清晨是一天中血压波动最大的时段。高而且波动大的血压更可能导致血管斑块破裂,在心脏造成心肌梗死,在大脑则会导致中风(脑梗死或脑出血)。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

2、三处保暖要做好

天气寒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冬季室内外温度变化大,也会引起人体内分泌变化,导致耗氧量增加,造成血压升高,增大心脏病发病风险。

外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烫烫脚,夜里上卫生间时要穿上衣服,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3、情绪稳定

学会自控,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不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贪婪而左右,切忌思想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4、饮食均衡,进补适度

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 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 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此外,还要注意食物多样性,均衡性,多食五谷杂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食醋,有条件的要多吃些野菜,少吃油炸食品,少吃猪牛羊肉,少吃动物类油脂,少吃盐和蔗糖,少吃动物内脏和海鲜。平时的日常保健,还可以补充些深海鱼油调节血脂。

5、适当运动,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但切记冬季运动不宜晨练,最好是在有太阳的时候再运动,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优选。

好了,以上这些,就是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在冬天的一些注意事项了。只要,大家能认真坚持这些好习惯,身体健康肯定不用愁!

搜索建议:
热闻

 《漠河舞厅》越凉越好

即使你不是短视频软件的重度用户,也很少混迹各种云音乐平台充满emo味道的评论区,你的信息流里也一定出现过《漠河舞厅》这个名字,并且能够明确地感受到这首歌和以往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