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马修·鲍尔:都在鼓吹元宇宙?给它祛个魅!|前哨

时间:2022-09-02 15:13:42 热闻 我要投稿

你好,这里是科技前哨,继续跟你分享新兴科技企业有关的新鲜见闻。

最近科技圈一本新书火爆全球:马修·鲍尔 (Matthew Ball) 的《元宇宙改变一切》( The Metaverse: And How It Will Revolutionize Everything )。这本书刚上架,科技前哨的小伙伴就忍不住买回来读读了。

马修·鲍尔可以说是元宇宙的风云人物了。2021年,马修·鲍尔发表了一系列文章,系统性介绍了元宇宙,影响了扎克伯格、比尔·盖茨、贝佐斯等科技大咖。作为亚马逊全球战略的前任主管,以及风险投资基金 EpyllionCo. 和世界上管理规模最大的游戏创投基金 Makers Fund 的合伙人,马修·鲍尔资深科技和商业领域,被誉为“元宇宙商业之父”。

马修·鲍尔(Matthew Ball)

这样一听,感觉马修·鲍尔的新书又像是一波炒作。科技前哨的小伙伴读了读,感觉价值不小。与其他讲元宇宙的书相比,这本书并没有对元宇宙作任何鼓吹,反而从技术上、商业模式上,马修·鲍尔都相对客观地给元宇宙来了一次“祛魅”。

今天科技前哨吐血为您梳理了这本新书的内容,聊聊元宇宙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我们将文章拆解为11个问题和解答,下面是内容摘要:

1.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元宇宙?

2.元宇宙的定义是什么? 3. 我们离无限数量用户实时同步体验还有多远?

4.元宇宙时代,手机会被 VR/AR 头显取代吗?

5. 元宇宙追求的“互操作性”是否意味所有平台需要完全开放? 6. 现有的商业制度会压制元宇宙的发展吗? 7. 区块链是炒作还是未来? 8. 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吗? 9. 元宇宙需要被监管吗? 10. 元宇宙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11. 讲了这么多,发展元宇宙到底有意义吗?

《元宇宙改变一切》

1.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元宇宙?

如果你想知道元宇宙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不要将希望寄托于这本书。在马修·鲍尔的笔下,元宇宙根本没有一个“终极版本”。我们身处元宇宙的早期阶段,无法轻易下判断。但无法准确预测并不是坏事,这种不确定性正反映了元宇宙颠覆性的力量。在了解不够全面的时候,我们应该悬置判断,把重点放在构建元宇宙的实质底层技术上。

基于马修·鲍尔的观点,科技前哨的小伙伴深有体会。元宇宙的伟大宏图最终会以何种方式呈现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测的。与其把元宇宙理解成未来的终极目标,不如把它理解成指引当下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标。原因很简单,不同新技术的融合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形式改变甚至造福人类。在 PC、互联网新崛起的年代,我们也曾未预料到这些技术发展会带来如此强大的效益。

在前哨科技特训营里,我们讨论过“前瞻性”的意义在于“站在未来看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纠结未来的终极结果,而是把握趋势,用未来的视角向回看才能找到当下的机会。所以,面对元宇宙,我们也应该站在未来的视角探索当下的技术和机会。

2. 元宇宙的定义是什么?

如果元宇宙是技术发展的方向标,那我们应该对元宇宙有个清晰的定义,从而明确科技推动的方向。马修·鲍尔对元宇宙的定义是:大规模、可互操作的网络,能够实时渲染 3D 虚拟世界,借助大量连续性数据,如身份、历史、权力、对象、通信和支付等,可以让无限数量的用户体验实时同步和持续有效的在场感。

科技前哨的小伙伴基于马修·鲍尔对元宇宙的定义 用 Midjourney AI 生成的作品

从这么多元素可以看出,元宇宙并不是简单的虚拟世界或游戏,而是具有颠覆性的“下一代互联网”。另外,元宇宙也不等同于 Web3。虽然两者经常被联系在一起,但 Web3 指的是当今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版本,没有对 3D、实时渲染或同步体验提出直接要求。反过来,元宇宙也不一定需要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数据库和区块链。用马修·鲍尔的话来讲,元宇宙更像是国家的建立或社会的形成,Web3 则更像是工业化或电气化等技术发明和推广,两者可能会同时出现、相辅相成,但他们不是一码事儿。

3. 我们离无限数量用户实时同步体验还有多远?

针对这一问题,马修·鲍尔从游戏切入,指出由于宽带和延迟不可靠,我们今天的网络游戏仍然“大部分是离线的”。大多数在线游戏都会将尽可能多的预设好的信息提前发送给用户,比如《堡垒之夜》里游戏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都是提前预装好的,目前我们的网络连接完全无法做到元宇宙所要求的,将用户每一秒的动作和表情活生生的实时捕捉并以 3D 的形式传送给彼此。

延迟是元宇宙之路最大的网络障碍。“互联网骨干网”的铺设是为当地居民提供网络服务,从不是为了提高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传输效率,考虑到各方面费用和便利程度,线缆的铺设不会是两个城市之间最短的直线距离。想要更换线缆组成的基础设施几乎不可能,升级成 5G 低延迟网络基础设施的确让我们离元宇宙更近了一步,但宽带和延迟依旧是中短期内元宇宙底层技术的主要挑战。

另外,发送数据只是元宇宙里同步过程的一部分,这些数据的处理还需要足够的算力支撑。云计算可以大大提升处理和渲染的效率,比如,谷歌 Stadia 和亚马逊 Luna 的云游戏服务就是将远程数据中心处理的渲染体验以视频流的形式推送到用户的设备。

但这种方案并未得到游戏发行商的共识。Epic Games 的 CEO 蒂姆·斯威尼提出,“割裂地看待实时处理和延迟,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虽然宽带和延迟在改善,但本地计算性能提高的速度会更快。”马修·鲍尔将此总结为“斯威尼定律”:本地计算的提升将持续超过网络宽带、延迟和可靠性的提升。看来,元宇宙时代,算力和网络可靠性更是要并肩作战。

此外,马修·鲍尔认为“去中心化计算”也可能是一种未来方案。我们不用自己的设备时,可以把算力让给别人,从而获得代币。每台设备空闲时的算力都可以被随时拍卖,形成一个无限计算网络。但这只是构想,我们离实现它还有很远的距离。

4. 元宇宙时代,手机会被 VR/AR 头显取代吗?

马修·鲍尔的观点是,尽管元宇宙应该被理解为一种 3D 体验,但这并非意味着沉浸式交互是元宇宙的必要条件。VR/AR 头显可能是元宇宙最流行的一种访问方式,但 3D 元宇宙的出现不代表整个互联网和计算都将完全过渡到 3D 形式,人们依旧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设备和界面体验元宇宙的软件和应用程序。

科技前哨的小伙伴理解,就像我们移动互联网并非完全取代纸质书本一样,元宇宙也不会完全取代移动互联网。社会的迭代往往不是通过线性的“取代”,而是由“叠加”导致的“重构”,让人类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生活。

科技前哨的小伙伴用 Midjourney AI 生成的作品: 一位戴着AR眼镜的都市人

所以,至于手机是否会被 VR/AR 头显取代,马修·鲍尔给出的答案是:大概率不会。目前,手机上的红外传感器可以对面部进行虚拟增强、激光雷达扫描仪可以为物体创建虚拟对应物、高分辨率三镜头相机可以创建虚拟模型、生成混合现实体验。可以说,手机是元宇宙的重要设备。

另外,在其他设备(例如 VR/AR、腕带)的能耗及成本未大幅度降低或分辨率及帧速率未大幅度提升前,手机也可能以“边缘服务器”或“边缘计算机”的身份体现重要价值,为这些设备提供连接和计算。

科技前哨认为,VR 头显会主要在游戏场景里发扬光大,AR 眼镜如果能做到混合现实(MR),让虚拟世界叠加于现实世界并与其互动,则重要性会在未来与现在的手机持平。

5. 元宇宙追求的“互操作性”是否意味所有平台需要完全开放?

元宇宙“互操作性”的愿景是指用户可以将任何虚拟内容从一个虚拟平台带到另一个虚拟平台中,进行买卖或与其他商品重新混合。在元宇宙的任何角落,用户的成就、历史和财务状况都会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都获得认可。

元宇宙的 3D 资产为互操作性带了一个大难题:我们目前没有通用的 3D 文件格式,不同实时渲染引擎的代码语言也是极度碎片化的。更令人头疼的是,3D 动态虚拟物品和 2D 静态图片的本质性区别在于前者可被拆解。在 2D 世界中,一只鞋子的图片很方便传送,但在 3D 世界中,一只鞋子是作为一整个单元传送,还是把它拆分成鞋垫、鞋带等多个单元分别传送呢?统一鞋子的格式都这么麻烦,动态的虚拟人就更别提了。

《元宇宙改变一切》书中的插图

在科技前哨的小伙伴看来,差异化的文件及代码格式实际上是不同平台为了绑定上下游、保证开发者及用户黏性的一种商业壁垒。而元宇宙所追求的“互操作性”是否意味着所有平台需要完全开放、大家都要统一交易的格式呢?

马修·鲍尔的解答是:互操作性不是绝对的,它也有个范围。比如,游戏的可玩性取决于一定程度上的生态闭环:如果任何虚拟皮肤、商品都可以从另一款互通的虚拟游戏导入,游戏本身就失去了维持运营的激励制度。反过来,比方迪士尼要打入元宇宙,玩家不会愿意在《堡垒之夜》、《使命召唤》、Roblox 重复购买迪士尼的衣服,但如果这些虚拟游戏打通成一个虚拟世界集成平台,玩家可以在任何游戏里穿着迪士尼的衣服,那迪士尼和这些游戏的商业价值就都扩大了。

所以,经济的效益会推动格式标准化,让各大IP、品牌、商家、虚拟世界平台达成一定程度的互操作性。

6. 现有的商业制度会压制元宇宙的发展吗?

游戏行业内,游戏平台会向游戏开发商收取30%的费用,任天堂、索尼、Steam、苹果等平台都在支付渠道上采取了这个标准。平台商店这么高的收取费用,捆绑的不只是交易处理,还有用户的游戏身份、虚拟资产、社交圈等。

2020年8月,Epic Games 的 CEO 蒂姆·斯威尼在推特上说:“苹果已经堵住了元宇宙的实现之路”,Epic Games 也在一星期后诉讼苹果收取30%的佣金是非法的反竞争行为。

蒂姆·斯威尼在 Twitter 上的发言: “苹果已经堵住了元宇宙的实现之路”

在马修·鲍尔看来,平台向开发商收取30%的费用的确会大大压制元宇宙的发展。比如,Roblox 在苹果的设备上每创造100美元的价值就有30美元流进苹果的口袋,再除去游戏基础设施、管理费用的必要支出,Roblox 的税前毛利润为30美元,完全不够它在保证利益的同时做进一步R&D研发,这损害了开发者和玩家的共同利益。

所以,30%费用的制度限制了虚拟平台、云游戏甚至是整个元宇宙的增长潜力。而且,这个制度在NFT市场中根本行不通。如果平台在数千万美元的NFT交易中都要收取30%的佣金,NFT的全部价值将会在交易次数的累积中被平台吞噬。

7. 区块链是炒作还是未来?

针对这一问题,马修·鲍尔为我们总结了社会中对区块链的5种不同态度及观点:

区块链是炒作,短期投机会导致大量浪费;

区块链不如大多数数据库和计算结构,但会推动用户和开发者权利、虚拟世界互操作性等问题的探讨和变革。

区块链不会成为存储数据信息、计算的主要手段,但会成为实现元宇宙体验、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关键。

区块链不仅是关键技术,还会将许多封闭平台推向开源平台,促进开发者及用户权益及经济健康。

区块链是实现元宇宙的必要条件,元宇宙里的程序运行、数据存储、交易执行等都离不开区块链。

马修·鲍尔承认,我们现阶段无法确定区块链炒作成分和未来可实现的成分占多少,但以上5种主流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思考区块链的意义。

8. 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吗?

一提到元宇宙、Web3,很多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去中心化”这个词。马修·鲍尔则解释道,元宇宙并不会呈现出绝对的“去中心化”或“中心化”,凡事都有两面性。

比如,Roblox 作为元宇宙最有潜力的平台之一,也采取了不少像苹果一样的约束性制度:控制用户体验并捆绑内容、分销渠道、支付方式、账号系统等。而 Epic Games 作为元宇宙的重要开发引擎打的是另一个策略,比如它允许开发者自由地使用定制化或第三方应用集成。

马修·鲍尔强调,元宇宙里“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动态博弈的核心是“信任”。无论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两个极端之间的任何地带,最好的商业策略取决于企业平台是否能最大化的获取开发者和用户的信任。

9. 元宇宙需要被监管吗?

许多“技术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区块链实现去中心化就可以解决信任问题。马修·鲍尔指出,所谓的“去中心化”不代表元宇宙不需要政府治理。元宇宙里,错误信息传播的情况可能会增加。科技前哨不久前分享过 AR 先驱人物 Louis Rosenberg 的观点:虚实混合可能会放大 AI 的黑暗面,使真假信息更加难以辨别,所以元宇宙营销市场需要被监管。

个人数据的权利和使用问题也会变得更加抽象。对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让用户授予其他用户明确的权限,保护私人空间,与此同时,对数据收集、使用、权利和处罚采取严格监管。

另外,马修·鲍尔强调为了打压垄断,监管机构应迫使平台硬件或操作系统与用户身份、软件发布、API 等进行解绑,用户和开发人员也应有权自行选择正当的支付方式和发布或安装渠道。

元宇宙将重新定义社会的组织架构和人们的行为模式。比如,针对劳动市场性质的改变会影响雇佣权和最低工资法、基于虚拟形象的个人表达方式也会迎来不少需被解决的身份歧视问题。政府还需明确许多重要政策,比如对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承认,以及对虚拟资产、租赁、社区的法律制定,等。

10. 元宇宙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马修·鲍尔提出了元宇宙“临界质量”的观点,从电器、移动技术、交通的推广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新技术的到来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元宇宙不会突然降临。

这与科技前哨的观点相吻合,我们认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 3D 引擎、更大的算力、更可靠的网络连接必不可少,但新科技的普及不是单单靠技术就能驱动的。Geoffrey Moore 的跨越裂谷理论就反映了除了技术成熟度,人们对新科技不同的接受程度和速度也会影响“临界质量”的到来。

此外,马修·鲍尔提出三个驱动元宇宙增长的因素:

每项支撑元宇宙的底层技术都在逐年进步;

与 Roblox 崛起的孩子会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将会主导未来;

前两项驱动因素的结合:新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将会让元宇宙成为现实。

科技前哨判断,我们离元宇宙产业时点至少还有10年,这与 Gartner 最近新发布的2022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图相符。

Gartner 2022 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图

11. 讲了这么多,发展元宇宙到底有意义吗?

马修·鲍尔在书中解析了教育、生活方式、娱乐、广告及工业在未来元宇宙里的机会。科技前哨的小伙伴认为马修·鲍尔并没有归纳出元宇宙的核心价值,这里做个补充。

我们认为,元宇宙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系统性的升级,促进人类知识累积的种类和速度。

传统的书籍只是知识的积累;到了PC及互联网时代,人类知识数字化,我们从积累知识走向分享知识;元宇宙时代,三维数据可处理、可叠加、可拆解,大大提升了我们对知识的利用效率,三维知识的聚集更有利于我们实时协作、发挥创造。

三维数据的价值远远大于其他数据类型,因为它不再是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而是真实模拟。我们本身就身处三维世界,在元宇宙便能把虚拟三维世界中学习到的经验搬移到现实世界中。科技与文明互相赋能,推动人类的发展。

科技前哨的小伙伴用 Midjourney AI 生成的作品: 人类文明与科技的融合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你能有所收获,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这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明天再见~

科技前哨,每天都为你点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