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人过六十才知道,帮子女带娃和不帮子女带娃,生活是不一样的

时间:2022-08-27 09:44:42 热闻 我要投稿

01

老人帮忙带娃,似乎是铁打的规律。

2019年,《中国青年报》对1943名有孩子的父母进行调查,发现90%的家庭,存在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情况。

2002年时,上海科学育儿基地对本地市民进行调查,发现99%的家庭祖辈参与了带、养孙辈。

从现实来看,带娃的事情,有的父母是搭把手,有的父母是代劳,还有的父母出力又出钱。也有一些父母,拒绝了带孙,更多的是享受自己的生活。

一个人过了六十岁之后,生活的境况和带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带娃和不带娃的区别很大。

02

自愿带娃的老人,享受了天伦之乐。

我的邻居张叔,五十五岁就退休了。他的爱人,早退休两年。

张叔从退休第一天开始,就承担了带外孙的任务。

他常常说:“现在自己身体好,也有退休金,家里有孩子,才热闹。”

一晃,张叔就六十多岁了,外孙也上小学了。

每天一大早,张叔送外孙去上学,下午又去学校接送,乐在其中。

为了让外孙提升学习成绩,张叔还买了点读机,自己也跟着学。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里,我们都希望儿孙满堂,几代同堂。

老人带娃,儿女回家的次数会多一些,团圆饭的烟火气会更浓。平时,几代人的交流互动会特别多。大部分的家庭,因为孩子在老人家,年轻人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候,开启视频聊天。

有句话说得好:“就算是国王,其根本还是一个家人。”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精神的寄托。如果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或者老人去儿女家帮忙带孩子,生活会变得充实。虽然很累,但是内心很愉快。

很多老人,会有这样的感悟,要是孩子哪天不在家,还很不习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争着带孩子,谁都不甘落后。

03

被迫带娃的老人,生活苦不堪言。

有调查显示,65%的年轻人认为,父母没有义务带孙子;75%的年轻人说,没有给“帮带费”。29%的人直言“分文未给”。

总有一些老人,生活处于穷困之中。万一还要承担孙子的赡养费用,显然是吃不消的。

另外,老人要带娃,需要好的身体,夫妻感情要和谐。

我的三婶,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没有什么积蓄。好不容易把儿女养大,又接到了带孙的任务。

为了让孙子享受好的教育环境,儿子在县城买了房子。三婶顺理成章就进城,做了儿子家的“保姆”。

三婶总是担心三叔在老家过不好,家里的菜地没有人管,因此不得不两头跑。

有一天,三婶回了农村,下午错过了班车,导致孙子没有人接,儿子非常愤怒。

老人都不糊涂,无偿带娃、拖着不太好的身体带娃、被逼带娃,都是很难受的。只是担心自己以后没有人养老,不得不顺从,就是被儿女责骂了,也只能忍着。

家庭关系,是一种混合关系,其中包括了金钱、感情、意愿、矛盾等。

当利益看得比感情更重的时候,谁都不舒服。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认为老人应该带娃,没有商量的余地,让老人很为难。

看过这样一段话。

假如一个人总是和生活对抗,就会特别痛苦。就像一头猪,每天被关在黑暗的猪栏里,看到有人来投食,就“热情”地走过来。

显然,猪的“热情”是逼出来的,因为它还想活久一点。

要懂得“强扭的瓜不甜”,谁都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父母帮忙不帮忙,得问一问父母的意见。

04

不带娃的老人,生活很单纯,也许需要面对儿女的各种挑剔。

为什么老人不愿意带娃?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帮儿女,而是他们真的很累了,需要好好休息,追求诗和远方。

另外,几代人之间,存在思想上的差距,教育的观念也不一样。很多老人思想落伍了,也没有办法教育好孙辈。

因为带娃,婆媳关系会更加僵化。婆婆要这样做,儿媳要那样做,谁都不服气。正所谓,好心办坏事。

当老人拒绝了带娃之后,儿女、媳妇、女婿也许会说一句:“养老不要找我。”

没有了孙辈的闹腾,耳根清净了,老夫老妻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因此生活的质量变高了。从长远来看,还得准备一些钱,用来养老。

想一想,要是儿孙非常计较,硬是把“带娃和养老”捆绑在一起,老人也是毫无办法的。

有一部分儿女,理解父母的难处,说:“帮忙是情分,不帮忙是本分,不必抱怨。自己熬一熬,就过去了。”

05

带娃不带娃,孝顺多半靠良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总有一天,自己走不动,需要儿孙来帮忙养老。

是不是,带娃的老人一定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呢?一报还一报,是一种说法,但是不会对等。如果儿女没有良心,压根就不会感激。

那些不带娃的老人,遇到有良心的儿女,仍旧过得很好。或者老人有大量的钱财,儿女看在钱的份上,也会多加关照。

我的同学老张,常常说这样一句话:“我母亲,能够照顾自己就不错了。”

老张的母亲,很多年前就患了痴呆,不仅不能带娃,还变成了老张家的“老娃娃”。老张只能接受现实。

星云大师说:“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谁都不容易,家家都难,理解万岁。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