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C位青年说 |赵晨:气候变暖下的南极与全球海平面上升

赵晨博士

冰川学者,博士生导师

塔斯马尼亚大学研究员

2022年入选国际冰冻圈与气候倡议协会

青年学者计划并参加COP27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亚布力零碳雄心计划与青春合伙人联合主办“2023中国青年气候行动峰会”,全网直播观看量超百万。在C位青年说环节,邀请到冰川学家、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与南极研究所研究员赵晨,国能中电能源集团碳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蔡瀚尊,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 (DAIDFR) 首席研究员陈钰什,始祖科技创始人兼CEO黄瑞杰出席发言。

以下为赵晨博士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塔斯马尼亚大学的赵晨,很高兴能够参加中国青年气候行动峰会,作为一名研究南极冰川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学者,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分享,让大家对气候变暖下的南极海平面上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我想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学的是遥感科学与技术,硕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的是遥感技术在南极冰川监测方面的应用。

8年前我来到了位于澳大利亚最南端的一个叫塔斯马尼亚的小岛上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了我在南极冰川研究上的新篇章。博士期间,我利用假期和一个叫夸克的极地探险公司签了几次合同,担任极地向导,自此开始了我在南北极的探险之旅。

我去过南极半岛,北极的斯瓦尔巴群岛、格陵兰岛、冰岛,还因为工作原因去过阿拉斯加和位于挪威的北极门户城市特罗姆斯。每次当我亲眼看到我的研究对象的时候,总会不由得感慨冰川真的很美丽,可是它又真的很脆弱。

南极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很遥远很陌生,大部分人对它的印象就是高耸的冰川,巨大的冰盖,还有成群结队的企鹅。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第一次去南极的感受。那是在2018年的11月份,我在阿根廷的乌斯怀亚登上了海钻石号,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南极之旅。

南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怒吼的,当我们穿越德雷克海峡的时候,我只能躺在船舱里吃上一片晕船药,假装自己能睡着。可是南极有时候也可以是安静的,安静到你只能听到周围的风声和轮船的引擎声。如果你不说话静静的看着它,你会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一幅画里。

南极是可爱的,因为这里孕育了很多神奇的生命,不只有企鹅和海豹,还有大到蓝鲸,小到磷虾等各种各样的生物。

南极有时候是生气的,冰山崩解,那种震耳欲聋的声音和随之而来的巨大海浪,让我对之心生敬畏。而我想说这仅仅是我所看到的冰山一角,这里有很多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却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故事。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还是不知道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关注南极呢?希望我接下来要说的故事能够解答你的疑惑。

大家都知道全球70%的淡水被冻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如果格陵兰岛的冰都融化了的话,全球海平面会上升7米,如果全南极的冰都融化了的话,全球海平面会上升60米,而对很多沿海城市来说,海平面上升一米已经是灾难了。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部叫《CHASING ICE》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捕捉到了2008年发生在格陵兰岛的一场迄今为止最大的巨型冰山崩解事件,整个事件持续了差不多有75分钟,前前后后一共有5公里长的冰川崩解了下来。这相当于上海市徐汇和虹口两个区那么大的冰,在一个多小时里完全崩解下来,不得不说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彻底震撼了我。

我们回到南极,我们的南极目前最有名的一个冰川Thwaits来说,它向我们展示了南极冰川流失的原因。由于海洋变暖,这些暖流会流入冰川底部,快要接触地面的部分,加速冰川底部的消融,使它接地的位置向内陆推移,从而导致更多的陆地上的冰流到海洋里,而这个过程直接促进了海平面的上升。

南极冰山崩解和冰架底部的消融,让南极损失了很多的冰量。视频中展示了南极自2002年以来损失的冰量,红色越深,说明流失的冰量越多。

注意这个图表给出的单位叫gigatonne,一个gigatonne就是10亿吨,而南极在过去20年里每年损失了差不多有1500亿吨冰,这是什么概念?有人拿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做了一个比较,一个gigatonne就好比整个中央公园向上拔高341米,南极每年损失差不多有149个这么大的冰块。

如果去过上海迪士尼乐园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好比整个上海迪士尼乐园向上拔高266米,而这才仅仅是一个gigatonne。

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距离南极那么远,是,南极是很远,可是南极冰盖融化加速了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加剧风暴潮灾害、洪涝灾害,还会加剧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从而淹没沿海城市。听到这儿你还会觉得南极变化跟我们没有关系吗?

根据最新的报告,全球会有4.1亿人口面临沿海洪涝灾害的威胁,2亿人口在本世纪末会生活在海平面以下,而对于那些岛国,他们所面临的海平面上升会比平均速度高3-4倍。

这张图向大家展示了会有多少人口在本世纪末受到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请看一下,在受影响人数超过千万的几个国家当中,就有我们的中国,而这个数字还未考虑南极冰川不稳定所可能带来的更加恶劣的后果。

如果数字不够,我们再来看看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我现所在的澳大利亚也是受海平面上升以及沿岸洪涝灾害威胁的国家之一。2016年的6月八米的巨浪袭击了悉尼的北部,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巨浪侵袭后的一户人家游泳池被冲掉的画面。

去年的昆士兰州,也经历了全国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洪灾之一。

回看中国过去几年我国的极端天气事件也频繁发生,包括2021年发生的郑州特大暴雨事件,究其背后原因,其实就是由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其中就包含我今天所强调的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

说到海平面上升,让我们来看看上海,如果海平面上升,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会有多少地方受到影响?海平面上升一米的时候其实还好,没有那么可怕,可是我们看到了2米、3米、5米,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风险评估结果的时候还是很震惊的,因为在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两米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所以我们需要很好地预测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评估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对它作出有效的战略调整。

那么究竟未来10年、20年达到不可逆转的转折点,地球还留给我们多少时间去避免这种不可逆的气候变化,这就引出了我现在正在做的一些关于海平面上升预测的研究。

说到海平面上升预测,大家可能会看过这张图。

这是在2021年发布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上,我们给出的最新的海平面上升预测,其中我带领的澳大利亚科研组参与了一个叫做ISMIP6的国际冰川模式对比计划,他的科研成果提供了这张图中等置信度的海平面上升评估。

在高碳排放假设情境下,全球海平面在本世纪末可能上升63厘米到1米,但是这里我想强调的是那条虚线,这条虚线虽然是低可信度的预测,但是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上升两米的可能性还是不能排除,也就是说这样的情况在上海还是有可能发生。为了更好地对之作出应对,我们需要进一步减少模型模拟结果中的不确定性,而这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来自于南极

我用计算机模拟了南极的冰川流动的速度,颜色越红,说明有越多的冰流失到海洋里,而那条黑色的线是陆地的冰开始流到海里的地方,它的退缩是南极冰流失加快的一个标志。可以看出第一个100年似乎只有南极西边有很快的冰流,但是到了第二个100年第三个100年,这条黑色的线已经推到南极很靠内陆的地方了,这种结果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可怕的,也是我们最不想见到的。

我想强调的是什么呢?我们作为科研工作者,能做到的就是用数据和结果向你证明,为什么我们非要向着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不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最近的新闻,IPCC最新发布的报告警示大家,近期内全球气温上升可能会短暂性突破1.5摄氏度,突破1.5摄氏度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格陵兰岛和南极、北极海冰和冻土很有可能突破它的临界点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更加频繁和恶劣的气候灾害,对有些地区可能是小事,可对于部分地区来说却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如果我们还想达到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而未来的这10年非常关键,在这里我非常的强烈的推荐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关于冰冻圈现状的一个报告。

我的团队正在翻译他的中文版本,我很喜欢他封面上的这句话。We cannot negotiate with the melting point of ice。我们可以坐下来就碳排放和碳交易开一个又一个的会,但是冰的融化点就摆在那里,谁都改变不了。

最后我想感谢在座的每一位,谢谢大家为了零碳未来所做出的努力,也再次感谢大家,感谢中国青年气候行动峰会的邀请,让我们一起抓住这仅剩的时间窗口,朝着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继续努力。如果在座的各位对我的研究感兴趣的话,欢迎大家发EMAIL给我,谢谢。

责编|章伟升

排版|王紫薇

媒体合作及转载添加微信YBLyjzx

商务合作联系15010075732

青春合伙人招募关注公号“青春合伙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南极  南极词条  海平面  海平面词条  气候  气候词条  上升  上升词条  青年  青年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