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番禺:踔厉奋发建设农业强区

初冬寒意袭人,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道新洲村年花年桔基地,花农忙着浇水剪枝。再过一个半月就是春节,栽出寓意吉利的盆栽,卖个好价钱,是花农们朴素的愿景。该村位于广州、佛山接壤的近郊,是广东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盆栽花卉专业村,花卉种植面积逾千亩,成为富民兴村的抓手,也是都市居民买花踏青的好去处。

番禺对接广佛两城,贯通城乡,进可繁华,退则宁静,是展现广州现代农业综合实力、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梦想田园。“三农”数据十分亮眼:2021年,番禺区实现农业总产值73.34亿元,增长10.3%,保持双位数增长;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21元,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2022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次名列全省第一。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番禺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春雷表示, 番禺积极融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更高要求、更大力度、更有力举措,探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番禺样板”,踔厉奋发建设农业强区。

保供提质

区级种粮补贴提高十倍

时下,在番禺多个乡镇,晚稻已收割并加工,预备入库储存。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番禺面对城市化加速、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尤为重要。此外,番禺出产的农货,主要面向“会吃的老广”,必须出精品。因而,农业不仅要有产量,更要有质量。番禺打出一套“组合拳”,扛起保障供给、提升质量的重责。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番禺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制定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工作方案;部署推进开展在耕地上种植草皮整治工作,严格耕地用途管制。

“米袋子”“菜篮子”连着百姓餐桌,关系基本民生。面对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作为大湾区的“菜篮子”重要供应产地,番禺区《广州市番禺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工作方案》,要求切实做好本地农产品生产供应工作,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生产规模,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并积极组织指导辖区内符合要求的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广州市本地农产品稳产保供重点生产企业”。

种粮有钱挣,农民底气足。番禺真金白银投入,将农民种粮补贴提升了十倍,可谓实招。据了解,番禺制定提高水稻种植补贴标准,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亩每造150元提高到1500元,引导农民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解决农民种植水稻收益较低的问题。此外,开展耕地“零弃耕”及“撂荒耕地”整治行动,排查治理丢荒弃耕地块15块、面积152余亩。

农产品不仅要保障供给量达标,更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更何况,番禺的农产品,主要面向以“嘴刁”闻名的“广府老饕”。对此,番禺始终坚持“产”“管”并举,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压严管态势,建立完善以区农产品质量监测所(4A级)及14个涉农镇(街)、19个主要农产品生产企业(村)的检测实验室为主要力量的全覆盖监测网络体系, 2022年区域产地农产品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辖区内未发生重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良好。

产业融合

农业“接二连三”增强韧性

番禺区莲花山渔港的码头,停泊着大型休闲渔船。渔船上,宴会厅、观景台等休闲空间一应俱全,吸引着游客乘船、观海。以往,出海捕捞是渔民谋生的手段;而今,出海观光、体验渔事成为都市娱乐的新业态。

党的二十大明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农业强国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产业链条健全高端。番禺地处广州,是创新的高地。在科技、资本加持下,单一传统的农业,不断向复合业态迭代升级。

农业要强,要带动产业上下游,朝着集群化方向迈进。番禺区把一二三产业融合、都市现代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锚定的方向。目前,番禺以渔业、花卉等特色大宗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绿色发展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广州锐沣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沣渔业”),工厂化的育苗基地、数字化的水产养殖监测设备,科技感十足。公司总经理池金泉说,公司是番禺现代渔业产业园的实施主体,在财政加持下,持续聚焦笋壳鱼杂交技术、苗种繁育与生产、新型养殖设施等方面的创新改良。“采用工厂化的现代养殖方式,给鱼苗提供了更舒适的养殖环境,存活率更高。”

除了锐沣渔业,海大集团等头部企业,聚集番禺海鸥岛。立足水产的资源禀赋,番禺全力创建番禺区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省级),总投资2.16亿元,在水产种业、渔业科技、水产品深加工、数字贸易、休闲渔业、环保技术等方面积极探索,引进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团队,打造“国家级名优渔业发展样板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打造现代渔业产业园,是番禺积极“搭台”,汇聚四面八方的企业,共同“唱好”强农兴业“这出戏”的生动体现。番禺区农业农村局一组统计数据,表明平台搭建后,撬动社会资本呈现出明显的效果:

——打通“菜篮子”上下游。全区共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1家、产品加工企业3家。

——猪粮安天下。全区积极开展生猪调运,全年屠宰生猪259万头。

——种业发展成效显著。两个水产种苗入选“2020年广东十大名优水产品种”。

——农业品牌遍地开花。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累计培育出“粤字号”农业品牌34个。

——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2022年预计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家庭农场41家。

——市场力量不断涌入。2021年引进广东煦兴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重点农业企业落户番禺,新增超过1000万元的重大农业投资项目4个,总投资额超4.1亿元。

文化振兴

久久为功创建都市农业

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玉带河、拱形桥、传统民居和祠堂相映成趣,岭南风格鲜明。番禺区委派驻大岭村第一书记刘思敏介绍,该村是广州市首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拥有近900年历史。在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加持下,闲置的传统民居得以改造和盘活,周边高污染的村级工业园逐步整治,古老村落实现“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蜕变,成为旅客踏青游玩、纾缓压力的好去处。

大岭村显宗祠

大岭村热闹的大岭夜市

番禺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五个美丽”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61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60条行政村创建成为市级美丽乡村,24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大岭村第一书记刘思敏表示,发展乡村旅游,除了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保护、传承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村的“根”,实现文化振兴与繁荣。随着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大,越来越多艺术家进驻村庄,把这里当成找灵感、开发文创产品的源泉。

仓廪实而知礼节。番禺农村居民收入蝉联全省第一,钱袋子鼓起来,精神生活要更充实,生态环境应更宜居。都市农业在“城市与自然共存”“城市和乡村融合”的呼唤中诞生。番禺钟村街位于禾田水韵新乡村示范带上,利用“城中田”建设城市稻田公园,成功在大禾田地块复耕复种,率先在全市建成“田园风光与城市风光、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完美结合”的城市稻田公园和乡村旅游新标杆。

立足区位优势,番禺一直把都市农业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大发力点,把农业与建设新乡村示范带、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起来,在每个镇街至少建设1个稻田公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人们在大城市里也能够享受田园风光。

盘活传统文化,古村落焕发生机。番禺全力打造沙湾街紫善宝岛新乡村示范带,依托乡村资源,突出要素特点,充分挖掘、利用沙湾的人文历史和生态资源,形成古屋活化、人文赋能、休闲旅游、村落研学为一体的复合型精品线路,多元赋能旧村落焕发新活力。

都市农业、岭南村落等要素串珠成线,连线成面。乡村振兴示范带,也成为游客向往的栖息之处。沙湾街新乡村示范带以历史文化、乡村文旅为主题,沿途有沙湾古镇、瑰宝小镇、龙湾湿地、鳌山古庙群、宝墨园、南粤苑、紫泥堂文创小镇、红砖屋文宿、张大千故里张氏大宗祠等重要节点。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形成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载体,不仅宜居,而且宜业宜游。

【记者】袁瀚

【通讯员】 番禺区农业农村局 赵少城

【来源】南方农村报

搜索建议:番禺:踔厉奋发建设农业强区  
热文

 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近况如何?

孙杨,说他是中国泳坛上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也不为过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大可走到街上或者问下你的邻居大妈,他们起码有百分之八九十都会知道孙杨他是个奥运冠军。这...(展开)

热文

 债务人死亡债务如何偿还

一、债务人死亡债务如何偿还(一)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向夫妻中在生的一方主张债务。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应当对婚烟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承担连带清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