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不讨好,如何交朋友?

前几天,听说母胎单身的朋友小C最近交了个很优秀的男朋友,兴冲冲地约了她出来见面,还没来得及祝贺,却发现,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开心。

在小C看来,对方向自己告白的喜悦似乎只持续了一瞬间,两人真正在一起后,她感到的却总是疲惫与委屈。一起出来吃饭时,她总是在努力找话题,连原本最喜欢的日料都变得食之无味;睡前聊微信时,自己想要最后道晚安结束,但每次看到对方真的不回消息,又会盯着手机屏幕发呆很久。

“其实我真的很喜欢他,不想错过,所以鼓起勇气想要试试交往,现在这样是不是已经失败了……”小C说,她之前一直不敢谈恋爱,就是因为有“自知之明”。不管是前辈上司还是同学朋友,她总是会下意识地迎合对方,聚会散场后经常被疲惫与懊恼淹没,感到自己很卑微。

“交往真的太难了,有没有不用讨好就能相处下去的关系啊……”

讨好?眼前的小C在我看来,似乎与这两个字对应的形象完全对不上。相反,她的开朗热情一直是我的力量源泉。在我毕业季焦虑迷茫时,她总是主动约我出来散心;每次朋友聚会,她都很妥帖地hold住全场,完全没有任何卑微与讨好的样子。 这样的小C竟然一直被“讨好”所困扰,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我一直挺不自信的,所以在一开始才会表现得更好,尽量让对方开心,想要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想到和别人的关系都是靠着表现好而“讨”来的,真正的自己是不是不配,就会患得患失,越来越害怕犯错。这时候如果对方不理我,就更加验证了自己先前的想法……就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

小C的这番话,道出了“讨好”真正的痛点所在。作为受到小C照顾的一方,我从中受益、感激,甚至还暗自钦佩并学习过她的社交技能,并不觉得她的行为有任何不妥;而与此同时,小C却在自我怀疑和否定的不安中煎熬。真正有害的,是意识到“自己在讨好”,以及“只有不断地讨好,这段关系才能继续”所带来的不良的自我感觉。

所谓讨好,本质上是一种人际策略,是通过满足对方的需求,意图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肯定,或是避免可能的伤害,获得关系中的立足之地。然而, 一旦讨好成为关系得以维系的唯一途径,关系的天平就会失衡,自己也会逐渐滑向越来越卑微的深渊。

在一段需要讨好才能维持的关系中,最容易产生的感受就是牺牲感和委屈感。自己似乎总是在付出,总是在满足他人的需求;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却很少被照顾到,哪怕只是一句“辛苦了,你做得很好”的肯定。

这种感受在传达着更深一层的信息: 这段关系是不对等的,而自己处在更加被动、弱势的位置上。 对方是掌握自己“生杀大权”的人,自己的好坏对错完全取决于对方的评价。只有透过别人的肯定,才能确定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已经认识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你一直在讨好迎合我们这些朋友……”难道自己真的如此神经大条,竟然没有意识到怠慢了小C那么久?我正打算call back这个话题,却被无情地打断了:

“嗨,别臭美了,和你们这些好朋友之间我早就没有这种感觉了!也就一开始咱们刚认识的时候,我会多顺着你们一点,后来熟起来了,彼此知根知底,什么糗事没见过,我干嘛还要讨好你们?”

小C在形容我们之间的关系时,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起来。我突然意识到,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双方共同创造的。在关系建立初期,我们往往会用先前熟悉的方式来套上一层保护壳,而讨好只是众多自我保护方式的一种。在日后的相处中,双方其实都在通过种种细节进行试探,确认彼此的距离与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要素,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段关系是对等的双向奔赴,还是不平衡、需要讨好才能维持的。

(1)是否能够保持安全稳定的个人边界。 当你需要自己的空间时,对方能否接受,不去打扰,甚至刺探你的隐私;当你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对方是接纳与尊重,还是用“为你好”的方式,将ta的意见和价值判断强加给你。

(2)能否放心依赖对方。 当你需要帮助时,对方是否愿意陪伴你度过难关,而不是避而远之,甚至对你指指点点。

(3)双方出现不一致和冲突时,能否“接得住” :承认冲突,并尝试进行沟通、达成一致,如果不能达成一致,能否允许彼此差异的存在。

(4)最重要的是,能否安心做一个“不那么好”的人 ,展现出自己“弱”的一面,而不必担心因为暴露自己的缺点与软肋而受到指责,甚至控制。

就像我和小C的关系,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彼此都小心翼翼地展示着好的一面,生怕做错了什么让对方不高兴;在后来的相处中,逐渐发现,即使我们有不一致的地方,对方也能够接受;在状态最糟糕的时候,得到过对方的温暖与包容,这才让我们真正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不必讨好的关系,或是能够安心地亲近和信赖对方,或是可以保持安全距离和边界。如果一段关系中,既存在着强弱的悬殊差距,又无法拉开安全距离,就很容易让相对弱势的一方陷入不断讨好的困境中。所以,前者在朋友、同学、同事等关系中更容易达成,而亲密关系、职场上下级,乃至亲子关系,则很容易成为后者的“重灾区”。

那么,为什么在这些强弱不对等的关系中,弱势的一方就容易陷入讨好的困境中?

我曾经也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回想起小C和男友的关系,突然发现,我们许多人的思维中,都隐藏着一个陷阱: 只会用强弱这一个维度来衡量彼此。

这个陷阱接着触发了另一个盲区——不知道如何与“弱”共处。在关系中,我们既难以容忍对方的弱点,也很难接纳自己的软肋。恃强凌弱与卑微讨好,其实是这个问题的一体两面。

相信许多糖丸儿们,包括我自己,都对这样的成长环境不陌生:从小到大始终处于竞争与比较中,即使没有实际的对手,也会被父母塑造出“别人家孩子”这样的假想敌。父母、老师总是会这样劝告:只有足够强,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而一旦成为弱者,就会被嫌弃、被淘汰,从此整个人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从小就不断被强化的竞争与比较,让我们对关系中的强弱更加敏感,也更容易感到不安,慕强而恐弱。然而,从出生伊始,“弱小”就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是脆弱的,肉体、精神,都拥有无数的弱点。要变得自信,就必须接纳“弱”的存在。

况且,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强弱,本就只是一个狭隘的概念。我们通常定义的强弱,往往只涉及了地位与能力两个维度,无视了更多元的价值,如敏锐而丰富的情感与直觉、善解人意的特质,以及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由此孕育出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而正是这些被”强弱“维度排除在外的方面,才是这个世界真正变得丰富多彩的来源。

所以,在关系中不被讨好所困,就需要摆脱这个思维陷阱,跳出强弱的单一视角,重新定义关系中的自己。

至于如何实现,在这里,比起树立边界、沟通等具体的行动,我更想聊聊一些观念的转变和意识上的准备。

(1)觉察自己的弱点与痛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有不敢随便示人的部分,这些弱点与痛点在一些特定的关系中更容易被激发。例如,重视能力与成绩的人,在职场中可能会更加敏感不安,而容貌焦虑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被激发。了解自己的弱点与痛点,可以在进入关系时有所准备,及时调整心理预期。

(2)了解彼此在关系中的角色与处境。 在这段关系中,双方的权力地位是否均等,其中一方是否拥有更强势的身份,例如上级、长辈;自己是有求于人,还是助人者,又或是双方可以互惠互利。

(3)转换视角,允许自己为了自己而“讨好”对方。 承接上一条,如果你的确希望获得对方的认可,或是不得不通过讨好才能生存(尤其是在职场中遇到强势的上司),那么,允许自己“讨好”一点也无妨。你的讨好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在这一点,我们也许都要向婴儿学习,虽然是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但却是最勇敢的。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伊始,都可以毫不犹豫、理直气壮地依赖他人,是因为那时候的我们本能地相信,自己对父母强烈的依赖,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活下去,而这一点也不可耻。

(4)不因为对方的不认可、不响应而责备自己。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即使一段再好的关系,也一定会存在差异与分歧。对方的不认可与不理解,也只是证明了这种不同,而不是对自己的否定。你的存在价值,不需要他人定义。

最后,想和糖丸儿们分享一个比较个人化的观点和视角。

我一直不认同用“讨好型人格”来给人贴标签,相反,因为强弱的相对性,对于每个人而言,讨好的模式都可能会在某些关系的某个阶段出现,但不会伴随一个人的整个人生。每一段关系是双方的互动而共同创造出来的,所以,只要关系还在继续,就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在关系中戒除讨好。归根到底,讨好只是一种应对策略,而决定是否使用、如何使用这种策略的人,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能够坚定自己的存在,拥抱自己的脆弱,那么,讨好,就不再是问题了。

糖丸们,你们是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呢?欢迎在 「评论区」 分享。

【安慰记心理小店 ,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 公号:安慰记心理小店

回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回 工具包 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

搜索建议:不讨好,如何交朋友?  
热文

 如何评价演员李冰冰?

如何评价演员李冰冰? 李冰冰最近忙着和小鲜肉恋爱,自己的演艺事业都不咋管了。想想演艺圈少了李冰冰,还真是不行,她是一个好特别的存在,比较中求存在。 1、和周迅比...(展开)

热文

 各求活路后,腾讯、快手、B 站们...

大家好,我是长桥海豚君!泛娱乐中报落幕,在宏观环境困局下的二季报成了比惨大会。作为强监管风口行业,以及经济低迷下的可选消费,全行业没有不逆风的。但还是那句话,潮...(展开)

热文

 交通事故处理费用怎么分配

交通事故处理费用费用由事故责任人按照责任大小共同承担。处理轻微交通事故、一般交通事故不收费。重大事故负全部责任的要承担800元,负主要责任的600元,负同等责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