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把音乐节票价打下来,很难!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李欣斯基

今年五一期间,迷笛音乐节在山东烟台打响了中国音乐节“平价运动”第一枪,三日通票仅399元,张帆校长公开呼吁,“要把音乐节票价打下来。让中国所有的年轻人,都有钱参加音乐节。”399元这个价格,在同期举行的其他音乐节上,差不多只能看一天。

烟台黄渤海迷笛音乐节的平价策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业内外激烈讨论,其中更不乏同行间立场与观点的针锋相对。

音乐节票价到底高不高?如果高,有可能打下来吗?我们跟几位业内朋友聊了聊。

高,实在是高!

前几日,一位在北京有两套房产的朋友告诉新观,自己本打算五一假期和家人一起去某音乐节玩,一看票价,他们一家四口人光门票一天就要两千块左右,加之想到假期时必然到处“人山人海”,犹豫再三最终作罢。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如今,音乐节的高票价让很多乐迷倍感压力。有20年音乐节观摩经验的资深乐迷老王也说,这几年自己收入没怎么涨,音乐节票价一直在涨,只能降低看音乐节的频率,择优参与。当阵容、价格差不多的前提下,会优先选择大品牌的音乐节

“我觉得五一很多网友对音乐节的抱怨,根源都是因为票价太高了,大家就会觉得我花这么多钱,也没获得啥服务,情绪上需要一个出口。我看还有人拿星级酒店住一晚的价格和音乐节门票比,那怎么能比,酒店卖的这种服务,跟音乐节是两码事。”老王说。

乐评人 五摆五折 也认为目前音乐节票价普遍虚高。他表示,比起前阵子的“音乐节刺客”,他更愿意看到一些平价亲民的音乐节。低票价的存在,会给乐迷更多选择的余地。

音乐节票价普遍来说都相对偏高,有人曾算过,同样的价格在海外能看到更好的阵容。我觉得是受到市场的影响,有的人(指乐队)叫价一旦高起来,就会把这些成本转移到其他方面;另外还跟主办方的思路有关,一是对自己的定位过高,二是瞅准了所谓的报复演出消费的心理,从而导致票价虚高。” 五摆五折 说。

从受访者的反馈看,大家普遍认为音乐节票价确实有点“高”,而音乐节的受众更多是在校学生和35岁以下的年轻人,很多消费报告都曾指出,这个群体对于价格相对比较敏感,一位00后消费者对我们说,觉得票价高是因为性价比太低。

“性价比”多高才算高?不好说,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性价比”, 不过,张帆在迷笛音乐节现场说欧美音乐节票价是年轻人月收入的1/10倒是有数据支持:2022年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的全程票价是每张280英镑(约2423元人民币),约占英国普通人月收入的1/10。花这2423元人民币,你可以在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现场玩五天,平均每天484.6元人民币。

不过,今年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的全程票价涨到335英镑(约2917元人民币),尽管引发了争议,但仍然在开票6分钟内被一抢而光。

票价打下来,很难

实际上,从媒体的报道看,今年的音乐节票价相比前两年略有下降。

《北京商报》的一篇报道称,“今年国内音乐节票价呈回落的趋势,多场降价幅度在百元以上。”而据《封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整个五月全国音乐节的平均单日票价是550元,相比之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2年4月发布的《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称,2021年全国音乐节平均票价高达660元。

尽管如此,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舆论对于音乐节票价的反应,仍然是“高”。新音乐产业观察在微博上做了个小调查,认为票价高的网友比例超过90%。只是,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高票价也有其高的理由和隐情。比如,资深经纪人 迟斌 认为,烟台迷笛的低票价虽好,但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逻辑能支撑起来的。

在 迟斌 看来,音乐人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在版权收入无法支持其生活、创作开销的前提下,非常依赖线下演出。一旦乐队演出费涨价,音乐节成本会随之增加,票价也会跟着涨。

有长年从事乐队演出组织的业内朋友告诉新观,自从综艺节目让乐队市场升温之后,知名歌手、乐队的报价也在水涨船高。“《乐夏》第三季马上要开始,有参加节目的乐队已经提前打了招呼,下半年报价会提高。”此外,随着主流歌手们越来越多出现在音乐节上,相应的艺人成本无疑也会提高。

还有一些普通乐迷看不到的成本也在影响票价。“比如行政成本,这可能也是在中国做音乐节要不得不考虑的,消防、医疗、行政、报批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它(音乐节)高成本高票价的原因之一。” 迟斌 说。《封面新闻》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由于报批人数限制,一些音乐节主办方不得不靠提高票价来回本。

那么,音乐节票价能“打下来”吗?吉术斋创始人 徐远卓 认为,有关音乐节票价的高与低,最终消费者和市场会给出正确答案。“我觉得没法一刀切,每个音乐节的价格和服务不一样,只能说性价比有高有低,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贵了还是便宜了,相信消费者会用脚投票。”

五摆五折 认可依靠市场规律来调节音乐节的价格。“音乐节阵容,同质化非常严重了,一味涨下去,受众会有审美疲劳,也会有抵触心理,而随着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放开,有了良性竞争,一切会回归正常。”

迟斌 认为,如果没有经历过大型的行政干预,或者经历了整个产品模式的崩盘,短期内,音乐节票价不会有明显的下跌。“因为这是大家这么多年一人一块砖垒起来的一个商业模式,不是说我们有这么个意愿,说便宜一点,卖多一点,就行了的。除非有一些新的模式来取代它,或者有一些行政干预。”

搭上文旅经济的顺风车

大约来自2005至2007年前后,中国的音乐节完成了自身发展的第一次转型,从“圈子文化”进入到“大众文化”的消费场景。音乐节上来自各行各业的陌生人变多了,媒体也开始用“生活方式”来加以标记。

随后,与文旅结合的《同一首歌》节目停播,巨大的市场需求转而选择与“音乐节”这个更被年轻人认可的“生活方式”合作。商业地产和地方文旅首当其冲,于是,音乐节呈现出“井喷”之势,延续至今。

在 迟斌 看来,现有音乐节主流模式之一,便是建立在与地方文旅、地产密切合作的基础上。“音乐节的崛起,很多政府的新区,旅游景区,开发商新区,他们为了引流,造就了现在的中国音乐节模式,很多钱来自品牌和政府赞助。”

但真正的“市场”,或许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为什么年轻人花五六百买一双鞋毫无压力,但花同样的价钱看音乐节却心疼?”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只能说,消费者的需求还不够强烈。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跟文旅经济结合,让票价保持在相对低位,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进来,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从事文旅行业的张先生介绍,理论上,基于文旅整体的大盘子,音乐节可以走“平价路线”,通过降低票价吸引更大的流量,消费者门票上省一点,在目的地的吃喝住行上就多了一些预算,继而拉动目的地的整体旅游消费。然后,再从旅游整体消费里对音乐节进行补贴。皆大欢喜。

以2023烟台黄渤海迷笛音乐节为例,据烟台当地媒体的报道,4月29日,音乐节开幕当天,烟台黄渤海新区各大综合体客流量12万人次、环比增长42.9%,销售额1100万、环比增长27.9%。4月29日至5月1日迷笛音乐节期间,单是黄渤海新区就接待来区游客约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5亿元。一位烟台黄渤海迷笛音乐节的观众告诉新观,这次去烟台的体验感觉非常好,“当地的服务很周到。”

一个大型户外音乐节可以为目的地带来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以年轻人为核心群体的客流,这些年轻人恰恰是时下社交媒体上最为活跃的人群,换言之,是引发潮流、催生网红打卡地的“引路人”,也是“淄博烧烤”最初的义务宣传员。

与文旅经济结合是一条路,但决定音乐节发展的归根到底是内容、服务和体验。 徐远卓 认为“未来如果行业良性发展,音乐节的门票价格会持续分化,门票对应的服务内容也会进一步精细化区分。”而一位业内人士称:“就像餐厅里有米其林有大排档,音乐节市场也有不同需求,不可能完全都一样平价,问题在于音乐节给消费者提供怎样的内容和体验,让大家觉得钱花得值。”

-全文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把音乐节票价打下来,很难!  音乐节  音乐节词条  票价  票价词条  下来  下来词条  
热评

 【歌词】红太阳 / 歌手:成龙

我双肩扛着天 踩着脚下的黄土地走过千山万水离家五百里我不怕山高水长路迢迢路太长 梦远狂流泪珠汗水一点一滴看山水地连天走遍海角天涯天上的红太阳高高的满天光大声歌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