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深圳蛇口码头(提升蛇口渔人码头滨海城市形象)

蛇口渔人码头—南山区蛇口街道西岸更新单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4月23日对外发布后,公众终于确悉蛇口渔人码头将被拆迁,未来在原地将由华侨城建成一座商业综合体,明天6月1日,这里将正式动工。

蛇口渔人码头其实历史并不长。南哥了解,蛇口渔人码头的历史不足20年,其属于上世纪90年后期建设的蛇口渔港的一部分。而在蛇口渔港之前的渔业码头名为蛇口避风塘。南哥与当地蛇口老人饮茶谈起渔港,他们说脑海里更多出现的是这个老地方。

结合《蛇口志》及当地人口述可知,蛇口避风塘当年坐落在蛇口半岛的蛇形口状位置,可避台风、修船补给、商贸来往,历史持续上百年,而且,这里水陆区域在1950年代之后,经历过至少四次扩修,后来被填埋成现在的蛇口广场。

在中国改革开放故事中,小渔村蛇口是一个历史性起点,而蛇口避风塘则作为渔村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早期改革者们挥洒汗水与沾染泥土的场景。

因为海上渔业资源丰富,蛇口老渔民回忆,那时候渔民生活是靠海吃海,早上穷,晚上富,意思是,出门前有些穷,但出海打渔就能满载而归。

至今在蛇口的渔街墙雕,就取材于一张拍摄于1978年7月的照片,据作者霍维新介绍,当时蛇口渔业一村一网打鱼足有一吨。

要见到这样收网时大小鱼儿活蹦乱跳的场景,在深圳几乎是不可能了。因为多年来过度捕捞和工业污染,渔业资源耗损严重,渔民不得不去远洋捕捞,而国家也开始设置禁渔期。

当然,也不能单说蛇口人只是打渔为生。南哥了解到,1949年之后,蛇口这里有很多上岸渔民,还有蚝民、农民等,这里方言杂烩,广府话、客家话、潮汕话等都有,一个生产大队有好几种口音。

换而言之,这种丰富性禀赋,使得蛇口人一直以来葆有勤奋、热情和包容之心,这也是为何能够在改革开放第一声炮响之后,他们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致富。

1980年代之后,蛇口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住房、厂房等规模扩大,沿海海域污染也在加剧,当地渔民开始洗脚上岸,蛇口避风塘则被陆地慢慢包围。

在1997年,蛇口避风塘被填埋成蛇口广场,新的蛇口渔港建成。它规模更大,设施更先进,成为广东十大渔港之一,深圳6成多渔业市场交易量源自于此。

此后,蛇口渔港包括渔人码头区域,成为公众游玩、渔民交易、钓鱼者聚集的活跃地带。这里小部分保留了渔港风貌,不少来深圳和蛇口玩的外地人,也会辗转至此,驻足一番,拍几张照。

太阳越爬越高,出海打渔的渔船归来的越来越多。只要一条渔船靠岸,就会蜂拥而上几十名鱼贩子,男女老幼都有,操着湛江话、潮汕话、客家话、广府话,等着木板一搭上船舷,就会争先恐后去抢个好位置,提几箱好鱼。海鲜早些年用盐保鲜,现在用冰块,时间更久,还用泡沫箱子盛放,上手轻便。一条船几十箱鱼,十几分钟就卖完。

在这儿,不仅可以买点海鲜,还可以钓鱼呢。南哥多次来这里,看到一些钓鱼爱好者拿个凳子坐在那里钓鱼,有的人还有人撑伞伺候,一旦鱼线一动,包括观众都会很激动地凑上去。

近年来,蛇口渔港附近发展为滨海住宅区,原来渔港散发的海鲜味道,引起部分小区业主的不满。而渔民靠岸后叫卖吆喝的场景,在一些业主看来也有悖于都市美好生活风景。

蛇口渔人码头—南山区蛇口街道西岸更新单元项目提出已有几年,直到4月23日,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外公示,公众才知道蛇口渔人码头区域将被拆除,建设成滨海商业综合体,并于2018年6月正式动工。

就这样,这个码头又一次触发深圳人的集体留恋之情。

从避风塘到蛇口渔港,经历了很大变迁。南哥为此还专门利用谷歌地球查了一下,发现蛇口从1979年,多处海面填成陆地。

现在的渔人码头已夷为平地,堆积的生锈铁盒子在太阳底下懒洋洋地晒着,有多少鱼被它们盛放过谁也不知道,甚至它们的未来也不得而知。一些下沉在水底的蓝色塑料桶被人捞起来准备拉走,塑料桶上有一些死掉的贝壳,紧紧吸附着,拉向何处也不为人知。

对于渔人码头片区改造升级而言,这次项目启动,无疑是一个大好消息。但对于蛇口渔业未来,是否有发展空间呢?未来剩下的蛇口渔港部分将会怎么办?这成为老蛇口人最近最关注的话题。

【记者】李荣华

【摄影】李荣华

【视频】李荣华

【作者】

【来源】

搜索建议:深圳蛇口码头  深圳蛇口码头词条  
热闻

 大闸蟹怎么蒸 大闸蟹100种家常...

又到了每周图文教程的时间啦, 大闸蟹真的是很美好的食物, 对于死忠粉来说太爱了, 每年都会买很多换着花样吃, 转眼就12月了, 得赶在下架前吃今年的最后一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