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定风波(宋词赏读·苏轼《定风波》)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迷恋山光水色,喜好歌舞诗词。为官一方,公务缠身,忙忙碌碌,也会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穿山走林,涉水渡河,寻找名山胜水,登临亭台楼阁,遍赏名花奇卉。自由在山水中释放,心灵在花草中飞扬。特别是那些被贬官降职、赋闲弃置的文人,更是流连山水,沉醉不醒,一来以此摆脱官场失意的郁闷,二来纵身自然,吟赏歌舞,娱心悦志,陶冶性情。

苏轼为官杭州多年,仕途屡屡失意,多有纵情山水,流连歌舞,风流快意,自在逍遥的作品。其词《南歌子》(游赏)就是代表作之一,描述词人与同伴端午登楼览胜,饮酒听歌的浪漫生活,酒意熏天,歌声飞扬,山水同醉,众人同乐,场面非常热闹,兴致十分高昂,吟咏赏读,细品玩味,真个是教人心醉神迷,心旌摇荡。

南歌子·游赏

苏轼 〔宋代〕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欧阳修为官滁州,治理有方,造福百姓,深受拥戴,自己也志得意满,心花怒放,曾经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放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政通人和,百姓安康,欧公与民同乐,欢歌畅饮,虽然苍颜白发,自觉意气风流,疏放不羁。

苏东坡为官,在朝屡遭算计,在杭勤政爱民,抗旱赈灾,开仓济民,抑制物价,确保供给,深受百姓拥戴。可谓政绩多多,人民和乐。苏东坡端午节出游,忘记了官场倾轧、是非纷争,忘记了贬官降职、荣辱得失,与民同乐,喜气洋洋。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然而,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词中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去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词人一开篇就热烈称颂歌舞之美,山水之丽,情不自禁,喜形于色。歌女眉头黛色浓聚,犹如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好像西湖中的滟滟波光。一双弯弯黛眉,一双勾魂眼眸,活现歌女风流俊俏,光彩迷人。令人不闻其歌,先醉芳容。心旌摇曳,无限神往。如同当年杜牧描写扬州美女,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明月美人,交相辉映,梦幻迷离,光彩诱人。

十三楼前,远近高低,风光如画,旖旎迷人。远处,山峦起伏,连绵如带,苍翠如云。画在天际,描在湖边。近处,湖水荡漾,波光粼粼,闪闪烁烁,如珠如玉,如金如银。梦幻般的色彩,童话般的意境。几乎让人分不清,走近西湖,是走进自然山水,还是迷失神仙胜境。

笔者喜欢一个醉字,一个流字,表面看来,也许词人是在描写女子酒后微醉,顾盼生辉,但是,站在作为观赏者的词人这个角度看,难道不是看得神魂颠倒,沉醉不醒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风流之意,人皆向往。苏轼聪明,直说美女,隐藏自己,含蓄得诱人。

如此歌舞升平、觥筹交错的场面,到底发生在哪里啊?原来,这里就是扬名天下的十三楼,西湖著名景点之一。苏轼常在闲暇之时到此一游,有时候甚至还到这儿现场办公。今天是端午节,市民出游,全城欢庆,西湖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前来十三楼听歌观舞、看山观水,喝茶品茗的游客自然也不少。都上楼去,都去感受节日的欢乐,城市的繁华。

苏轼置身其中,被欢乐的洪流裹挟,被热烈的气氛感染。心中有说不出的激动和欣喜。一个人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能与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苏轼与大家同乐,与大家分享快乐。他知道杭州这地方,山水优美,民风醇和,他知道自己为官,替民着想,惠民多多,百姓拥戴。他不再去想朝廷那些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不再去理会名利权位、荣华富贵,他需要的就是一份简单平和的快乐。就像今天,与百姓一道过节,与百姓一道分享快乐!

不需羡慕京师繁华富丽,不必羡慕扬州浪漫风情。我心安处是吾乡,我心乐处是天堂。杭州西湖,就是苏轼心中的天堂。词人高兴、激动之余,突然搬出闻名天下的扬州,热闹风华、繁盛富贵、轻歌曼舞、欢乐如潮,全都比不上杭州,全都不能让我心醉神往。压低扬州,抬高杭州,欢喜至极,乐上云霄,几乎给人一种兴会淋漓,飘飘欲仙的感觉。

扬州是什么地方啊?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牧说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无名氏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扬州是风花雪月之地,扬州是风流繁盛之地,扬州是万人向往之地,扬州是唐朝士子的梦想。可是,就连这样令人无限神往的地方,也比不上杭州,比不上西湖。可见词人心中,最爱是杭州,最重是西湖。

端午佳节,自有浓浓意趣。划龙舟,吃粽子,观歌舞,品美酒,多姿多彩,应有尽有,图的就是热闹祥和,图的就是喜庆欢乐。词人以点带面,营造气氛,重点描绘他们一行聚饮欢乐的场景,读者自然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词人的心情。

酒席之上,除了美酒佳肴,杯盘盏筷,还有极富地方特色的粽子。当地人用茭白绿叶包扎白米,白米中间掺一些花生、黄豆,或是香料之类的东西,煮熟之后就是粽子,或三角形,或四方体,或圆或扁,形状美观,香味诱人。桌上还有与粽子一起吃,供调味用的咸菜昌歌。也就是用菖蒲根切细腌成的咸菜。味道酸中带甜,清淡醇和。

词人一行品尝粽子,畅饮美酒,兴致极高。推杯换盏,杯杯倒满。酒器、酒杯,名贵华丽,精致漂亮,流光溢彩,熠熠生辉。照见了词人酒醉微红的笑颜,照见了大家欢乐开心的笑脸。词人一行,不是贪图口腹之欲,不是追求奢华享受,他们高兴啊,贪恋湖光山色,贪恋轻歌曼舞,在乎精神满足,在乎情感愉悦。

正当大家欢乐畅饮,谈笑风生的时候,突然,歌声响起,清丽悠扬,全场喧哗一时安静下来。人头攒动,如潮如涌,看不清哪位女子在歌唱,看不清歌女俏丽容颜,只感觉歌声婉转,声情并茂。歌声远去,环绕翠绿青山,缥缈茫茫天际。傍晚的彩云,似乎也被歌声吸引,凝滞不动,恋恋不舍。

天上的彩云,远处的碧山,近处的人群,全都沉浸在歌声带来的感动之中,久久回味,沉醉不醒。想起了杜牧的诗歌: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扬州三首》)想起了《列子》卷下《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水调歌声,声振山湖,响遏行云,打动人心。

歌声总会随风消散,人事总会与世沉浮,但是,那个端午节,那份简简单单的快乐,那首婉转动听的水调歌头,却永远定格在词人心中。千年不风化,万世不褪色。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苏轼《减字木兰花》蕴含生命真谛,透露佛法禅机,阐述生活意趣

苏轼一首《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写尽入骨的相思,动人心怀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咏花词所蕴含的生命情思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记梦诗词里的悲欢与愁苦

苏轼《定风波》用最质朴、自然的人生智慧,凝括成一种生活态度

料想春光先到处,英吹绽梅英——苏轼咏花词中四季时序的描绘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饮食文学中的诗意人生

苏轼的一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

搜索建议:定风波  定风波词条  
热议

 初二周记

【精选】初二周记集合7篇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这一小段时间里,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所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周记吧。千万不能认为周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展开)

热议

 快乐阅读放飞梦想作文

快乐阅读放飞梦想作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