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天,当你从太空中俯视地球的时候,忽然发现地球上有一只巨大的眼睛也在凝视着太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1965年,当距离地球表面几百公里的双子座载人飞船运行到非洲上空的时候,乘坐其中的宇航员约翰·杨和维吉尔·葛里森就体验了一次这种奇妙的感受,他们惊讶地发现,在撒哈拉沙漠的西南区域,存在着一个圆形的巨大结构,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巨大的眼睛,在深深地向太空凝视。
这只凝视着太空的神秘巨眼,随后被人们称为撒哈拉之眼,有意思的是,撒哈拉之眼具备一种同心圆的结构,第一层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浅黄色的瞳孔,第二层则像是蓝色的眼珠,而外层的同心圆就像是眼睑,这使它看上去真的非常像眼睛。
撒哈拉之眼的尺寸很大,其眼珠的直径高达48公里,整只眼睛的长度更是有340公里左右,由于它的形状非常奇特,在太空中又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因此撒哈拉之眼有时候还会被宇航员作为视觉地标。
那么这只凝视着太空的撒哈拉之眼,究竟从何而来呢?
人们对非同寻常的事物总是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这只凝视太空的神秘巨眼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在撒哈拉之眼被发现之后,人们纷纷大开脑洞,提出了不少稀奇古怪的猜测,比如说有人就认为,这应该就是传说中亚特兰蒂斯文明的遗迹。
(亚特兰蒂斯文明想象图)
(撒哈拉之眼)
从上面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到,这还真的有点像那么回事,不过大家都知道,对于严谨的科学而言,这种解释明显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那么科学家对此又是怎么解释的呢?
刚开始的时候,科学家推测撒哈拉之眼的形成原因应该很简单,那就是在遥远的过去,一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撞击了这里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撞击坑,这个撞击坑慢慢地风化,从而渐渐地形成了这种奇特的结构。
然而后续的研究却否定了这种推测,一个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当陨石撞击地球的时候,撞击区域的岩石会因为高温而出现气化、机械变形、熔融、热分解、相变等等现象,并产生一些特殊的矿物(例如柯石英),但事实上,研究人员并没有在撒哈拉之眼的附近区域找到这一类的矿物。
在陨石撞击说被否定之后,地质学家对撒哈拉之眼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即:穹隆构造、差异风化。
简单来说,所谓穹隆就是指一种在地平面上拱起的地质结构,通常来讲,如果地表下的黏性流体(如岩浆)大量上涌,但其上涌的趋势却被地表的岩石等物质挡住,那么就很可能会形成穹隆。
科学家推测,在大约几十万年以前,由于地质活动的影响,使该区域的地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穹隆,在地质活动平息之后,这个穹隆就进入了漫长的风化过程。
由于穹隆内的岩石层构成部分各不相同,相对松软的岩石(如石灰岩、泥岩)很容易受到风化作用的侵蚀,就会渐渐地形成凹地,而相对硬度较高的岩石(如石英岩、辉长岩),则会因为不易被风化而慢慢地形成了突起的圆形脊。
这就是所谓的差异风化,正是在这种机制的长期作用下,撒哈拉之眼才具备了独特的同心圆结构,从而使其看上去就像一只巨眼,至于它蓝色的眼珠,则是由一种石英岩装点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撒哈拉之眼位于几乎没有降水的区域,并且该区域又人烟稀少,一般不会受到人类的威胁,看上去似乎能长久的存在,但是它依然会受到风沙的侵袭,科学家估计,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这只凝视着太空的神秘巨眼就可能会被沙尘覆盖。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