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订阅观点

 

【动物界全系列】甲壳亚门—软甲纲

甲壳亚门—软甲纲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多甲总纲

软甲纲

 

软甲纲(学名:Malacostraca)是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中的一个纲,是这个亚门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纲。这个纲中包括人们很熟悉的动物如十足目(如螃蟹、龙虾、虾等)、虾蛄、磷虾等。它还包括物种数量众多的端足目以及唯一的一个主要生存在陆地上的甲壳类动物等足目动物(如鼠妇等)。这个纲共有4.7万多个物种,占所有甲壳亚门的三分之二,所有比较大型的甲壳动物均属于这个纲。软甲纲最早出现于寒武纪。

近年来对甲壳亚门的分类的讨论有争议,有些学者将软甲纲看作纲,有些则将它看作是一个亚纲。

1.动物学史

软甲纲Malacostraca为甲壳总纲的第7大纲的软甲亚纲,软甲亚纲又分为14个目,其中最后一个目为十足目。大多数分类系统把40200种软甲纲动物归入2个亚纲:叶虾亚纲 Phyllocarida(狭甲月 Leptostraca)和真软甲亚纲 Eumalacostraca。叶虾类代表原始的类群(5—8—7节加尾节)。真软甲类的基本体制为5-8-6节加上尾节。但有的分类系统把掠虾总目从真软甲亚纲中分出来,提升为介乎叶虾亚纲和自软甲亚纲之间并列的一个亚纲―掠虾亚纲Hoplocarida。

本纲是甲壳动物最高等、形态结构最复杂的类,包括蟹、虾、虾蛄等。身体虾形,或缩短为蟹形。有些类群头部与胸部体节愈合,形成头胸部,外被头胸甲,形状变化很大。

2.形态特征

软甲纲动物身体的节数固定,分区明显,一般是由20~21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6节,个别7节(叶虾目)及1尾节(最末节为尾节),除叶虾目外均无尾叉,除尾节外,其余各节都有附肢1对。部分胸部体节与头部合并,形成头胸部,之间分界消失。第1触角常为双枝型。第2触角外肢有时特化为鳞片,有时全缺。大颚多分化为切齿部和臼齿部,其间可能有带齿的活动片(囊虾总目),外侧常有触须。

与低等甲壳类的显著区别是:它们的躯干部附肢分化为两类:胸肢8对,单枝或双枝型,原肢2节,内肢一般分5节,外肢有或无,腹肢6对──多为双枝型。两性生殖孔都在胸部,雌孔在第6胸节,雄孔在第8胸节。头部常有成对的复眼(有柄或无柄),少数种退化或全缺。发育过程中一般有幼体变态。刚孵化的幼体可能是无节幼体(如磷虾目、对虾类),或是溞状幼体(如真虾类、蟹),有些类群者与成体相似,只是附肢可能少1或2对(如囊虾类各目,部分淡水虾蟹)。内部器官变化较大。一般前肠具有构造较复杂的胃,胃分贲门部和幽门部,内有脊、沟和许多小骨片。消化腺通常为肝胰脏,开口于幽门部。

口足目和叶虾目的心脏自胸部延长到腹部,心孔数目多;其它各目心脏一般较短(在胸部),心孔数目少。自心脏向前和向后各有一支大动脉。

3.生活习性

软甲纲生物主要为海生,少数栖于淡水,有些种类也有完全陆生(等足目)。

海生类型自潮间带到深海底都有分布,已知最大深度超过1万米(端足目、等足目、涟虫目)。大部种类为底栖型,部分为浮游型,栖息环境和生态特点有极大的差异。等足目的许多种营寄生生活。

4.下属亚纲

叶虾亚纲(Phyllocarida)

掠虾亚纲(Hoplocarida)

真软甲亚纲(Eumalacostraca)

5.叶虾亚纲

叶虾亚纲(学名:Phyllocarida)是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构造最原始的一个类群。

(1)形态特征

有独特的介壳形头胸甲,双瓣宽大,覆盖体躯大部(胸部和前部腹节),仅与头部背面愈合、有闭壳肌、前缘有能活动的片状额角。体细长、虾形。胸部较短,分节明显(8节)。腹部发达,共8节,末4节圆柱状、尾末节无附肢,末端有1对柱状尾叉。肛门开口于尾节腹面。复眼发达,有柄、自额角基部伸出壳外。

叶虾类第1触角原肢宽大,4节,有鳞片状外肢,内肢鞭状。第2触角柄部4节,末2节愈合、无外肢,有发达的触鞭。大颚有明显的切齿突、臼齿突和强大的触须(3节)。第1小颚2片,内缘形成颚基,内肢为触须,细长,分节,略呈鞭状、向后上方斜伸。第2小颚原肢2节,内侧各分为2小片,内肢2节,外肢不分节、较长。胸肢8对形状相同,叶片状,叶虾的名称即由此而得。叶虾属胸肢的原肢2节,呈片状、很大、其间分界不明显,底节外侧有一大片状上肢,为鳃;基节窄长,外肢片状,内肢短小,3节,第8胸肢为4节。其他各属形状各有不同,附肢的分节有的不清楚(如拟叶虾属),有的种有上肢(如小叶虾属),腹肢前4对发达,双枝型,游泳用,原肢2节粗大,内肢内侧有小的内附肢,外肢外缘有刺,末2对腹肢短小,简单,不分节。

(2)生活习性

叶虾类全为海生,多在浅海生活,只有少数种栖于深海中。游泳能力不强。

(3)生长繁殖

叶虾类雌雄异体,产出的卵附于雌体胸肢之间发育,幼体离开母体时构造与成体相同。

(4)亚种种属

现生种数很少,迄今仅发现1目1科4属约10种,中国北部近海常见种有双足叶虾。

(5)使用价值

近年来有人利用双足叶虾作为污染研究的实验材料。

(6)下属目

古介形虫目(Archaeostraca)

掠甲目(Hoplostraca)

加拿大虫目(Canadaspidida)

膜虾虫目(Hymenostraca)

叶虾目(Leptostraca)

(7)加拿大虫目

加拿大虫目(学名:Canadaspidida),软甲纲的一目。

①下属科

加拿大虫科(Canadaspididae)

②光滑加拿大虫

光滑加拿大虫(学名:Canadaspislaevigata)是产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帽天山的早寒武世(∈1)的化石。

个体一般略小于12cm,由头、胸、腹三个部分所组成。头部可能仍处于双体节的原头演化阶段,具一对带柄的眼睛和短棒状的触须。胸部由10个体节所组成,每一体节具一对等形,双肢状附肢附肢内肢粗壮,由多分节所组成。末端具爪状构造。外肢板叶状。腹部由10个紧密排列的体节所组成,不具附肢;末节具一对尾刺。

(8)膜虾虫目

膜虾虫目(学名:Hymenostraca),软甲纲的一目。

①下属科

膜虾虫科(Hymenocarididae)

②膜虾虫

膜虾虫(学名:Hymenocaris),又名有膜虾,是生存于寒武纪的一属甲壳类动物,生活在浅海区域。

a.特征

膜虾虫的身体近乎椭圆,平滑的双瓣壳将胸包裹起来,但并未与其结合。胸分为11节,每节有一对扁平的附肢。腹部由七节体节即有三副壳针的尾节组成,尾节中间的壳针最长,两侧呈分叉状。

b.分类学

一些最初被归类到膜虾虫属的物种后来被重新分类到加拿大虫属(Canadaspis),例如:Canadaspis perfecta(Hymenocaris perfecta),因此本属现在只剩下Hymenocaris vermicauda一种。膜虾虫和加拿大虫的相异处使其被独立成一目——膜虾虫目,但有时本属仍会被置于加拿大虫科(Canadaspididae)或加拿大虫目(Canadaspidida)之下。

(9)叶虾目(薄甲目)

叶虾目(学名:Leptostraca)也称薄甲目,为软甲纲的一个目。仅包括20多种小型海产种类,最大特征是腹部具有7—8个体节而不是6个体节,被认为是最原始的软甲类。

①形态

胸部及部分腹部包有2枚介形背甲,之间具闭壳肌。胸部附肢均叶状,腹部前4对附肢为游泳足,第5—6对附肢很小,第7对无附肢。卵携带在胸部附肢上,多数浅海生活。代表种为:叶虾(Nebalia)。

②下属科

叶虾科(Nebaliidae)

大叶虾科(Nebaliopsidae)

拟叶虾科(Paranebaliidae)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亚门  亚门词条  甲壳  甲壳词条  动物界  动物界词条  全系列  全系列词条  
热传

 初三描写春天的作文700字

【推荐】初三描写春天的作文700字4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