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订阅观点

 

肝炎不仅仅只有乙肝,还有分这几种类型,不妨自行对照看看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北京地坛医院、头条健康发起#守护沉默的肝# 科普活动,共同助力肝炎防治。

肝炎指的是因为微生物感染、免疫反应以及药物作用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大组 肝脏炎症性疾病 。患者通常会因为肝功的破坏而产生一系列功能损失性不适症状,比如疲乏、食欲减退和恶心等。

肝组织在长期炎症的破坏下,会形成瘢痕,免疫组织在瘢痕修复后又会留下新的瘢痕,这个过程称之为肝纤维化。当肝脏超过一定面积发生纤维化,会逐渐形成肝硬化。后者又会经过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反应,导致肝性脑病和肝癌等致死性疾病发生。

因此肝炎远比我们想的可怕,尤其是慢性肝炎,因此针对肝炎的防治措施是减轻健康负担的重要措施。

根据不同的角度,肝炎会分为很多类型。如果站在病因角度,肝炎亦分类众多,因此这里选取最常见的四种类型,供大家参考。

一、唯一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性肝炎,五兄弟你能认全吗?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中 最常见 的一组疾病,也是唯一一组具有 传染性 的。根据病毒类型不同,病毒性肝炎也分为五类,分别是 甲乙丙丁戊 五种。

根据传播方式,甲肝和戊肝是呈 消化道传播 的,包括 粪-口传播 等。这两种疾病感染后患者大多呈急性发病,绝大部分能够痊愈。并且甲肝和戊肝并不会转变成 慢性肝炎 ,这也就是说,它们不会导致患者出现肝硬化和肝癌。

由于传播方式的特殊,因此甲肝和戊肝在过去卫生条件较差的年代,更容易流行。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全世界绝大多数地方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甲肝和戊肝的发病率也持续走低。

我国大概也符合这个走势,但是在某些卫生条件仍然落后的地区,甲肝和戊肝还是会时不时暴发型流行。不过这两种疾病都已经有 疫苗 问世,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及时接种疫苗,几乎完全杜绝病毒的侵袭。

剩下三种都是消化道外传播,主要呈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其中乙肝和丙肝可以说是病毒性肝炎中 传播最广泛,危害性最大 的了。两者都能使得患者转变为 慢性肝炎 ,从而为肝硬化和肝癌奠定基础。

特别是乙肝,长久以来都是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最重要的高危致病因素之一,也是五种病毒中唯一一个 DNA病毒 ,这也是它流行性最强的根本原因之一。

不过目前乙肝疫苗已经非常成熟,因此我们都要做到完全接种。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接受 输血、输液、胃肠镜以及手术 等 侵入性医学操作 时,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并且要杜绝不洁的 性生活 。另外, 静脉注射毒品 也是常见的传染方式,所以一定要打击毒品的传播!

丙肝目前没有疫苗,所以虽然它的传播性要差一些,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仍要积极阻断传染源。丁肝是 缺陷型病毒 ,只有和乙肝重叠时才会致病,所以它的防治措施和乙肝一样。

二、“我的肝和我一起胖”,脂肪肝也有肝炎哦!

众所周知,肝脏在全身脂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 转运和代谢 调节包括肝在内全身的 脂质物 。脂肪肝本身是一种 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 ,主要表现是 甘油三酯 为主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代谢平衡处于失调状态的病理过程。

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又分为 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两类。而后者又细分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单纯性脂肪肝 和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相关性肝硬化 三种脂肪性肝病。

因此,脂肪肝也是会造成肝炎的哦!目前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能和 肥胖、胰岛素抵抗 以及 II型糖尿病 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之间关系密切,尤其好发于中年特别是超重的人,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阶段,最终也会像病毒性肝炎一样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目前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率高达 15%~25% 以上,为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然而目前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并且这种疾病发病隐匿,患者一般诊断时就是终末期。因此对于它发病机制的探索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造成患者肝损伤的病理标志是 肝细胞内脂肪滴积聚 增加,具体来说,即是患者肝细胞内因为脂肪蓄积过多导致的 空泡样变 。我们把肝细胞比作一个气球,那么气球里加入了很多别的物质,它就会越来越鼓。这也是相同的道理,病变的肝细胞因为脂肪的聚集变得越来越鼓。

这会导致 肝细胞的凋亡以及炎性因子的浸润 ,最终致使肝细胞发生 点状和灶状死亡 。大量的肝细胞死亡会导致肝脏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炎症加剧。从而在肝脏修复自我的时候留下 瘢痕 ,逐渐纤维化和硬化。

不过总的来说,目前学界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造成 肝硬化和肝癌 的具体机制还尚未完全统一,但是它确实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致癌因素之一。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症患者越来越多,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提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此鉴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同样容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疾病,因此做好脂肪肝的预防是很重要的。

降低体重减少体内脂肪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目的。这里建议肥胖的朋友每天 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 ,平时也要多进行运动。我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体内消耗加剧,就会 加速脂肪的消耗 ,有利于减重。并且体重能够降低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疾病的影响,而这些同样是脂肪肝的高危因素。

三、你认识它吗?冷门的肝脏杀手,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系列因为 自身免疫反应介导 的 慢性肝胆系统炎症性疾病 ,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是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大多数 自身免疫性肝炎 患者都不会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仅出现乏力等特异性很不明显的症状。因此大部分自身免疫性肝炎都 发病隐匿 ,因此有 1/3 的患者诊断时病情已迁延至 肝硬化 。仅有一小部分患者是 急性发作 。后者中有一些是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加重,甚至发展为 急性肝脏终末期症状 。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至今病因不明确,以自身免疫反应为基础的 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它的典型特点就是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 血清转氨酶升高、γ球蛋白升高和自身抗体阳性 ,这也是自免肝患者 实验室 检查的重要特征。

对于肝炎坏死活动明显的患者来说,如果不急于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很快就发展到肝硬化,甚至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所以诊断后并及时受治疗是很重要的,临床案例统计发现,大多数自免肝患者对 免疫抑制剂 应答良好。

此外, 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者联用硫唑嘌呤 是目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标准疗法。为了降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后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目前临床上更提倡联合治疗的方案。

四、是药三分毒,肝也跑不了

药物性肝炎就是指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药毒性或者药敏性导致的肝脏疾病。近年来,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 越来越高 ,俨然成为了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脂肪肝的 第三大肝病 。这可能和近些年来新药不断问世以及居民获取药物更容易有关。

据统计,目前能够导致肝损害的药物至少有 500~1000种 ,常见的有包括 抗感染类 ( 利福平、四环素 等)、 化疗药 ( 5-氟尿嘧啶 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物 ( 阿司匹林 等)、 降糖药 ( 格列本脲 等)以及 性激素 ( 甲孕酮 )等数十种。

目前药物性肝炎的具体机制包括药物本身的 毒性、过敏反应 以及 影响肝细胞摄取 等诸多方面,这里选取两种最常见的损伤机制供参考。

1.过敏反应: 一些药物作为抗原或者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会激活体内的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 ,通过 淋巴因子 和 巨噬细胞 等介导的细胞毒来损害肝脏。

此外,也有一些药物通过 降低肝细胞内质网的生理功能 ,使得 胆汁酸 的强化作用发生障碍,从而导致 胆汁蓄积性病变 。

2.毒性反应: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身体内的 解毒器官 ,但是当一些药物使用剂量过大或者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毒素大量产生。此时毒素超过肝脏解毒功能的承受范围,就会导致 肝细胞功能紊乱 。

所以平时我们用药时,应该避免使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此外,我们用任何药物,都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或者说明指南,不可长期大剂量用药。平时也要慎用不明来历的保健品。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重要的原发疾病和高危因素之一,所以加深对肝炎的认知对我们防治肝硬化和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上肝炎分类众多,最常见的还是病毒性肝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前者我们要做到及时接种疫苗,阻断传播方式,后者我们需要多运动,限制热量和脂肪的摄入。

#世界肝炎日:这几个行为伤肝# #守护沉默的肝#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文献

[1]马雄,王绮夏,肖潇等.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01)

[2]罗冬梅,陶艳艳,刘成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J].肝脏,2020,25(09)

[3]柯善嘉,杨海彦,刘连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16)

[4]梁斌,余国梅,毛静.药物性肝炎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27(02)

[5]梁晓峰.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对策[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06)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肝炎  肝炎词条  乙肝  乙肝词条  对照  对照词条  不妨  不妨词条  不仅仅  不仅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