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节的习俗是什么(青年节的习俗)

巴中第一视听资讯平台 巴中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出品

看电视 听广播 读新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无线巴中

时下人们奔钱的念头炽盛,想扯人气,一个个节会叠加而至,大酥肉节、年猪刨汤节、茶叶节、荷花梅花樱花李子花之赏花节、葡萄梨子猕猴桃之采摘节……弄得人眼花缭乱,社办村办乡办县办市办乃至个人办,悬起一面旗,就吆喝着乐乎。

人造节会多起来,就想起一方土地上传统的节会,这些节会植根于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厚土里,一寸一芽长出来,从心里来,从感念里来,从期盼中来,从美好祝福里来,从向往里来。虔诚以敬,经久传承,有陈酿的厚实味道。

那么,作为巴中,传统节会究竟有多少?

首先,是国人普遍高度重视的大节,如春节、元霄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样不少。同时又有如正月十六登高、药王会、观音会等其他有广泛群众参与的节会。

春节:自然是节会中的第一大节,处于众多节会的核心地位。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所以过年全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成为庄重的仪式,在外的游子不论千里万里艰难万难,都要奔回家。

巴中过年很隆重,心里上提前酝酿,物质上提前准备,从冬月起就有了年的气氛。小寒、大寒天,家家户户杀年猪,烘腊肉、香肠,做豆豉、臭豆腐、血丸子。到腊月下旬,还要磨豆腐、做灰菜(魔芋)、灰水馍、汤圆,烘豆干,做醪糟、年糕、麻丸子,炒米花、做米花糖、苕干,炒花生、向日葵、瓜子等。同时,大人小孩都要做新衣、新鞋一套,过年穿新衣。更重要的是过春节,有很多习俗,诸如祭灶,打扫扬尘,起阴阳沟,贴门神贴春联团年等,营造过年气氛。到了腊月三十天中午,全家男女老幼欢聚一堂,同桌共吃一年之中最丰盛的午饭,叫团年、吃团年饭。饭前要放鞭炮、敬祖先。

腊月三十晚除夕夜,家家户户的人不走亲戚、不串门,人们说:讨口子(乞丐)都有个三十夜。除夕夜普遍有三项礼仪:一是守岁,三十晚上通夜不能熄火,意表火红兴旺,故有腊月三十晚的火,正月十四日的灯的谚语。二是给压岁钱,就是老年人要给未成年的儿孙们过年钱。三是出天行,在腊月三十夜半零点,即旧岁已送走,新年即迎来,各家各户要燃香秉烛放鞭炮,叫出天行。

无论除夕夜睡得再晚,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得早起。凌晨起床后,要到水井或河里挑两担水,第一担叫金水,第二担叫银水,意表新的一年有金银水往家里流。

初一早餐吃汤圆,意表招财进宝,一家团团圆圆。并且初一,乃至到初三不得打人骂人干坏事,人们认为这三天天上诸神下界,看民风,察善恶,如果打人骂人,做了坏事,会受到神的惩罚。

从正月初二到十六为拜年时间。姑、舅、姨、表亲戚要相互上家里去拜年,岳父岳母家是必去的。至亲家里一耍就是三五天,一般是耍一两天。有初一不出门,初二慢慢行,初三初四拜乡邻的俗谚。

从正月初一到初八,除了拜年就是游乐。大人、小孩到附近风景名胜地和庙宇耍,举行踢键子、荡秋千等活动。在乡下,有龙灯、狮子游乡串户闹新春、拜年。在场镇和城里,有龙灯、狮子、闹花灯等大型游乐活动,且有龙灯、狮子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拜年。

过小年。正月十四(有的地方十五)中午过小年,家家户户又要团聚一起设宴聚餐。少数地方把腊月三十中午称为过大年,把正月十四日中午称为过小年。过小年时,农村有很多风俗:一是喂果,二是烧土蚕,三是吼麻雀,四是送跳蚤,五是赶老鼠,六是赶毛狗(狐狸),六是偷青。除此之外,这天晚上有的人家请火姑娘、七姊妹、筷儿神、鸡毛神、扫把神,还请神打林拳。

元宵节。正月十五称元宵节,要闹元宵。这天人们有吃汤圆的习惯,闹元宵有观花灯的活动。晚上龙灯、狮子、彩船、花灯,城镇有时还有社火、烟火架、烟花,都一齐出动。狂欢至半夜后,各种花灯均拆除烧掉,称倒灯。

正有十六登高节。正月十六登高,是巴中特色的传统的民俗节日,这一天,老百姓结伴相约,陆续走出家门,选择城周大大小小的山登临,不仅城里,乡镇农村的人也时兴登山玩耍,其景可以用盛况空前前来形容,城里万人空巷、山上人山人海。正月十六登高的风俗有:游山拜庙、礼佛、摸福寿、打儿洞求子、采小柏桠别在身上或头上去病驱邪等,巴中人也只觉十六登过高后,春节才算完美谢幕。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特别是县城、人口繁盛的大集镇,庙会多,而且规模大,气氛热闹。比如恩阳,自形成场镇来,几乎月月有盛会。正月龙灯会,二月文昌会,三月清明会,四月佛祖会。行业有榨油业的华光会,打铁业的老君会,百货业的皮头会。

文昌会。以恩阳为代表的文昌会,据说是全巴中乃至全四川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场面最壮阔、内容最丰富的本土庙会。特点是会期长、人气旺、客流量大、土特百货齐、交易数量大,它享誉秦巴、甘渝等地,是广泛吸引湖广、江南各地客商关注必定光临的盛会。

相传农历初二这一天是文昌帝君的生日,是龙抬头的日子。文昌帝君、奎星星君都是天宫玉皇大帝授命管理人间科考、官爵升迁事宜的神仙。恩阳建庙供奉这两位天神塑像,期望得到神灵们保估,本地多出一些科举人才,多一些朝廷命官。所以把这一天作为特定的庙会祭祀。二月初二这天,恩阳四里八乡的老百姓,都会不约而同前来赶会,人流如潮,来吃素食、看放河灯和抬社火等节目。最初会期一天,由场镇好事者筹募金钱物资举办,主要活动首先是在文昌阁内敲钟击鼓,放炮,化纸,焚香祭拜诸神;祭拜结束后,分别由四人一组抬起用香樟木雕刻成的文昌帝君、文昌娘娘、瘟祖菩萨的神像开始上街游行。游行时除鼓乐相伴外,还有很多体现地方风俗的各种文艺表演队伍相随,如踩高跷、拉花船、抬花轿、抬社火等。

随着年会越办越兴隆,规模越大,影响越广,远远近近赶庙会的人一年胜过一年,给恩阳的商贸物流、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各地商家都逐渐把恩阳文昌会作为展示自己行业形象的、宣传特色产品的舞台,千方百计吸引买家,主要以帮会、商号的名义从外地请戏班等演唱团队前来助阵造势,各行业帮会年年攀比,岁岁竞争。恩阳地文昌会从最初的一天延长到最后的一月有余。庙会期间整个恩阳场镇内外全天候鼓乐声、弹唱声响彻四面八方,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流熙攘。土特洋货琳琅满目,名特小吃风味独具。叫卖声不绝于耳,茶馆酒肆多猜拳行令,谈笑风生。如此日复一日盛况不衰,恩阳河由此扬名长流域,享誉秦巴山内外。

清明节。清明节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巴中过清明节的习俗活动普遍是扫墓挂清。清明节这天,家长携全家人去本家族的坟园上坟,带上纸花(用钱錾子打成的拉条形白纸,用寸宽的红纸束在纸花的腰间,既肃穆又寓祝福意),来到墓前,首先清除坟茔周围的杂草,掸去墓碑上的灰尘,这是扫墓。接着将纸花挂在碑身上,即挂青,寓意墓主人的儿孙后代繁荣昌盛。随后举行祭祀,主持人在坟前摆上果品、酒肴,焚香、明烛、烧袱子、放鞭炮,儿孙们在墓前打躬作揖叩头,缅怀先辈的功绩和美德。

挂青扫墓结束,又要赶到族上的祠堂参加族祭仪式,并接受族长一年一次的族训、族规教诲,族会活动非常隆重。祭祖仪式在司仪(主持人)的指挥下,首先把三牲(猪头、鸡、鸭)和祭酒、茶、果品、糕及鲜花,陈列在祖宗的牌位前,然后焚高香、点银烛。祭祖人员,按宗族辈分就位肃立,司仪主持开祭。鸣炮、鼓乐齐鸣后,族长代表宗祠子孙向祖宗上香退入原位,全体族人向烈祖烈宗行三跪九拜之礼,礼毕后,由族长致祭词。祭祖活动结束,族人们便各自游山玩水,即兴感怀吟诗,称之踏青。

药王会。巴中山峦众多,秀峰耸翠,处处人间仙景,慕名前来的僧侣道士,在当地无数信众的支持下,于山上建庙立寺,塑着三教佛神,庙堂高阁里塑像混杂并存,月月都有寺庙举行庙会,信众把每个菩萨的会期记得一清二楚,每到时日,都纷纷上山朝拜,虔诚祈福,求财免灾。其中,把视为神的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寺庙里安排了神位,也供着,因此,人们把孙思邈的诞辰之日,即农历四月二十八作为普天同庆的药王会纪念日。

药王会很隆重,也很热闹。这天,不论当场、冷场,也不管事多事少,男男女女都要到寺庙里去为药王菩萨祝寿。人们到了寺庙,自发地点烛焚香,烧纸(金标纸,敬神专用),放鞭炮,这是必做的祭祀仪式,满院香火耀人眼目。不大的的药王殿堂,朝拜人群轮流入堂,跪拜祭祀,跪拜者双手全掌于胸前,闭目脉脉祈福,请菩萨保佑全家人没病没痛,清顺安康。参拜的人群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寺庙准备了斋席,名曰吃会。开席时不论长幼尊卑,也不论生熟贵贱,都人同席同餐。赶会的人在菩萨面前要心地纯善,大方点的人会把整席的钱全缴了,让人再三道谢。坐席坐的是翘脚席,人多,坐席稍慢了,即使上百桌的席,也的可能斋饭还吃不上呢。

药王会这天,不仅寺庙里热闹,场镇上也一样热闹非凡。各药房要歇业一天,张灯结彩为药王祝寿,办寿宴,喝寿酒,吃寿面,宴请药房的先生学徒伙计举杯同庆。药业行会还要虽大戏一天,各药房免费供应药茶,为民众解毒治病。

端午节。又称重午节、盂兰节、蒲节等。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因他在5月5日那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五,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

巴中人要过大小两个端午,五月初五叫小端阳,五月十五叫大端阳,最隆重的是过小端午。旧时,一般女儿女婿会带上孩子在五月初五这天,背上自家蒸的各式包子、糖、酒之类的东西回娘家,习惯上称之为送节。如果是新婚夫妇,送第一个端午节,要给父母买新衣服,买遮太阳的伞或草帽,父母则备好包子、棕子和酒(一般是雄黄酒)招待女婿。没结婚的人,特别是农村开亲早,十几岁就谈了亲事,端午就必须到准老丈人家送节,也俗称走干妹儿家,礼物就更慎重,除送刀菜、挂面、包子、糖酒外,还要给女方扯衣服布,买鞋袜等。

端午除吃粽子外,还开展很多活动。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到山坡上采集艾叶、菖蒲、八角枫等,把采回的艾叶和菖蒲挂在门框缝里,说是用来驱邪、防病害传染,剩下的艾叶、菖蒲、八角枫弄在一起,随时弄可以用来熬成药水洗澡,据说这样的药水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之功效。吃饭时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最热闹欢乐的,就是龙舟赛和比赛抢鸭子等体育竞技。说明一点鸭子是灌了酒的才会扔到河中心,让那些游泳好手在一声令下后,齐扑下河,看谁抢得最多,就是胜利者。

观音会。中国的观音会起于魏晋时期,由印度流传而来。观音菩萨以慈辈为怀、救苦救难而深受万众敬奉。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这三个吉日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的佳期。作为民间同庆的盛会,各寺庙都要隆重举行庙会,来朝拜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巴中从唐代起,就先后在不少山头建起寺庙,观音会就逐渐兴办起来。文革虽毁,现在大多恢复了,每逢观音会,人们又会集中到到寺庙祭拜,并祈请观音菩萨保佑人们的事业宏达,无灾无难。

观音会庆典隆重,文化内涵丰富。寺院张灯结彩,供品丰盛,鲜花、水果、香灯、明烛耀眼,高香满院。庆典会上,高僧披着袈裟,手执法器,吹法螺,敲法磬,击鼓、鸣炮、持咒、颂经、拜愿、回向等佛教仪规。由高僧在善男信女的跪拜中,唱颂《观音赞》、《观音偈》、|《三皈依》、《回向文》,这些经文为人指点迷津,引人向善,广结善缘。教人自忏自省,增持恻隐之心,消减暴戾之气,启迪思想,净化灵魂。因此,一些信众,尤其是老年人还要留宿寺院住些日子,参禅悟道。

观音菩萨的庆会结束,赴会的转入斋堂宴席,让人感受酥陀妙食。寺院的素席名曰清福宴。素席也很讲究,有十三道经典菜:解毒饮、断烦羹、清心丸、欢心果、养元汤、回香酥、菩提子、莲花豆、、蟠桃、佛珠、佛眼、佛手、佛果,这些菜名都包含有深厚的佛意,给人超凡脱俗之感。素席所用材料都是日常的天然蔬果,经过厨师蒸、炖、炒、焖、煮、煎等工序精心烹制,既具色香味形,鲜香可口,又有营养价值,食之能养心益气,烦恼顿消。

月半节。祭祀祖先,封烧袱纸超度亡灵的节俗。传说每年七月初十子时至七月十五日亥时止,是阴曹地府大开鬼门关将各家各户的亡灵放回家与家人会聚的日子,民间通常把这段时间称之为冥府开禁日,鬼魂过年时。所以这几天又称月半节、鬼年节,民谚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如在此期间不备酒水美食、烧钱化纸祭奠祖先亡魂,他们就会上门来找麻烦,让你不得安宁。于是几乎家家户户会在七月十五日的前几天,在自家堂屋里放一张桌子,把给亡人们分别封写好的袱纸排列上面,再摆上一些水果、食物、酒水等供品,家人在一起举行祭奠仪式,以表达对先人们的孝心和追思。

然后在十二、十三、十四日的任意一天午时以后,按袱纸上写的地点、方式把写给亡灵的袱纸全部烧掉。十五日的晚上各家都要准备一些米饭、木炭掺和在茶水中,放一点食盐拿到屋外大路上去泼洒,并在东、西、南、北四方分别烧一些散纸钱,赏给那些没有后人的孤坟野鬼们享用,民间把这一做法叫赏孤、鬼抢水饭。赏孤结束后,再把一封写着地盘仙贤列列在位某某收用的地盘袱纸拿到宅外任意一个地点烧掉,以此表示宅主全家对当方土地爷平时的关照,中元节期间维护本家阳宅与地府之间道路通畅的谢意。

中秋节。八月十五是欢庆丰收的节日,是亲友团聚的节日,也是思念远走天涯的亲人节日,亦称秋节或月节。过去巴中人过中秋节还是比较讲究,家家户户会早早地备好鸡、鸭、鱼、肉和瓜果糖食,准备丰盛的团圆饭。还会在屋檐下悬挂大大小小的彩色灯笼,并在街沿上(大户人家则在院内)安置方桌条凳,点上香蜡,供一只很大的月饼和自制的糯米糍粑,以答谢上苍保佑人寿年丰。

一到晚上,各色彩灯如繁星聚降,最让人称奇的是那哧溜溜转的跑马灯,活灵活现的有三国、水浒、西游记中的各类人物形象。许多家长领着孩子,戴着由黄柚壳制作的神灵面具,在街上游逛。小孩子们有的手持小灯笼,有的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说是舞流星香球。有的牵着装有四个小木轮的白兔,在大街上欢闹。而一些发财人家则在院子里把酒赏月,谈古论今。

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并阳,故尔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也有人说,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又是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很早就有过重阳节的习俗,重阳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形式内容。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重九节、茱萸节、登高节。现在国家把重庆这天又定为敬老节,于是尊老爱老的相关活动又会在这一天举行。

腊八节。就是腊月初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用八种五谷杂粮如腊肉颗粒做成的腊八粥。腊八粥的来历,一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修道,苦行六年,成佛这天,恰好是腊月初八。在六年修行中,每天仅吃一麻一粒。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吃粥表示纪念。在僧人眼里,腊八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或成道会。各异腊八粥习俗从宋代开始,盛行于清朝,延续至今。

据巴中本地老人们说,腊八粥又是起源于元末明初,传说朱元璋自幼家贫,父母兄长均死于温疫,孤苦无依,只得帮地主放牛度日,在腊月初八这天饥饿难忍,捉老鼠充饥, 却从老鼠洞中刨出一堆大米、黄豆、玉米、等七八种杂粮,他把社些粮食熬成粥充饥,人们把这种粥称为腊八粥。后来他做了皇帝,建立明王朝,为了不惜忘贫困艰辛,便把这天定为腊八节,把那天吃的粥定为腊八粥。

吃腊八粥习俗已久,人们每年腊月初八这天,都会将提前备好的小米、黑米、小豆、荞麦、花生等杂米和着切好的腊排骨、腊瘦肉熬成粥与家人共享,同时还会备上几盘小菜,煨一壶烧酒,与家人朋友欢聚共饮,共话即将到来的新年,也是对过新年的预热。

几千年以降,传统节日在巴中,有些节日传承至今,历久弥新,春节、元霄、端阳自不必说,就是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的观音会也还很兴盛,不过求神礼佛的迷信思想早已淡出,而是借此机会亲朋聚会、游山玩水旅游娱乐。也些节日逐渐消减了,如三月三娘娘会、四月二十八药王会、五月十三单刀会、十月初一牛王会等。另外,过去各行各业人员,如屠宰工、铁匠、医药、私塾教师、木石工匠等每逢各自祖师的创会日都要烧香蜡纸钱进行祭祀纪念,如今也不兴了。

现在,又有众多新的节会诞生,由一些组织或国家设定,具有国际性的有三八节、五一劳动节、护士节等,国家内的有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青年节、教师节、记者节、植树节等等。新节会与传统节会有明显区别特征,新节会一般由政府推动,民众参与,有被动性。传统节会根植民间,缘起悠久,形式和内容约定俗成,参与广泛,生命力强大,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能走远,它是由民众自己选择。不过现在的传统节会,其礼俗渐渐简化,不再有庄重的仪式感,脱去了宗教感、神圣感的外衣,真的是越来越撇脱,节日成为消费对象,娱乐至上。

我对传统节会怀有虔敬之情,相信任何一个传统节会起始,任何一种仪式的设定成俗,任何一种禁忌的自觉遵从,都是祖先们缘于对生命、自然、宇宙的崇高礼敬,其兴盛绵延是从一颗种子的萌芽到一座森林的飞越。

公众号推荐

中国消防

搜索建议:青年节的习俗是什么  
热博

 一望无际的大海六年级作文

一望无际的大海六年级作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展开)

热博

 家乡的桥写景作文300字

家乡的桥写景作文300字三篇【第1篇】家乡的桥,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清晨,朦胧的薄雾笼罩着整个世界。小狗大声地叫着,寻找回家的小路。行人在街上匆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