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为什么万里挑一的宇航员总是被抬出回地球?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回来了!!!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于2021年9月16日8点56分踏上返程之旅,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当返回舱安全着陆后,人们都期待着宇航员立马从船舱中挥舞着手臂走出来,可事实上,从飞船落地到航天员出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三名宇航员依次出现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宇航员都是坐在轮椅上的。

不仅仅是神舟十二的宇航员们,当我们观看国内外很多宇航员出舱时,会发现宇航员们都不是自己走出来,都是被工作人员从返回舱中抬出来的,随后被放在轮椅或者担架上,就连欢迎仪式也是坐在轮椅上完成的。

这不免让人好奇,为什么宇航员们回到地球后,会坐上轮椅?有人会担心,是不是宇航员们受伤了?也有人发出质疑,宇航员在太空中都能正常生活,怎么回到熟悉的地球反而身体变得这么差?今天就让二师姐带大家了解一下宇航员返回地球时为何是坐在轮椅上。

宇航员选拨万里挑一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宇航员们并没有受伤,在了解宇航员为何返回地球坐轮椅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宇航员的选拔有多严格。

当我们看到宇航员时,他们看着好像很轻松的样子,但其实每一个宇航员都经历了非常严酷的训练。

宇航员的选拔一直都是非常严格的,每一个宇航员都经历了层层困难,打败了很多对手才得以脱颖而出,可以说是万里挑一的精英。

中国的宇航员在执行任务前需要进行长期的失重训练,总共有8个训练类别和58个专业。这也被宇航员称之为登天的58级台阶。

宇航员不仅仅需要强壮的体魄,还需要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训练过程都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

看到这里你们一定更加好奇,宇航员们身体素质都是顶尖的好,为何还会坐轮椅,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揭秘。

宇航员返回地球时为何坐轮椅

一:太空适应综合症

由于太空的失重环境,宇航员的前庭系统和脑部相关神经会出现紊乱,导致他们无法区分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这种简单的方位。

但飞船返回地球只需要半个小时,前15分钟内是处于黑障区超重状态,返回舱内的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中心会暂时失去联系。

后15分钟内返回舱会安全着陆,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宇航员的大脑还没反应过来,仍然认为自己还在太空,所以一时间无法适应地球的重力,也无法立马找回空间方位。

刚回到地球,宇航员会承受比自身重量重十几倍的压力,这时他们会因脑部缺血而暂时丧失意识或视力,也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站起来摇摇晃晃的现象,因此地面工作人员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性将他们抬出来。

二:肌肉、骨骼萎缩

当地球上出现第一个原始生命至今,在这35亿年间,生物的进化时时刻刻受重力影响,因此,人体的构造、功效和动作,都已经完全适应地球环境。特别是肌肉和骨骼,负责支撑身体和运动。

但宇航员在太空时,由于身体一直处于失重状态,肌肉和骨骼不再负责支撑身体,因此会导致肌肉和骨骼的废用性变化,也就是肌肉和骨骼的萎缩。经航天实践证明,宇航员每月平均流失2.7%的骨质,在太空失重时间越长,肌肉和骨骼萎缩越严重。

当宇航员在太空待上几十天再返回地球时,受地球重力影响,已经萎缩的肌肉和骨骼不仅需要重新负责支撑起身体,而且还要支撑起几十斤重的舱内服。这时贸然站起行走,很容易导致骨折等问题。

三:体液重置

在地球上时,受重力影响,体液大部分会集中在人体下肢。当宇航员在太空中适应了失重环境后,人体的心血管功能系统也会开始适应失重环境,这时体液会均匀分布在全身,原本应在下肢的体液会流到头部或胸部,导致心脑血管和脑颅内的压力大幅度增加,同时影响视力,味觉和嗅觉系统。

当宇航员重回地球时,身体再次受到重力影响,但他们的心血管系统没办法马上适应过来,这时宇航员如果马上起身,就会感觉整个人好像倒立了过来,会容易晕倒。所以为了避免增加宇航员身体循环系统的负担,就必须减少一切身体活动。

根据研究数据总结,约有20%的航天飞行宇航员和80%的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重新回到地球时,会出现昏倒和头晕的现象。

宇航员返回地球后的后续恢复

2018年美国宇航员费尤斯特,在社交平台上上传了一段他重返地球第二天练习走路的视频。视频里的费尤斯特环抱双臂,双腿颤颤巍巍地向前迈去。

像一个1岁的婴儿刚开始学习走路,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却又不受控制的踉跄。周围的工作人员都伸出双手随时准备接住费尤斯特。

宇航员们返回地球后,面对的不仅仅是重新学习如何走路,还需要更多的训练来恢复身体上的损伤,如视力、嗅觉、味觉等,而这些损伤大部分都是不可逆转的。当我们了解了宇航员背后的艰辛时,就会忍不住对他们说一句,你们辛苦了!航天员返回地球航天员返回地球后要多久才能正常走路?

关注我,二师姐带你了解更多科普知识。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