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鬼节的来历(鬼节为什么叫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就是大家共同认为的鬼节,今天我们就说说鬼节的来历。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王特许阴间的鬼魂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在佛教中,鬼节源自于佛教盂兰盆会,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俗称七月半(华南地区为七月十四,一些地方为七月十三),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等。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盂兰盆(ullambana)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据说当时佛陀的学生,大比丘目犍连(目连的全名)施展天眼通,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却发现她已经因为生前的种种罪行(杀生、生活奢侈奢靡等)而被打入轮回中的饿鬼道,永不得超生,变成了喉咙细如苇管,肚子却如水缸般巨大的饿鬼,目犍连用盆装饭菜给她吃,但饭菜到他母亲嘴边就会变成一堆火炭,根本吃不到嘴里。目犍连只好向佛陀求助,佛陀被目犍连的孝心所感动,授予其《佛说盂兰盆经》,目犍连与众僧人在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放各种瓜果蔬菜,素斋饭食供奉地狱里的众生,众饿鬼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食物。后人为了死去的亲人免遭落地狱和饥饿之苦,同日照此仿行,设斋供祭品,请法师僧人诵经念佛等等。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鬼节

搜索建议:鬼节的来历  鬼节的来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