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学 佛洛伊德心理学说

最开始我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是让我更理解他人心理和行为,然后能快速和别人拉近关系。随着对心理学越来越多的认知,我发现我不仅更理解他人,而且更了解了自己。

在阅读心理学过程中,不管是阿德勒还是弗洛伊德,都对认识自我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我没有把更多心思拿去思考如何迎合别人,而是把心理学所学知识,用到如何让心理更加的健康,更了解自己上面。

自我与本我很多人都听过,但很多人只是听过,并没有悟懂这场心理战的来龙去脉。

自我、本我、超我的三种状态的和谐切换,才是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情况。

内心不能停留在一种状态,只有三种状态相互平衡,和谐,促进,才利于身心健康。

接下来说说,我对自我、超我、本我的理解。

本我是原始兽性,吃的欲望,性的欲望,及恐惧、害怕、死亡的欲望。也是作为动物本能最基本的需求,失去这些,将不再是人。

刘慈欣在三体中有一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和本我相对的是超我,超我的状态是个人道德标准的约束状态。不能偷东西,有礼貌,不能随便闯红绿灯,要尊老爱幼以及不能与兄弟姐妹及父母发生性关系等等。

从本我角度讲,他的对手就是超我,人性考验的电影,比如把3个男人,1个女人放在一个岛上,刚刚开始可能很和睦,但为了性的需求,三个男人开始打架。

当然如果是三个男人在一个岛上,一定会为了基本的生存,即吃什么打架,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活下去,活下去的所有标准就是本我的标准。

超我和本我之间,是用什么方式传播和延续?

本我主要靠遗传DNA,比如:小孩天生下来会自动吸奶,小孩子天生就害怕蛇,害怕一些昆虫,DNA的进化单位是以万年。

所以每一个人都是靠性传播,靠DNA传播。

超我是道德标准,是靠模因传播。模因一词来自机器人叛乱。

当我们被赋予正常的生物基因后,需要更高的思想和品德,就需要模因进行传播,所谓模因就是文化。电视、书籍、音乐就是文化,包括图腾和艺术作品。

模因文化的传播可以影响人的大脑,改变观念和意识,从而对超我进行塑造。

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有抽象的逻辑思辨能力,也就来自于模因的赋能。

所以在机器人叛乱这本书中,提出了与自私的基因相对立的观点,人是靠基因传播,但是需要靠模因传承。

因为很多动物都是靠基因在繁殖,但并没有构建出,像人类这样的文明现象。可以在继续往下深挖,模因既信息,信息就是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

那么什么又是自我呢?

自我就是平衡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天平秤。可以把超我想象成内心中的天使和魔鬼,或是内心中的阴和阳。

不管是天使和魔鬼,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需要有判断,要么魔鬼一点,要不天使。

如果不知道选择魔鬼还是天使,那我们心理就会出现精神内耗,空虚,寂寞,无助。

图像公式如下:本我←选择←【自我】→选择→超我

接下来用健身事情打个比方。

今天下班后比较晚,白天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去健身。

我慵懒地躺在沙发上,本我跳出来对自己说,已经很晚了,不要去健身了,没意义,先找点吃的,满足味蕾,找两部电影看看,放松放松

但超我却在提醒我,早上定下的事情,就要完成,不能堕落下去,健身可以变得更自律,让身材变得更好,有更充足的精力,虽然下班比较晚,但上班强度不大,可以去健身房锻炼

心里就有两个声音,要去健身,不去健身。

好了,我的自我就出现了,之后会通过、思考、分析、逻辑、判断,最终选择超我的锻炼?还是本我的不锻炼?

本我和超我是两个对立面,随时都在打架,而自我就是平衡两种心理的核心。

问题来了,根据上面这个案例,会不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用自我去选择超我状态,毕竟健身对身体好嘛。

那当然不是

这里要说到弗洛伊德心理学提到的潜意识

如果自我总是选择超我状态,那本我就会被压抑。这些被压抑的心理,会积累在潜意识中,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比如:强行忍住不发生性行为,觉得性生活是一件肮脏的事情。本我却需要性的发生,久而久之在性方面需求,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心里会出现扭曲,在某时间会爆发强奸,性生活不和谐,以及和伴侣发生矛盾。

一个完整的人,本我、超我、自我要随意的切换,而不是谁比谁强。平衡状态才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状态。

以上就是在利用超我毁了自己,超我长期压制本我的危害。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状态都反馈在食物和性上,不然没有更高的道德追求,当性和食物被满足时,内心就会很空虚。

本我更在乎感受和感官

超我更在乎和群体合作后的尊重和荣耀感

我们每个人要保证心理健康,才能够融入到群体合作中,毕竟所谓的道德、品德、包容,这些词都是和至少两个人有关。

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包容、善良这些词,不是自己给自己加标签,而是别人对我们评价,所以超我更多的是和外界合作。而恐惧、害怕、焦虑、寂寞,性和食欲,这些却只能自己感受。

书中还有一些观点讲的是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前提是人是以性为繁衍为生存目的。

男孩在某一段时间会迷恋母亲,而女孩在一段时间会迷恋父亲,这是人的正常心理现象。

这种心理是本我的自然反应,99.99%的人都会对父母亲性遐想的倾向。

但为什么发生的概率比较少呢?就在于通过社会的教育,自己有了一定的道德和标准,自我可以很好规避选择超我,不满足本我的性行为,不发生乱伦事件。

所以一个小孩子从0涨到1这个过程也就是自我、超过、本我发展的过程。

自我会有逻辑推理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要做个自我很独立的人,确实会非常的难。

从孩子对父母有性遐想这件事,又可以推理出很多教育上的问题。

比如:男孩子迷恋母亲,会模仿父亲的行为,只是为了得到母亲的喜欢。

于是就开始崇拜父亲。此刻父亲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孩子的标准。父亲就是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去学习你的优点。

从孩子的心里讲,在性发育的促使下,想要争夺父亲的地位,把母亲占为独有,但是由于自己还不够强大,只能模仿父亲的行为,以获得母亲的爱。

此时男孩特别需要母亲的爱,也非常愿意听母亲说的话。而男孩本来就喜欢母亲,就不需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多细心,耐心地开导即可。

女孩反过来会模仿母亲,去争夺父亲的宠爱。妈妈应该教女孩女人柔美,善良,温和的一面。而不是无知地吼叫孩子,女孩也更愿意听从母亲的言谈。

女孩会喜欢父亲,父亲需要做到正常关心交流,耐心与女孩沟通。毕竟女孩对父亲的这种爱也源于性的本能,而且女孩子也会对父亲抱有性幻想。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的性源论,我不完全认同,但值得了解一下。

有很多人可能问,为什么小孩会对父母有性幻想,原因在于生活环境中,父母离自己最近。

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读很多书,对世界理解不够,都是本我在游走,之后会通过模因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洗礼,会有超我的防范。

自我就会作出判断,和父亲和母亲发生性行为,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最终在成年时,男性和女性就会去找,同龄的男性和女性发生性关系,以达到性需求的平衡。

满足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所有平衡,你想如何发生了乱伦事件,本我得到了满足,但是超我呢?那就是一辈子的阴影和溃败。

但如果没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没有模因的影响,那这个人也不会有超我出现,不会感到愧疚。

最后看了本书后,也明白冥想的意义是什么:冥想就是让自我独立出来,不让超我和本我使劲在脑袋里打架,多让本我看看自己,占据自己的大脑。

搜索建议:
热闻

 生命的芬芳

生命的芬芳清晨一醒来,哇!又是个美妙的一天,揉揉眼睛,我接着走下楼,顿时,香气扑鼻,原来妈妈已将佳肴摆满桌子,我大快朵颐一番。你闻!生命的花朵正逐渐露出它最灿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