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刺史(唐朝的刺史相当今天的什么职务?)

清代、民国版的《馆陶县志》的职官志里记载了隋、唐时期的三个官员,他们的职务都是毛州刺史。那么这个毛州跟馆陶有什么关系,刺史又是什么样的官?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废除了周朝以来的分封制,采取了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郡县制,它的主要好处就是可以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使地方牌中央管辖之下。

但是这样一来就带来一个问题,秦朝存世时间并不长,并且虽然它结束了战国分裂状态,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但是秦朝的面积和后来的西汉汉武帝及以后的时期相比要小很多,西汉的皇帝要继续用郡县制管理国家,对离京城较远的地区管理就有些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了。因此在汉武帝的元封五年(前106年)开始使用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以州为名,去州赴任的官就是刺史。

西汉的十三州刺史

这时的州只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直到东汉末年,中央为了平定各地不断出现的起义,使刺史能够统筹各郡、县的力量,就赋予了刺史兵权,此时剌史已被称为州牧,牧为管理人民之意,此时的州已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政区,州牧则成为了地方诸侯,大家都知道的荆州牧刘表、冀州牧袁绍、兖州牧曹操、徐州牧刘备都是这样。

三国鼎立图

东汉末的行政区划管理已由秦朝的中央、郡、县三级变成了中央、州、郡、县四级,相对于今天的行政区划层级,州就相当于省、郡则为地级市,州牧或州刺史就相当于省长,郡长官为太守则相当于地级市市长。

在东汉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政区管理仍为州、郡、县三级制一直存在。隋朝初沿用州郡县制度,隋末则成为了郡、县两级。唐朝的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十九日,改郡为州,置刺史、别驾。盛唐时又在中央和州之间实行了道制,变成了中央、道、州、县四级制。这样一来唐朝的道就相当于汉时的州,郡则被称为州。虽然唐朝的州仅相当于汉朝的郡,但是州的长官仍然称为刺史。

说完汉唐的州、郡、县的设置,以及行政官员刺史、太守的区别。再看看隋唐的毛州是怎么来的。

馆陶县在东汉末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离曹操努力经营的邺都近在咫尺,因而当曹丕篡汉之后,邺为五都之一,馆陶也成为了京畿之地。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把邺城所在的魏郡分成魏、广平、阳平三郡,在馆陶县置阳平郡。

三国时期的魏阳平郡

300多年后,在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移相州于安阳,其城及邑居皆毁废之。分相州阳平郡置毛州。(《周书》卷8《静帝纪》)。这段话是说隋文帝杨坚在建立隋朝之前的一年是北周大丞相,由于相州总管尉迟迥察觉到了杨坚企图代周的野心,从邺起兵讨伐,不料却以失败告终。杨坚为了杜绝后患,下令拆毁邺城,将原设在邺城的相州、魏郡、邺县治所连同邺城百姓一起迁到40里外的安阳,而在这个时候,把原属相州的阳平郡单独析出设为毛州,从此以馆陶城为治所的毛州、阳平郡成为了州、郡、县三级治所。

北周相州阳平郡,大象二年时以阳平郡置毛州

《隋书》卷30《地理志中》记载馆陶县:旧置毛州,大业初州废。又有旧阳平郡,开皇初废。《太平寰字记》卷54《河北道三》记载魏州馆陶县:周大象二年(580年)置毛州,以近河为称。隋大业二年(606年)废毛州,以馆陶县属魏州。

从这些记载来看,在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以境内流经的屯氏河为名,但是在命名州名的时候,官员把屯氏河误看做毛氏河,遂命名为毛州,毛州于隋大业二年(606年)废,跨越北周、隋两个朝代,存在时长26年。毛州领有阳平、武阳二郡,其中阳平郡与毛州、馆陶县同城而治。《北周志》记载阳平郡领馆陶、清渊2县

虽然毛州在隋大业二年撤销了,但是十几年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割魏州馆陶、冠氏二县和贝州临清、清水二县,共四县置毛州。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毛州重新被废,存在时间仅为6年,馆陶重归魏州。

唐朝开元二十九年的馆陶,已仅是魏州的一个县而已

在馆陶县城设置毛州共历经北周—隋、唐初两个阶段,分别有时长在26年、6年的历史。有州就要有刺史,这也正是《馆陶县志》里所记载的3任毛州刺史,分别有隋朝的2任、唐朝的1任。

隋朝时的2任刺史在历史上都是比较有名的

刘仁恩,生卒年不详,籍贯不详,在馆陶任毛州刺史期间治绩号称天下第一,深得重用,但之后却杳无讯息,绝迹于史书。仅在《隋书·刘仁恩列传》中稍有提及:刘仁恩倜傥有文武干用。初为毛州刺史,治绩号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书。又以行军总管从杨素伐陈,与素破陈将吕仲肃于荆门,仁恩之计居多,授上大将军,甚有当时之誉。

韦寿(549-590年),字世龄,京兆杜陵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太傅郧国公韦孝宽第四子。出自京兆韦氏,起家太子千牛备身,历任雍州主簿、少御伯下大夫、京兆尹,封为永安县开国侯。随父平定尉迟迥叛乱,授仪同三司,封滑国公。隋朝建立后,历任恒毛二州刺史,颇有政绩。开皇十年卒于家中,时年四十二岁,追赠雍州刺史,谥号为定。

唐朝的1任毛州刺史在历史上则没有更多的记载

仅在《资治通鉴》第一百八十九卷中有:武德四年(621)十月当月,毛州人董灯明杀掉其刺史赵元恺,起兵响应刘黑闼。,是作为一个配角出现的。

综观3个毛州刺史,隋朝的州虽然在中后期废除了,但是隋初的州仍然是沿用了魏晋南北朝的中央、州、郡、县的制度,所以隋朝州刺史是相当于今天的省长。而唐朝则是把隋朝中后期采取的郡、县里的郡改为了州,虽然名为州刺史,但其实是级别降低了的刺史,特别是贞观之后又在州之上增加了道的一级,州则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的级别,所以说唐朝的州刺史是缩水了的刺史,仅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的市长。

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搜索建议:刺史  刺史词条  
热博

 【歌词】サン.トワ.マミー / ...

作詞 岩谷時子作曲 サルバトーレ·アダモ編曲 井川雅幸&高橋論一唄 後藤真希二人の恋は終ったのね許してさえくれない貴方サヨナラと顔も見ないで去って行った男の心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