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宇宙论或重写!64亿公里外的太空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地球身处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与宇宙比起来,地球就好像沙滩上的一粒沙砾,十分的渺小。而身处在地球之上的我们就更加的不起眼了,不过也正是由于宇宙的庞大,我们才对宇宙内部隐藏的秘密感到好奇。

随着我们对宇宙不断地展开探索,就越是发现一些让我们感到惊讶或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事,这也导致我们对探索宇宙更加感兴趣。

为了解答这些疑惑也为了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宇宙的构造,我们在工业革命之后,前前后后的不断地发射了一些卫星,来帮助我们探索那些未知的行星附近都有着什么,长什么样子。

人造卫星

这种行星有很多,例如探索者一号与探索者二号,都是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第三只眼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宇宙,是我们观察宇宙的左膀右臂。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新视野号探测器。

新视野号探测器‍

这颗探测器是在2006年发射的,为了探索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卡戎,找寻太阳系演化的蛛丝马迹。

它以5850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地球发射,是发射速度最快的一颗卫星。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成功飞越冥王星并拍下了冥王星的照片传回了地球,但可惜的是,由于技术有限,新视野号没有被设置返回地球的路线,因此它就像一支被高速射出的羽箭一样,没有回头路,只能不断往前。

新视野号

在完成任务之后,新视野号不断地向前飞行,在2019年就经过了柯伊伯带的天体Arrokoth,并近距离观察了这颗处于太阳系最遥远地带的天体。

此时,新视野号已经和地球相距了约64亿公里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下,即使我们用光速行驶也需要花费数个小时,因此,与这个探测器保持通信对身处于地球上的我们来说是非常花费时间的事,完成一次完整的来回通信需要花费约15个小时。

但我们仍能和新视野号保持联系已经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了。虽然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我们仍能够接收到新视野号发送回来的照片。

新视野号运动轨迹

通过这些照片,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的地方,我们回看地球,地球就好像一颗灰尘一样微小,还可以看到距离地球64亿公里外的宇宙是什么模样。

不过科学家们在看到被传送回的照片后,都被吓了一跳,因为照片里宇宙的模样和我们原本设想的宇宙模型有着很大的区别。

六十四亿公里外的太空‍

根据新视野号传回的照片来看,最明显的一点是外太空比我们之前想的更加明亮。在我们最初的设想中,外太空应该是一片黑暗,而在传回的照片上来看,外太空并非处于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而是有着一些闪烁的光,并且这些光都是由一些我们从未了解过的发光物体散发出来的。

新视野号传回的照片

这些光是怎么出现的呢?这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好奇,目前对于这种未知物质的解释层出不穷,但最为可信的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一些科学家认为有可能是在卫星的较远处有着一些未知星系或者星云的存在,导致在照片上有着闪烁的光点。此外,他们还认为也有可能是星系中心黑洞产生的光,因为几乎在每一个星系的中心都有着黑洞,而且在黑洞的周围也会散发较为强烈的光。

黑洞发光

第二种说法是,外太空中存在着暗物质,而暗物质的活动导致了发光。

有研究认为,暗物质或许是由奇异的亚原子粒子等组成的云团,这些云团在活动的过程中,会释放很多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让外太空变得明亮起来。

想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首先就要先讲一下什么是暗物质,暗物质是此前提出的一种无法被我们看到的物质,它被认为是宇宙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任何一种构成天体的已知物质。

宇宙的组成成分

虽然我们至今无法真正的看到它或者观察到它,只能通过一些方法侧面证明它的存在,但已经有了大部分的科学家认可了它的存在。对于暗物质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两种热门说法,一是弱相互作用有质量粒子,二是质量很轻的一种中性粒子——轴子。

无论是关于未知发光事物的两种解释,哪一种被人们证明正确,这种未知物质的发现都远远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从这方面我们也能看出,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甚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会不停的发现宇宙内其他的未知物质。

宇宙暗物质构想图

为什么外太空的模样不在我们的想象范围内?‍

首先,张辰亮曾说过,人们永远只能想象到存在的东西,意思就是无论我们的想象力再怎么发达,终究只是一个事物和另外的事物的拼接,并不能想象到从未见到过的事物模样。

因此,对于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外太空,虽然我们有一些数据来辅助我们推测,但并不能保证一定正确。

其次,外太空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过于陌生,我们对它的了解太少了,并不能根据一些检测到的数据来进行真正的还原,而我们发射探测器,也是有这个原因的一部分,就是进行实地探索,来证实我们根据数据建立的模型是否正确。

人类发射的探测器位置

距离我们64亿公里的外太空,早就超过了我们的探查能力范围,出现了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这种失误不值得我们去大惊小怪。我们应该重视的是这次探索对于我们目前已知宇宙知识的影响和改变。

宇宙论的改写‍

宇宙的概念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不过以前对宇宙的观察和研究是带有较为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而如今我们对于宇宙的研究进入到了客观世界上的研究,即以客观角度去研究宇宙,通过物理、数学的推算和天文学的观察对宇宙的组成物质、形成历史以及在宇宙中的各类天体进行研究。

这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天文学家们作出了有关宇宙本性的新发现后,人们最终确定了一种宇宙学理论——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

这种理论在证据方面以压倒性的优势胜过了其他种种理论,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并且一直延续使用到今天,可以说我们现在所有对于宇宙论和天体演化的研究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什么是大爆炸理论呢?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他认为宇宙的膨胀大约开始于200亿年之前,在爆炸后,宇宙开始膨胀。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而在宇宙膨胀的早期,科学家认为在这个时候宇宙中进行了一些核反应生成了氦元素,然后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的不规则性和各向异性慢慢消失了。

与此同时,根据我们学到的知识来看,膨胀中的宇宙就好比膨胀的气体,当气体的体积越大,温度就会越低,因此随着宇宙膨胀的越来越大,它的温度就会变得越来越低。

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爆炸产生的尘埃就会缓慢地聚集在一起,从星云逐渐凝聚成最初的星系。星系中是有着最初始的恒星的存在,但恒星的生命也有着尽头,当恒星衰老就会变成超新星然后爆炸死掉。

就这样经过几代恒星的更迭,氧元素、铁元素、金元素等逐渐形成,恒星碎裂形成的星云又产生其他的星球,经过这样缓慢的发展,最终宇宙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可观测宇宙的对数表示

我们可以看到大爆炸宇宙论对我们观察宇宙是多么重要,但是新视野号传回的照片却对现在已经确立的大爆炸宇宙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我们在推测宇宙的范围和亮度时,是以大爆炸理论为基础进行推测的,而最终照片上显示出的结果无论是宇宙的范围还是亮度都是最初猜想的两倍还多,这证明这个理论还是有不足之处,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意味着我们目前确定的宇宙论很有可能会被改写。

如果最基础的理论被事实推翻,我们对于宇宙、天体的起源就要重头再来。这让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付出这么多去研究宇宙呢?

太阳系八大天体

研究宇宙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哲学角度来看,牵扯到哲学最终极的三个问题,即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往哪去?这三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从来没有人给出一个中肯的答案。

当人类开始有意识的时候,这三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而许多哲学家思考了一生都未能解答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如果我们想要解答这三个问题,无论哪一个问题都需要我们先清楚宇宙的起源,如果是解答我是谁?我们就要先了解人类这一种族的出现是为了什么;

从哪来?就要研究地球等天体的形成,往哪去?就要研究生命的尽头,而当我们把时间从后向前推,一直推到时间的开始时,我们发现在时间开始的最初时刻就是从宇宙的诞生开始的,因此当理解了宇宙诞生的目的时,对于我们解决这三个问题也会很有帮助。

时间的诞生来自宇宙的诞生

而除了这种深奥的哲学原因之外,研究宇宙也有着一些现实性的原因。例如,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现有生活,帮助科技进步,造福民生,甚至发现一些外星生命或者与地球相似的有着美丽风景的宜居星球。

总之,研究宇宙的好处多多,并且对于我们全人类以后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益处。

结语‍

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我们没有成功想象在64亿公里外太空的模样,但同时陌生物质的发现也昭示着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又更进一步。

外太空的探索

要相信随着千千万万个新视野号的发射,人们对于宇宙的了解和探索将会一直持续,像未知发光物质这种类似的谜团将会不断地向我们抛出,而在解决谜团的路上,我们将会更加了解宇宙的一切,包括暗物质以及宇宙、天体的起源,一直到我们彻底地了解了宇宙。

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够实现这一切的发生,甚至我们可以合理想象在宇宙之外的地方还有着什么等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去探索。

地球之外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探索

搜索建议:
热文

 扬起自信的风帆初二作文1600字

扬起自信的风帆初二作文1600字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是缺乏魅力的根源,也是衰老的催化剂。许多心理问题来自于自卑情结。“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展开)

热文

 初中科普读物读后感

初中科普读物读后感范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科普读物...(展开)

热文

 爱国少年观后感

爱国少年观后感范文今年暑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小说《爱的教育》,深深地被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人物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