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补阴补阳:八味肾气丸及变味丸】

时间:2022-04-21 03:04:42 热传 我要投稿

张仲景补肾祖方

《黄帝内经》是公认的中医理论奠基者,《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但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且继往开来的则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里提出了肾的概念和重要性,《神农本草经》记录了很多补益药材,但是真正的补肾祖方则是张仲景的“肾气丸”。

张仲景成名于东汉末年,那时候正是兵荒马乱、连年战乱,老百姓食难果腹,还经常疫情泛滥,因此治病救人才是最首当其冲的。而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肾气丸”是医圣唯一记录的一个补益方,由此可见其重要程度。因其组方精妙也一直被后世医家所推崇。

“肾气丸”也叫“八味肾气丸”、“ 崔氏八味丸 ”,是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八味药材组成,是最早的补肾经方,后世的各种补肾组方多由肾气丸加减演化而来。比如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附子、 桂枝二味温补肾阳的药材。

1、肾气丸

肾气丸方内应用桂 、 附温阳 ,六味滋阴,体现了“阴中求阳”的用药原则 ,除了有温补肾阳作用外 , 又能使阴阳协调 , 肾气充足 , 对肾的精气不足 ,阴阳两亏的病症,也可适用 。

主要用于肾阳不足不能温养全身而出现肢寒畏冷 ,腰膝冷痛,面色晄白 ,肾脏封藏失职, 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冷 。命门火衰不能鼓动阳事, 男子则阳萎不用,女子则宫寒不孕等生殖功能衰退 。水液代谢失调方面,还可出现夜尿频多 , 小便清长 , 或尿少尿闭 , 浮肿等症 。 肾虚不能纳气 , 又可出现咳喘气急。

临床上肾气丸较多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 、糖尿病 、 高血压病、 慢性支气管炎 、 肺气肿 、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 性神经衰弱 、 尿崩症 、 更年期综合症等慢性久病或年老体弱患者出现肾阳不足或阴阳两亏的症候 。

2、济生肾气丸: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加车前子 、 川牛膝即 “济生肾气丸” 。 它有温补肾阳 , 化气利水的功效 , 主治肾虚肿胀、小便不利 、 阳萎精冷等症 。

3、附子七味丸:肾气丸去桂枝 , 就成为附子七味丸 , 可温补脾肾,主治气虚火衰 , 肾亏畏冷 , 腹部冷痛,大便糖稀等症 。

4、右归丸:肾气丸去 “三 泻 ”(泽泻 、 牡丹皮 , 茯苓) ,增加温阳补肾的鹿角胶 、 菟丝子 、 杜仲 、枸杞和养血的当归 , 为右归丸 , 着重温补肾阳 , 兼能补益精血 , 适用于肾阳不足 , 命门火衰或年老久病而出现畏寒肢冷 、 腰膝无力 、 气衰神疲 、 阳萎滑精等病症。

5、六味地黄丸

中医儿科鼻祖,北宋大医学家钱乙在治疗儿科疾病时颇有心得。他考虑小儿稚阳之体,无需助阳 ,又恐过用温燥而耗阴, 于是他巧妙地减去了张仲景在《 金匮要略》 中的“ 八味肾气丸” , 减去刚燥的附子、 桂枝, 改干 地黄为熟地黄, 组成了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后世认为本方为治疗肾阴不足一切疾病的良药。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有腰痛膝软, 眩晕耳鸣, 失眠梦遗, 消渴口干,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舌红苔少, 脉沉细数等症候。

临床上六味地黄丸较多地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症, 糖尿病, 慢性肾炎, 慢性尿路感染, 慢性肝炎,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神经衰弱病症等慢性久病中且有阴虚症侯者。

7、归芍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当归、 白芍是归芍地黄丸。 有补益肝肾、 养血调经作用, 适用于肝肾阴虚的月经不凋、 胁肋作痛等症。

8、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白菊花、枸杞, 是杞菊地黄丸。 有滋补肾阴, 益肝明目作用,适用于阴虚阳浮的眩晕、 耳鸣、 视力减退等症。

9、明目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白芍、 当归、 白菊花、 枸杞、 白蒺藜, 石决明是明目地黄丸。 有滋补肝肾, 平肝明目的作用,

适用于肝肾不足, 眼目干涩, 视物模糊,云翳内障,迎风流泪等眼疾。

10、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加菖蒲、 磁石、五味子是耳聋左慈丸。有滋肾通窍的作用, 主治肾虚耳鸣, 耳聋,目眩。

11、七味都气丸: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 名七味都气丸。 有滋肾, 敛肺, 止嗽作用,

适用于肺肾气虑的咳喘。

12、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麦冬, 五味子是麦味地黄丸, 又名八仙长寿丸, 有滋补肺肾之阴的功效,

主治肺肾阴虚的久咳气喘诸症。

13、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知母, 黄柏是知柏地黄丸。 有滋肾阴, 泻虚火的作用, 主治阴虚火旺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 早泄梦遗诸症。

敲黑板划重点,很多年轻男人都存在这方面问题。

14、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去丹皮、 茯苓、 泽泻, 增加补益肝肾的菟丝子、 枸杞子、 淮牛膝和填补精血的龟板胶, 鹿角胶, 就成了补肝肾, 益精血的左归丸。

主治肝肾精血虚损的形体消瘦, 衰弱, 或口燥盗汗,眩晕遗泄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