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年轻人“断亲”引争议 爱的分寸需有所保留

近来,“断亲”这一敏感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讨论,特别是关于一位重度抑郁女生被医生建议断绝与亲人的联系,这一案例尤其引人关注。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更为复杂的原生家庭困境。这位女生不仅遭受了长期的精神虐待和情感伤害,还承受了家庭的沉重期望,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她严重的心理问题。(11月1日济宁新闻网)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迅速引起网友讨论。近几年来,“断亲”一词在社交媒体上被频繁提起,当下年轻群体似乎不再重视“血缘关系”,且选择与非直系亲属断绝来往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我国传统亲缘关系的维系似乎面临危机。

“断亲”通常指懒于或疏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交往。年轻人选择“断亲”有其现实根源。在相关词条的讨论下,许多网友表示亲戚“一来就是问一些奇怪的事情,来炫耀自己的孩子多优秀,完全失去了过年走亲戚的意义。”“没安什么好心。”这类亲戚乐于将“别人家小孩”的情况与自家儿女进行比较,仿佛拿着两张成绩单暗自较劲。显然这类交往已经“变了味”,相较于纯粹的关心,更多是出于对他人生活状况的窥探欲与攀比心理在作祟,与其说是关心,更像某种调查,这些都与传统亲情的内涵大相径庭。因此年轻人面对亲戚非友善的试探,往往选择回避。

在我国的乡土社会中,亲缘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大命题,古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今有“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美好的亲缘关系为独在异乡的人送以温暖力量,是一种爱,是一种血缘的流淌。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家庭间的联系减少,情感被地域阻隔、时间流逝冲淡,亲戚之间的联系也远不如从前频繁,但亲情还当回归爱的本位,回到最初的纯粹状态,而不是变为一次次的窥探。

爱的同时,长后辈间的交往也当有边界感。在年夜饭饭桌上,长辈对后辈表示询问寒暄几乎是年轻人过年回家的“固定待遇”,其中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薪资水平、情感状况等一系列关乎个人隐私的问题,然而这类问题本是出于关心,但在被提问者眼中则很可能是越界的表现。在与亲戚的交往中,年龄差异等原因导致几代人之间本就缺少共同话题,年轻人从亲缘关系中获取情绪价值的需求减少,加之可能还会因为亲戚的好奇心被步步冒犯,这些都导致了年轻人不愿与亲戚来往。因此,年长一辈可以将自己的爱“有所保留”,为与后辈之间的交流留出舒适距离。

温情脉脉流动的血液串联起一个家族,在外的年轻个体仍期待重建断离的亲缘联系,其应当是甜蜜摇篮、温暖港湾,而非亟待甩离的负担。唯有把握好爱的分寸,给彼此留足空间,不让爱肆意蔓延,血脉中的温情才能长久流淌,每代人才能够自由健康成长。(责任编辑:许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分寸  分寸词条  争议  争议词条  有所  有所词条  保留  保留词条  年轻人  年轻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