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工薪阶层别想着抄底”经济学家马光远的建议说的有错吗?

时间:2022-06-21 20:18:08 热传 我要投稿

前不久,证券市场一话题上热搜了,成为股票市场谈论的话题,这个话题就是“经济学家不建议上班族炒股”这句话引发市场热议。

经济学家不建议上班族炒股,这话一出来得到不同股民投资者的议论,有些人评论到“我会马上辞职炒股”还有一些股民说道“你在逼我辞职炒股”更有些股民写到“我已经辞职了,做个全职股民”等等,各种声音都出来了,大家是如何看待经济学家不建议上班族炒股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经济学家是谁,这位经济学家就是管清友,他独家邀请一栏目做客,他表示:“上班族炒股真的很难赚到钱,实话实说,‘小白’进入市场,相当于拿着大刀长矛冲进重机枪阵地。”

此前一档节目里,管清友称不太建议上班族买股票。言论一出,立即引发热议。管清友坦言:”本意是提醒一般投资者注意风险,因为炒股真的很难赚到钱。我不是建议辞职炒股,也不建议下班以后炒美股。”

以上这句话就是管清友的原话,其实从这句话的进行深入理解的话,管清友并非是指大家不要去炒股,而是间接性地在提示股市风险;真正的含义就是股市风险太大了,用了一个比喻,小白散户进入股市相当于拿着就大刀长矛进重机枪阵地,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指散户进入股市就是白牺牲,等于进股市送钱,暗示着股市风险太大。

同样的话,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表示过:”对于没钱的人,你不用焦虑;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你就少投资。一定要把自己的智商想得低一点,我没有那么聪明。“

那么这两位经济学家为什么会这么讲呢?原因如下:

原因一:因为散户炒股本金太少,正是由于炒股本金太少,即使在股市赚钱了,由于本金少,赚的钱也很少。

意思很明确,由于本金少,即使赚钱也少,没有必要花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股市,何不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每个人的价值之上。

同时经济学家管清友明确了炒股本金,如果真想炒股,想赚到人生第一桶金,而人生第一桶金50万~100万元,只要有这个本金进来股市炒股,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炒股。

原因二:因为股市风险太大,处处都是“坑”小白进入股票市场是弱势群体,跟股票市场的机构和专业投资者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管清友的这句话确实是真实描述股票市场的内幕,股票市场确实都是“坑”这个坑相信股民投资都会深有体会。加上散户是没有专业知识,跟专业投资者,跟资金优势的机构,确实不在一个级别,散户面临这样的市场赚钱特别难。

原因三:因为散户的收入太低,应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而不是以低收入进入股市,这是难为自己,间接性反映散户太穷了,没有必要再度进来股市。

他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确,个人散户由于收入低,既然是低收入应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只有等什么时候提高收入,生活质量好了,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时候才进入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上班族炒股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数据,截至今年6月,A股B股投资者数量为1.88亿户,其中A股投资者数量超1.8亿户。投资者数量接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业余炒股的上班族。在专业人士眼中,上班族炒股是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投资理财方式?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表示,上班族是不适合炒股的。“血淋淋的事实证明,散户炒股90%以上都是亏损的。”他不赞成股民直接进入股市搏杀和短炒。“股民投资有两种替代方式参与到股市,一个是守株待兔、长期投资;另一个则是买基金。”他认为,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应守株待兔,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买入。具有长久的耐心,等待牛市来临,才可以以较低的风险在股市中盈利。“另一种方法则是买基金长线持有,不要把基金当做股票炒,持有基金的目的是长期投资。”他补充道,只有这两种情况的证券投资,散户才比较有可能赚到钱。

“A股的散户化极大地约束了A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董登新认为,因为散户投资者的大量入场,导致市场无法形成长期投资理念,也让公募基金无法履行长期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义务。“现在,公募基金变成了大散户。”他建议A股市场去散户化,让A股市场真正机构化。“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散户个人家庭应把资产和财富通过购买金融产品等方式,由专业的机构去打理。比如公募基金、保险产品、养老金产品等,都很适合购买。”他告诫广大散户:“直接炒股风险很大!大资金机构与散户相比,在搏杀时有着更大的优势,更容易获得暴利。”

当然我个人看法不代表大家的看法和理解和我的一致,当每个人看到“经济学家不建议上班族炒股”的问题之时,相信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观点,犹如正面和反面,有对有错,任何观点和看法都是相对应的,关键是看自己内心的定位,定位决定看法。